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惨________ 疾________ 魄________ 协________
掺________ 嫉________ 瑰________ 胁________
许________ 推________ 脚________
浒________ 难________ 腿________
2、给句中带点的字换个意思相同的字或词;不要重复。
(1)我从来没听他说______过这件事。
(2)教练把比赛的规则又详细地说______了一遍。
(3)老师严厉地把我说______了一顿。
(4)每逢说______起这件事;爷爷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5)她把事情的经过说______了又说;就希望我不要怪她。
3、查字典。
“魔”是_______结构,它的部首是_______;“鼎”字的音节是_______,第六笔的名称是_______。“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独特地位。由“鼎”延伸的成语有很多,请你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语境填写名言警句。
(1)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墨子说:“甘瓜苦蒂,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说明多实践才能出真知。
(3)如果你身处逆境之中,请记住:“只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把“凄”字组成的词语填入括号中。(所填词语不要重复)
(__________)的夜晚,鲁滨逊听着(__________)的风声拍打着海岸,他感到一片(__________)。他抬头看了看(__________)的月光,想到自己(__________)的处境,不禁(__________)泪下。
6、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7、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
【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8、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9、语言运用。
毕业前夕,同学们会给老师写下热情洋溢的赠言,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请你照样子,给某学科老师写赠言,要表现出老师的学科特点以及对自己的影响。
例:音乐老师: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冰心)
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我的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我常常跑到营门口去和站岗的练勇谈话。他们不像兵舰上的水兵那样穿白色军装。他们的军装是蓝布包头,身上穿的也是蓝色衣裤,胸前有白线绣的“海军练勇”字样。当我跟着父亲走到营门口,他们举枪立正之后,父亲进去了就挥手叫我回去。我等父亲走远了,却拉那位练勇蹲了下来,一面摸他的枪,一面问:“你也打过海战吧?”他摇头说:“没有。”我说:“我父亲就打过,可是他打输了!”他站了起来,扛起枪,用手拍着枪托子,说:“我知道,你父亲打仗的时候,我还没当兵呢。你等着,总有一天你的父亲还会带我们去打仗,我们一定要打个胜仗,你信不信?”这几句带着很浓厚山东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着!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1】两个“从未”说明( )
A.爸爸喜欢用马鞭子敲打桌子
B.说明爸爸一直以来只是吓唬我,并不是真的要打我,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说明练勇充满信心;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______。
【3】“舞台”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作者把它们称作“舞台”,是因为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自己在海军练营时候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短文中的诊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说明了_____。 我能写出一条关于天气的谚语:________。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这是一个____句,把腊八粥说成___ ,说明_____。
【3】“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用“ ”画出文中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12、课外阅读。
①星期天去美国友人家玩,喝完饮料,顺手将空罐扔进了垃圾袋。“不,不,别丢掉,放储藏室那个硬纸箱里去。今天是星期天,他们会来收的。”朋友说。“谁?”“两个男孩子。”
②过了一小时左右,有人敲门,一个男孩的声音在问:“可以进来吗?”朋友应(yīng yìng)声道:“来吧,来吧。”听见他们熟门熟路进了储藏室,又听得叮叮咣咣一阵空罐子响,朋友与我在室内聊天,全然不介意小家伙们在储藏室里的折(zhē zhé)腾。
③十分钟(光景 光阴),孩子们在外屋喊了声:“谢谢了,再见。”接着传来轻轻的关门声。我忍不住(奇怪 好奇),走进了储藏室。几个曾装满空罐子的硬纸箱空了,一个摞一个地堆得整整齐齐。
④我推开大门,路上走着那两个小男孩,大的14岁左右,在推一辆装了不少空罐子的手推车;小的只有10岁左右,在前面蹦蹦跳跳地走着。友人讲这是哥俩儿,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空易拉罐,已经有一年多了,( )刮风下雨,( )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⑤“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空罐子在美国不会比在中国更赚钱。
⑥“是卖不了多少钱,可小哥俩讲他们要靠这个买一辆汽车。”
⑦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他把手头一罐刚喝完的空罐子放进了一个硬纸箱□□说是在哥哥达到法定驾驶车龄时就能买上□他们是仔细算过的□□
⑧哥俩还在路上走着,那小的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着,一边唧唧喳喳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干脆 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中爆着活力,撞来撞去。
⑨突然我涌上一个念头,追上这哥俩儿,冲(chōng chòng)着他们说:“嗨,男子汉们,将来你们那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和读音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确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读音: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④自然段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A.因为……所以……
B.无论……还是……
【4】照样子写词语。
熟门熟路(ABAC)__________ 整整齐齐(AABB)__________
【5】给第⑦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标点。( )
A.“,” “,” : “, 。”
B.“?” “,” , “, 。”
