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商丘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目不转________ 赏心________目 眼花________

    这些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______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乱: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 2、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充数 神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释卷

    出自历史故事的是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

    出自寓言故事的是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 

    描写人物神态的是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___________

  • 3、日积月累。

    1.古诗中有不少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如写寒食节的“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七夕节的“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2.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正如古人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

    3.时间是友谊的考验,因为“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迷茫中,好友的谆谆开导,真是“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

    4.小明的画画得特别好,经过爸爸的指导,小明画得比爸爸的还要好。爸爸对此赞扬道:“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啊!”

    5.人们常用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

    6.古人常以诗言志,《竹石》中最能表现诗人郑燮正直不屈,坚韧顽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词人王观通过“才始送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友人的离别之情。

  • 4、看拼音写词语。(要求规范、整洁)

    guàn gài   shōu liǎn   méi guī yóu tóng shí  sǔn

    (   ) (   ) (   )   (   )   (   )

    wěi jūn guò  lǜ gū  fù pú  sà   lóu  tī

    (   ) (   ) (   )   (   )   (   )

  • 5、回忆读过的古诗填空,再完成后面的题目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  

    2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3)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  

    4)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  

    5)水光________,山色________  

    6)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  

    7)①第(1)(2)句中的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②与第(3)句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第(4)(5)句描写的风景名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④第(6)句告诉我们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指卧病在床。②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③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戌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④夜阑:夜将尽。

     

    1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2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3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______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______

  • 7、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 8、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答题(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伤神,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黯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道: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绝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  我绝不能丢掉我的志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很多人在放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掉拿在手里,她身上穿的鹅黄色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且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  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态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开始!

    (1)给短文加上最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3分)

    被老板炒了鱿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经意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与上文画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2分)

    (4)小男孩想看到女孩­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想看到女孩________,以此来取笑失意的女孩;但是失意的女孩却脱掉了被油漆玷污的外套,也就脱掉了________________;她让男孩看到了青春漂亮的鹅黄色的毛线衣,实际上是让男孩看到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每个人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面对失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在太空中,刮胡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费时间。我会往脸上挤少量的水。表面张力与我的胡茬使水附着在脸上。我会在水上加一点美国宇航局制造的叫做“太空剃刀”的刮胡膏。每刮一下,刮胡膏与胡子的混合物就会暂时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将它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脏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会滚动毛巾来抓住丢弃物。

    因为花费时间太多,我选择每周刮一次胡子,即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不留大胡子是因为,如果在突发事件中我需要带上防毒面具,胡子可能会阻碍全脸面具的密封。一周刮一次胡子变成了一种计时的方法。如果我在镜子里瞥见一张脏乱的脸孔,我就知道是星期五或星期六,我又熬过了一周。

    我的床是光谱太空舱后面的一堵墙,对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气窗。因为在太空中热空气不会上升,这里没有空气对流。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

    睡在一个不够通风的地方,你很可能会像是在一个氧气不足与二氧化碳过剩的罩子里呼吸。结果会导致缺氧与换气过度。人醒过来时会感到剧烈的头疼,且会拼命吸气。

    出于这个原因,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头冲着那台运行的风扇,我用一根BUNGEE绳或是一条尼龙褡裢防止在夜里漂走。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通常撞上滤过器的吸入一侧时才会醒来。

    就这样我在太空中生活了五个月。尽管不太方便,我并不因为缺少愉快事物而厌烦。记得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晚上洗澡常常呻吟抱怨,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空间站是小孩子的天堂。另外,蓬乱,不刮胡子,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很适合太空探险的景象。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1选文前五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一句中“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太空舱内睡觉为什么要把“头冲着那台运行的风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与上文是什么关系?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成为一个太空探险家吗?如果想,你认为应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空城计(节选)

    ɡě ɡé)亮便下令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不许城里的人suí biàn(  )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让20个士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也不许乱动。诸葛亮fēn fù(  )完了,自己把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多久,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去,(果然 竟然 居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焚香弹琴,轻松自如,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会不会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jǐn shèn(  ),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zhōnɡ zhònɡ)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打“√”。

    【3】故事分析。

    (1)诸葛亮如何“空城”?找出相关的内容简要填写。

    城门:___________________

    旗子:___________________

    城里的人: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的“计”体现在哪里?

    司马昭认为:________________

    司马懿认为:________________

    实际情况: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诸葛亮的“空城计”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故事中的诸葛亮吗?觉得他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1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1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节选)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是粗糙多骨的。她整日地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

    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别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臂?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_____   满足——_____

    讲究——_____   悠闲——_____

    【2】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通过记叙母亲_________,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之情。

    【4】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不耻下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司空见惯________ 追根求源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的“差不多”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_____”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大黑猫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春风吹绿了田野。(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芳草地。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播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