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描述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描写牛郎与织女虽只有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讲述了“我”从_______________母亲带“我”出去到最后_____________的心情的转变。
3.《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最能看出。
4.《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他在____________的葬礼上的演讲稿,其中引用了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
2、查字典。
1.“开拓”的“拓”的读音是 ,共有 画,“拓”的意思是“开辟,扩充”
2.“矗”的读音是 ,共有 画,第十画是 ,我也能写出四个这种字形的字: 。
3、日积月累填空。
(1)立了秋,________。二八月,________。夏雨少,________。
(2)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
(3)一场秋雨一场寒,________。
(4)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知道珍惜时间,老师就语重心长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
,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1】请联系选文的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认真阅读第2自然段,这段话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
【3】对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B. 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 鲁迅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紧张地工作
【4】读了短文,我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A. 惜时如金 B. 说到做到
C. 乐于助人 D. 热爱学习
【5】读了短文,你想到了哪句描写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古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白杨》片段,按要求做题。(15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仿写一段话。(2分+2分)
(2)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3)本文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 、 。本文就是借 歌颂了 服从 , 边疆、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3分)
(4)最后一自然段,爸爸“又陷入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此时,他又可能想到了什么?(2分)
(5)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风沙”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11、《穷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a.这段文字主要是对桑娜的 描写。表明桑娜内心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考虑丈夫 ;一方面是 ,可又怕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对他说;再一方面是 。
b.选文连续用了七个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 ,于是想到“是他来啦”。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 ,然后得出结论:“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回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 。
12、高邮的咸蛋,是汪曾祺关于端午的美食记忆,请你根据下面的资料,为第二章节的“端午美食”栏目,撰写“高邮咸蛋”的介绍语。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注]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注释】白嘴:方言词汇,指的是不就饭(光吃菜)或不就菜(光吃饭)。
【要点提取】
【1】要完成对“高邮咸蛋”的介绍,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以下内容。
(1)(原因分析)高邮咸蛋为什么出名?
___________
(2)(信息提取)高邮咸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概括)在端午节,与鸭蛋有关的风俗是__________。
【写法借鉴】
【2】(写作手法)作者是如何写出高邮咸蛋的美味诱人的?请简要分析。(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____________
【撰写介绍语】
【3】(小练笔)请结合上面对材料的分析,撰写一段介绍语,向大家介绍“高邮咸蛋”这一美食。
___________
13、名著片段阅读。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的大瓦缸……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
【2】选文中的“我”在岛上搭建房屋、烧制陶器、_____、______等,奇迹般地生活了28年。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春庭院
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撞,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儿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浓浓的令人不禁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菜畦(qí wā) 摇曳(yì yè) 深邃 (suì suí) 衍(yín yǎn)生
【2】“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且深邃的。 B.这绿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且深邃。 D.这绿总 让“我”想起宽大的庭院。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填入画“ ”句中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4】简要概括第三自然中作者所回忆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思想主题,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及家人的精神滋养。
15、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
20、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响应“书香龙岩”号召,推广“全民阅读”,龙岩中心城区建设了一批面向全体市民开放的公益性城市书吧——“趣读吧”。作为一名学生,在周末闲暇之际,我们又多了一个去处。请写出“趣读吧”内人们认真阅读的一个片段。(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