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写词语。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著名)——(名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若隐若现(ABAC)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渺小________ _________   愁眉苦脸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辽阔________ 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每逢佳节,我们会给远方的亲人写信或发邮件,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托木尔峰地区________有动物、植物,________种类还不少呢。

    (2)________在三千米以上的冰雪世界中,________还有报春花、成片的雪莲……

  •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1)这句话列举腊八粥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表现出腊八粥让人_______的特点。

    (2)这句话中“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腊八粥的味道。

    (3)请仿照这句话的写法,来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这句话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2)八儿说自己“饿了”,他真的饿了吗?你从中体会到了_________。(填序号)

    A.八儿饿了,想吃东西了。

    B.八儿并不是真饿了,是为了早一点吃到香甜的腊八粥而撒了谎。

    C.突出了八儿狡黠而又天真可爱的特点。

  • 5、读拼音,写词语。

    bǐ yí_____  yù yán_____  ēn cì_____

    sēng lǚ_____  qū yán fù shì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他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不由得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1短文选自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小说是用_____人称按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2短文中,鲁滨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在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1按拼音写词语。

    yùn nù   wǎn xī   mí   màn   péi zāi

    (   )   (   )   ( ) (   )

    2第一节中写父亲喜欢兰草,但当方园几十里的人跑来玩赏父亲培栽的兰草时,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请根据文意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析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欣赏兰草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访兰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旨趣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

    B. 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于兰草象征义,表达了自己对野兰一样的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家兰一样媚俗之人的唾弃。

    C. 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D. 盆栽的兰草虽然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但它只能供人玩赏,不会对社会有贡献。

    E. 本诗所表达的主旨与陆游《兰》诗中香来知有兰,迃求乃弗获。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所表达的一致,与齐白石〈〈兰〉〉诗幽蓝小竹应参差,静坐书窗读楚词。记得西邻园半亩,阴弄满径月明时的主旨不一致。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希望是生命的全部

    一位演奏二胡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见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能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拉断1000根弦,才可以打开这张纸单。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演奏为生。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拉断了第1000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急不可待地将那张永远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纸单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

    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1000根弦”背后的意义。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心情地演奏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1】请把文中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耐磨的人生》,回答问题。(15分)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2分)

    笨拙(              不幸(         特别(   毅然(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3分)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2分)

    提出问题:  

    回答   

    (5)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3分)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2分)

     

       

     

  • 13、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的拾音棒,单等看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那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看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地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

    冷场半分钟后,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这算是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别嚷了,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指着黑板上的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同学们齐声回答:对!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O!……英文字母的O!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是乒乓球”“是烧饼!”“是鸡蛋!”“是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不,这是老师的眼睛,发脾气啦!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

    (1)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很传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请你从文中找出你欣赏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一说此处细节描写好在什么地方?

    (2)智力测验第二组中的大学生第四组中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很热闹,两组的热闹有何不同?

    (3)从文中所写内容来看,你认为智力测验第三组中那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生是个什么样的学生?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4)文中结尾写道:智力测验圆满结束。为什么是圆满结束

    (5)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们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请根据对本文内容的理解,谈一谈人们的想象力丧失的原因。

     

  • 14、阅读。

    奇妙的蜘蛛网

    我回到农村过暑假。有一次在场院乘凉,爷爷说:“要下雨了,咱们回家吧!”后来,果然下雨了。我好奇地问爷爷:“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呢?”爷爷笑着说:“你常看看蜘蛛网,就知道了。”

    于是,每天傍晚我都去观察蜘蛛网,一连几天,我看蜘蛛网都是平平地挂在那里,没有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天,我发现蜘蛛离开了原来的蜘蛛网,从屋檐下面的篱笆上竖着拉了一条条长丝,好像一根根的细柱子。然后,蜘蛛就沿着这几根竖丝,侧着身子来回地爬着,绕上一圈一圈的细丝,不一会儿,蜘蛛就结了一个竖网挂在那里。

    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爷爷。他让我第二天再去看看蜘蛛网。

    夜里“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第二天,我就跑出去看那些奇妙的蜘蛛网。噢!我看出来了,平挂着的蜘蛛网被雨水砸坏了,而竖挂着的蜘蛛网还完好无缺。原来,下雨前,气压低,蜘蛛感觉出来了,便赶在下雨前先结个竖网,以免雨后无家。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埋没——(   )  残缺不全——(     )

    (2)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

    B.承上启下,起过渡的作用。

    C.解释说明,加深理解的作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请以《圆的联想》为题,写一篇联想作文,不超过2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