【6】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称小哥俩叫做:_______和_______,从对哥俩称呼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觉得文中的小哥俩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共在人间
那一年,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村里。
我们下榻的农舍,住着一对老夫妇。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纹路。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涯。
正是麦子播种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原始落后的“ 点播”方式,老叟走在前面,用锄头在土壤里打洞;老妪跟在后头,把麦种轻轻地撒进洞里。一行行、一亩亩地种,神情专注而满足,好似在从事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
傍晚,夫妻俩在厨房里烙饼。满布岁月沧桑的古老灶子,烙出了满溢麦香的饼,含蓄的米黄色,淡淡的麦味儿;大而圆、烫手。在幽幽的暮色里,两人坐在矮矮的木凳上,以枯瘦多皱但却坚实有力的手捧着饼儿,大口大口地吃,脸上笑意荡漾。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活着,真好。
知足地活着,常乐。
许多人,活着而不快乐,只因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一心憬憧他所未知的,“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往往坐这山,望那山、吃这碗、盼那碗;任由“ 欲望的树”在心田里无止无尽地长着,长了一寸,他要一尺;长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 树”已经高入云霄了,可是,他还是满心焦灼地嫌它“ 发育不良”。天天在欲望的“ 无底深潭”里浮浮沉沉,弹指间,短短数十寒暑已成过眼云烟;回首前尘,竟不知“ 快乐”一词如何诠释。
这个下午,和这一对萍水相逢的老夫妇共食大饼,共享快乐,是记忆里的永恒。
老夫妇教会了我,有一亩田,便诚诚恳恳地耕那一亩田;有一块饼,便快快乐乐地吃那一块饼。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共在人间,话人间、爱人间。天上究竟有多少富贵、多少安逸,不必说,更不必盼。
【1】“这一幕”深触动了我的心,这一幕指的是( )。
A. 老夫妇俩坐在矮矮的木凳上。 B. 老夫妇俩烙饼而食很满足。
C. 老夫妇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 D. 夫妇俩大口大口地吃饼。
【2】文中的老夫妇过着 的生活,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世隔绝,原始落后。 B. 一穷二白,得过且过。
C.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 安居乐业,暖衣饱食。
【3】文中“回首前程,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是因为( )。
A. 一直在追求所憧憬有的。 B. 忌妒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C. 身无分文,粗茶淡饭 D. 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4】文段中“眼看那‘树’已经高入云霄了”中的“树”指的是( )。
A. 高入云霄的树。 B. 无止境地长着的树。
C. 发育不良的树。 D. 任由欲望生长的树。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老夫妇知足的活着,常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递快乐的人
▲日本有个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chà chāi)。每天他都一大早就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
邮差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而且收入微薄(bó báo),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但清水龟之助一干就是25年,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老邮差。
凡是接受过清水龟之助服务的居民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们从他手中拿到信件和报刊的时候,也得到一份他带来的由(中 忠 衷 终)的快乐。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身成就奖”,以前得到这个奖项的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一年政府却将其颁给了清水龟之助。开始,有人对一个邮差获此大奖感到不解。但是,在得知清水龟之助的事迹后,他们改变了看法。很多人认为:经济界人士给民众带来了富裕,清水龟之助则给民众带来了快乐,而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清水龟之助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地干一份枯(躁 燥 噪)的工作。清水龟之助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随母亲到寺庙去进香,看到老和尚在洗鲜桃,孩子站住了不想走。老和尚便把洗好的桃子递给孩子,但母亲不让孩子伸手接,并对老和尚说:“师父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桃子若是给了他,您就少了一个!”老和尚听后便笑了:“我少吃一个挑子。但多了一个人拥有吃桃子的快乐。”老和尚把鲜桃塞到孩子的手中,飘然而去。
清水龟之助说,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从此以后,他就知道快乐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他做邮差时,最初很苦恼,但他不想把自己的苦恼传染给别人,因此,始终在工作时露出笑脸。他看到那么多人在接到信件时露出了微笑,那一份份快乐又传递给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访谈播出后,人们对那段精彩的对话好评如潮。后来,人们就把清水龟之助称做“传递快乐的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邮差________(chà chāi)
微薄________(bó báo)
由________(中 忠 衷 终)
枯________(躁 燥 噪)
【2】文中用哪个成语形容清水龟之助这样的老邮差在日本很少见?____________
【3】画线这句话对清水龟之助启发很大,从此,他知道了:________。
【4】短文已经用“▲”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第一段已经向我们介绍了清水龟之助这个人物,文章为什么还要写第二段?( )
A.因为这次访谈很重要,很成功。
B.因为第二段揭示了清水龟之助成为“传递快乐的人”的原因。
C.因为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想。
D.因为清水龟之助讲的故事很有趣。
【6】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一定给他人带来过快乐,你一定享受过他人给你带来的快乐。请选择其中的一次经历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6、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故事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聪明勇敢,你一定很喜欢他吧!请你用《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的条理,字数在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