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人物: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2、积累与运用。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老师总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希望我们将来取得的成就远远胜过他。
4.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处久了,我才知道他真是个好朋友。
5.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俭节约。
6.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祝福我的母校_____________,祝福我的同学______________。(填上成语)
7.《石灰吟》以石灰作比,“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8.写出一句与节日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的鲁滨逊,_________的李大钊,还有_________的老班长。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____
(2)怎么回事,孩子!喂,快着!谁去拿杯水来!________
(3)“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________
(4)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________
4、先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_________)
(2)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_________)
(3)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_________)
(4)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_________)
(5)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①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词语:
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__________
(3)“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___________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__________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_______ , ____ 。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请你默写一首课外搜集的描写梅花的古诗。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节选《十六年前的回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尖锐:________________
僻静: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可以表现出父亲_______。
②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并与上文对敌人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父亲_________的品质(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10、课外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_____________
【2】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①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②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⑤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②至第④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提示:①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文阅读理解。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孙道荣
①这节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能写完整、写准确。
②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妈妈的真实情况撰写。
③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④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⑤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⑥老师说,性别。
⑦女。大家唰唰写下。
⑧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⑨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妈妈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妈妈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妈妈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妈妈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⑪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⑬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⑭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而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⑮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
【1】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自然段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第⑬自然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⑮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读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句中“茫茫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 )
A.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察觉 B.作者对时间的消逝毫无办法
③在选文中找出一句同样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____、____、____等寻常的小事中,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连用“跨”“飞”“溜”“闪”四个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________
【4】选文朗读时的感情基调是( )
A.豪迈
B.坚定
C.感慨
D.悲痛
13、快乐读书吧。
草地夜行(节选)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mò mei) 了。满天堆起了乌云, 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一再请求老红军放下自己, 可无论我怎样说老红军都不肯, 仍旧一步一滑地背(bēi bèi) 着我向前走。
突然( )老红军的身子猛然往下一沉( )小鬼( )快离开我( )他急忙说( )我掉进泥潭里了( )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老红军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 ),一下子把我( )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 ……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 )他,可是什么也没有( )住,老红军( )下去了,连头顶也看不见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让我走出草地,赶上部队; 为了革命, 他被可恶(wù è) 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有删改)
【1】给选文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陷 抓 顶 拉 甩
从这些动词,我体会到老红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4】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选段主要写阿瑟林斯基发现_________________,然后他产生一连串疑问,接着_________,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的结论。我发现,这个事例是按照____________(填序号)的顺序写的。
①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 ③发现现象 ④进行实验
【2】选段中画“______”的句子一连用了三个______(疑问 反问)句,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用“(______)”来概括(填序号)。
A.百思不得其解 B.打破砂锅问到底 C.一问三不知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这个事例证明了本课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一个能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
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的短信有多种理解,请写出几种你的理解。(6分)
玲玲给妈妈发的短信息:八点到游乐园门口。
(1)第一种理解:
(2)第二种理解:
(3)第三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