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中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唐朝魏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2)《村居》中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请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为一条古训,流传至今不知有多少年,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民族的尊严,宁愿献

    身而不愿苟全生命。他们的光辉形象彪炳于史册,为后人所崇仰。

    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教育者应当了解儿童发展的状况和时机,及时促进儿童当下的发展。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可用来表现对儿童的教育应当潜移默化,而不是强制灌输。(填写古诗《春夜喜雨》中的诗句)

  • 2、请写出诗句中表示气象的词。

    (1)朝辞白帝彩_____间   (2)北风吹雁_____纷纷

    (3)月落乌啼_____满天   (4)九州生气恃风_____

  • 3、填空。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英国著名作家______的代表作品。小说按照鲁滨逊历险的_________顺序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4、照样子,写词语

    彬彬有礼 、( )、 (   )、 (   )

  • 5、读读写写

    nuó yí   zhēng róng kū wěi duàn liàn   fù hè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湖”指的是__________。诗的前两句所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象。

    【2】诗中的“西子”原指__________,这里用来比喻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与理解。

    父亲的难题

    (1)父亲一定有心事。 

    (2)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3)父亲是在寻一个人。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4)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好像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象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5)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若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6)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QQ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吧。 

    (7)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8)入秋。温暖如春。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锟饨担的敲梆声。 

    (9)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父亲说。 

    (10)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11)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12)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可就是有些粗心。孩子嘛,难免。 

    (13)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14)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15)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整个脸颊。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16)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17)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18)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教室里很寂静。 

    (19)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哟。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20)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21)当年那个孩子就是父亲。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的话语都未说。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22)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 

    (23)从古镇回来。秋天一个劲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24)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25)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父亲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26)解铃还得系铃人。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或许,其中有一个老人就是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如今应该已是满头华发的老人了吧。 

    (27)我忙赶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我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1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反复寻求探索——____________  

    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让“我”买烟,却故意少给“我”一分钱,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心结,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年,那位妇女帮助了“我”,给了我一分钱;几十年后,父亲以千元回报,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2】找出一个过渡句,画上“_____”。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

    【3】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

    上帝有一天心血来潮,来到他所创造的土地上散步,看到农田里的麦子结实累累,感到非常开心。一个在麦田里的农夫认出了他。农夫上前向上帝请安,说:仁慈的上帝呀,终于来了。这五十年来,我没有一天停止祈祷企盼着你的降临,你终于来了。

    上帝说:五十年来,你都在祈祷,到底是在祈祷什么呢?

    ③“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农夫跪下来,吻上帝的脚:全能的主呀!可不可以在明年允诺我的请求,只要一年的时间,不要风,不要雨,不要烈日与灾害,别人的田我不管,能不能给我一年的时间?

    上帝说: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第二年,农夫的田地果然结出许多麦穗,由于没有任何狂风暴雨、烈日与灾害,麦穗比平常多了一倍,农夫_____________,欢喜地等待收成的那一天。

    到了收成的时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竟然没有结出一粒麦子。

    农夫找到了上帝,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帝说:我没有搞错任何事情,一旦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就变得无能了。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人的灵魂也和麦子的灵魂相同,如果没有任何考验,人也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1】在文中第⑥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农夫高兴的成语。

    【2】想一想,下面这段话应加在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之间。

    上帝回答:“我创造世界,也创造了风雨,创造了干旱,也创造了蝗虫和鸟雀,我创造的是不能如所愿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⑧自然段地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话。

    【4】依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5】结合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如果麦子没有考验,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帝没有满足农夫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后,你突然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广大少年儿童的寄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强调,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②习近平指出,要从小学习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春梁。你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势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③习近平强调,要从小学习创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你们长大了,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需要你们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和创造新生活,这样一个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从现在起,你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

    【1】在短文中,每个自然段都表明了一个观点,分别是:要从小学习做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具体事例,你认为每个事例可以说明哪一个自然段的观点?用线连起来。

    事例1:周恩来从小就立下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①自然段

    事例2:宋庆龄小时候不忘与朋友之约,做人讲求诚信       第②自然段

    事例3:詹天佑儿时用泥土做各种机器模型,敢于创造       第③自然段

    【3】阅读短文,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殷殷嘱托,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底,大家纷纷摘录自己感受深的语句。你最想摘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仁慈天使

    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英国很富有的家庭,她从小就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从不把玩坏了的布娃娃丢掉,而是把布娃娃折断的手或脚重新缝好,细心地加以照料。长大后的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一名护士,热心地照顾、帮助病人。

    后来,英国和别的国家爆发了一场战争,大批伤员在战地医院里死去,因为战地医院仅仅是一座座肮脏易感染的帐篷。南丁格尔来了,她把这里变成了干净的病房,不允许细菌滋生。

    她细心地为伤员们包扎伤口、清洗身体、喂重伤员吃饭,她为他们唱歌、读圣经……让伤员们忘了伤病的痛苦。每个夜晚,她都提着灯笼,一张病床一张病床地去巡视,慰问和鼓励一个又一个伤员。伤员们都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19108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逝世,享年90岁。南丁格尔终身未嫁,她的一生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1912年。国际护士会倡议定于每年512----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________  提防________  提醒________

      zhā  zhá

    扎裤脚________ 挣扎________扎手________ 驻扎________一扎干草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颗________的心    一座________的帐篷     一位________的天使

    3伤员们为什么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名著片段,完成练习。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荼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选自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

    2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这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3这段话写了许多人,有名字的就有___________个。

    4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里是写   有意拿 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   ,让大家开开心。

    6这段话着重写了         这些人笑的情形。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晚上加班,你和爸爸吃饭别等我。”(间接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片竹林被那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俗话:“人比人,气死人。”“比”确实有时使人很不愉快,甚至让人灰心丧气。但是,当今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存在着“比”。谁也跳不出“比”的圈子。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比”得有没有道理,“比”得有没有价值。

    国家之间要比,比谁更发达、强大;单位之间要比,比谁发展快、贡献大;人与人之间要比,比谁的进步快、水平髙;自己也可以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请你以“比”为题,写一篇4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成故亊、寓言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