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比一比,再组词。

    磨  (   ) 锈  (   ) 橱  ( )  糊(   )

    摩  (   ) 绣  (   ) 厨  ( )  湖(   )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

     ____________   自言_____)(_____   毫不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悟 不堪_____)(_____

    (1)经过老师的指点,他才___________,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2)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也_______________

    (3)我不小心把小明的玩具弄坏了,忙向他道歉,他_________地说:没关系,我会把它修好的。

  •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欣然______ 艰难______ ______大火 ______丝连

    物美______ 无拘______ ______和煦 ______迷人

    一应______ 知已______ ______其反 ______群书

    沉默______ 饱经______ ______苍苍 ______枯肠

    相互______ 泣不______ ______春晖 ______即逝

  • 4、照样子,写出带字的词。

    例:明净的美(明丽)

    雄壮的美______    鲜艳的美______    灿烂的美______

    清秀的美______    异常的美______    光彩的美______

  • 5、根据提示,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字或词语。

    (1)抬起头向上看:_____ (2)从高处往下看:_____

    (3)向四周看:_____   (3)暗中偷偷地看:_____

    (5)聚精会神地看:____ (6)目光迅速的向四周看: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____(日期)_____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____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_____的情感。

  • 8、诗词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同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潭,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第二个文段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的事例或课外了解的例子,谈谈你对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zhēng  zhèng)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从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中传来丧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军士兵奥沙罗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站起来径直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罗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也停止了射击。奥沙罗夫安静地走到小孩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一个安全掩体走去。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当奥沙罗夫把小孩抱进掩体,并把小孩放下时,双方的枪声再次响起,奥沙罗夫随后被一发子弹击zhōng  zhòng),送进了战地医院。

      第二天,奥沙罗夫解救小孩的全套康片被印在传单上,标题是《柏林,请停止枪声》。许多柏林市民看到传单,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多化装成平民的德国士兵也交出武器。奥沙罗夫成了大英雄。记者问奥沙罗夫,为什么敢在枪林tán  dàn)雨中站起来,奥沙罗夫说:爱,会让枪声停止。然后,他流着泪讲述xiān  xiǎn)为人知的故事:

      那一年,德军攻进莫斯科,同样遭到了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在一条小巷里,几个德国士兵正警惕地举着枪小心地向前推进。突然,前方传来一连串汪汪的叫声。他们循声找过去。一只小狗正蹲在一个受伤的少年身旁,轻轻地舔着少年的脸。少年惊恐地看着几个德国士兵,用手指了指小狗,然后又摇了摇头。德国士兵明白,少年是在乞求他们不要杀小狗。小狗依然不停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德国士兵也明白,小狗是在乞求他们救救它的主人。几个德国士兵沉默了许久,绕过少年和小狗向前方走去……那个少年正是奥沙罗夫。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__zhēng  zhèng)扎   ________zhōng  zhòng

    枪林________tán  dàn)雨   ________xiān  xiǎn)为人知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径直:________ ②鲜为人知:________

    4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__的战斗又打响了,八路军战士冒着敌人的________,英勇地冲了上去,打得日本鬼子落花流水,垂死________

    5短文记叙了________件事,事件的主人公都是________。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此时,整个街道一片安静,一位随军记者完整地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瞬间。此时感人的瞬间在你的脑海中一定已定格为一幅感人的画面,请你给这幅画面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榆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满山遍野的榆树,就好像与鲜艳的桃杏争艳竟美似的,柔软碧绿的枝条上挂满了微红的小骨朵,在春风的吹佛下,骨朵中间吐出嫩嫩的、圆圆的,惹人喜爱的小榆树英。

    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人们捋完它的叶,扒光它的皮,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不!榆树只要有根,就能战胜死亡,倔强地生长。

    榆树从不夸耀自己。在百花争艳的公园里,它并不招引游客,但它像哨兵一样,往往生长在公园四周,似乎在为百花挡风,驱赶寒冷。

    榆树在不见人烟、一望无际的沙丘上,也能顽强地生长。它经得起寒冷、暑热和干旱,能在那里愉快地安家落户。

    榆树的品格勇敢、坚强,我赞美榆树!

    1根据拼音,找出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ròu  ruǎn

    jué  jiàng

    ___

    ___

     

     

    2文中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摘抄出两个成语________ 并用这两个成语分别造一个句子。

    ________    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在众多的花草树木里,我更爱榆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二段中你认为它再也不能活了吗?改成它也一样能活。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榆树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快乐读书吧。

    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1000万公项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在实验室种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实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一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出现。这类作物所有的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转基因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芳剂无法除掉的物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 )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这确是人类九千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转基因作物可能造成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①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②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画横线的句子在选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鲁滨逊的工作开展得很吃力,表现在(            )(多选)

    A.打木桩很辛苦。

    B.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木桩运回家。

    C.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木材砍下并加工好。

    D.用铁撬棒打桩。

    【3】“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是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完成批注。

    【4】选文的内容可以用“梗概”中哪句话概括?(        

    A.鲁滨逊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

    B.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C.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D.鲁滨逊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

  • 14、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 挥着手 说着 再见 再见 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 我的眼眶润湿了

    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 镜面模糊了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的照射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噼噼啪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前两段的空白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我”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用顽皮的小孩儿来比喻浪涛,形象地写出了浪涛跳跃不定的样子,与前文中描写的帝国主义的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B.祖国山河之美令人陶醉。这句话抒发了“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4】“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________次,这样的手法叫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罪人”?他是真正的罪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宁说:“我要像李永勤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原句: 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老班长与小同志们间的关爱让我们感动不已,那么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光芒呢?请以“身边的光芒”为话题,写写你身边的好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