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怀化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轻松自如地(   )   难受得(   )   广阔的(   )

     

     

     

  • 3、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经验。_____

    2.不明确;不清晰。_____

    3.通过别人的动作、语言来理解、领会  _____

    4、非常愤怒的样子。_____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迢迢牵牛星》一诗描述的是__________的故事,“迢迢”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中描写牛郎与织女虽只有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讲述了“我”从_______________母亲带“我”出去到最后_____________的心情的转变。

    3.《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最能看出。

    4.《为人民服务》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他在____________的葬礼上的演讲稿,其中引用了__________的名言:_____________

  • 5、辨字组词。

    ______  辟______  荆______  吹______  沏______

    ______  僻______  形______  炊______  切______

    ______  炬______  骆______  探______  稳______

    ______  矩______  驮______  深______  隐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整首词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正如词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3解释词语。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要与( )“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 B.家人

    C.朋友 D.春天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啭:____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

    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

    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文章,然后回答各题。

    擦皮鞋的朋友

    他是个擦皮鞋的男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在解放路繁华的大街上,常有他流动的背影和快乐的歌声。

    那天中午,我出去吃饭,又见到了他,他照例坐在人行道旁,埋着头,正在替人擦皮鞋。在初春的阳光下,他显得单薄而瘦小。

    我在他身边停下来,他抬头看见是我,立刻笑了。“你怎么会来呢?”他问。

    “哦,我去‘肯德基’吃饭,路过这里……”,我不假思索地说。他点点头,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他的小摊子,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说:“走吧,我们一起去——‘肯德基’。”

    我很难堪,然而他向前走时的快乐阻止了我想拦住他的冲动。“肯德基”就在不远的地方,只走几步就到了。他推门进去,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明显发育丕良的瘦小躯王,裹在破旧且沾满了油污的衣服里:-:头乱发盖在他同样沾满了油污的额上;他穿着一双落满了灰尘早已走样的破皮鞋,就这样站在明亮干净的餐厅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然而他却笑着,仿佛无视这些目光的存在。他踌躇了--会儿,转头问我:“怎么点呢?我从没来过这儿。”

    我醒悟过来,越过他走向柜台,却被他拦住了。“我请你,真的,我请得起。”他挺了挺他并不强壮的胸膛,脸上露出一种庄重的神情,然后走向柜台。他研究了那张价目表,向那个吃惊但仍然微笑的小姐说:“请给我两份套餐。”他彬彬有礼,如同一个绅士。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他从怀里掏出钱,那些皱皱的小票,被他细心地整理过,整整齐齐的。他一张--张地数着,在众多诧异的目光里,郑重地把钱放在柜台上。我知道他擦皮鞋的价钱,知道他平常的午餐是两个包子加一杯清水,也知道他在那家小旅馆里住--夜是两元钱,我还知道他过年时只给自己买了半只烧鸡……

    我敢说那天中午我们是整个餐厅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时髦女孩与--个擦皮鞋的男孩坐在一起啃着鸡块,也许我自己见到也会吃惊。然而他的安详感染了我,在各种目光和窃窃私语里,我终于也安详起来。

    在快吃完的时候,他忽然说:“以后,别跟人说你有一个擦皮鞋的朋友。”我吃了一惊,问他为什么。他低着头,拨弄着色拉,良久才说:“人家会笑话你的。”我的泪一下子涌上来了。而他,慢慢地抬起头,看着窗外。泪眼朦胧中,我看见他的眼角那一抹宁静的笑。

    此后,在很多个日子里,我都会想起那个瘦小的身影,想起他站在那些目光交错而成的网里的宁静的微笑。每当这时,我都情不自禁地说起:“我有个好朋友,是擦皮鞋的……”

    【1】请概括写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和提示填空。

    难堪——_________——吃惊——_________——感动——_________

    【3】文章中画“        ”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挺了挺他并不强壮的胸膛,脸上露出一种庄重的神情,然后走向柜台。”你从这句话中看出擦皮鞋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有哪些感悟?请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乐山龙舟会(节选)

    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乐山龙舟会融文化、艺术、经济、旅游、体育于一体,规模宏大,极具地方特色。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数十万乐山人民欢庆端午佳节,观赏龙舟风采。

    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神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

    信号弹划过天空,龙舟夺标开始了。各色各状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此时,乐声响彻江面,皮鼓咚咚,铜锣当当,号子高亢。每只龙舟上,身着一色服装的十四名健儿分列两舷。健儿们激浪高歌,狠劲猛划,奋力冲刺;两岸山呼海啸,滚起阵阵“加油”声浪。真是“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传统的抢鸭子竞赛是龙舟会上精彩纷呈的项目之一,也是白天活动的高潮。一只只鸭子抛向空中,嘎嘎叫着扑腾到水面。龙舟上敲着急促的锣鼓,划桨者奋力击水,围追堵截,鸭子扑打着翅膀纷纷逃避。只见抢鸭子勇士跪蹲船头,双眼凝视着猎物,一旦接近目标,便眼疾手快地跃入水中。眼看鸭子在劫难逃,不料它们狡黠异常,竟然一下子潜水遁去,消逝得无影无踪。然后,鼓锣暂停,船上、岸边的人们聚精会神地扫视着水面,鸭子一露面,立刻喊声乍起,各船迅速扭转船头重新“围剿”,水面立时锣鼓喧天。就在小伙子跃入水中的一刹那,鸭子再度潜入水中逃出重围。观众中响起一片掌声,为抢鸭者鼓劲加油。那些抢到鸭子的勇士们,激情满怀地把捕获物高高举起,赢来了船上和岸上的阵阵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意为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_____

    (2)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_____

    (3)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_____

    【2】用小标题的方式分别概括短文第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______这个项目,为我们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填四字词语)的场面。

    【4】你的家乡有哪些传统节日活动?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得很广很广。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喝个够,还往菩萨手中净瓶里灌水,净瓶里枯萎的柳枝又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两个人为喝水和挑水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挑水。没过两天,水缸露了底,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水也没有了,柳枝又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睡觉,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被老鼠咬断了。半截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争先恐后地挑水救火。小和尚的眼睛被熏出了眼泪,瘦和尚的手被火烧伤了,胖和尚的衣服被烧成了几块破布,可是谁也不吭一声。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盛水解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也发芽了。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争执:

    争先恐后:

    2.起初,三个和尚的表现是   ,说明了  

    结果是  

    3.大火中,三个和尚的表现是

    说明了他们当时

    4.大火过后,三个和尚明白了什么?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 12、阅读《风过可可西里》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风过可可西里

    凌仕江

    1)走进可可西里,我的耳朵里只剩下风。我想看清楚那些掠过原野的藏羚羊,但又怕惊扰它们。于是只好把脸扭向另一边。尽管我转移了视线,但还是嗅到了风中血腥的味道。

    2)在可可西里,所有的声音都是风中藏羚羊的声音。它凄惨的叫声穿过冷冷的月光,像一支走调的歌谣。偷猎者所到之处,一颗颗雪白的藏羚羊头颅,垒在历史的风口,把我的眼睛烫伤。

    3)远远看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几个红字时,我还看到一排简单的白房子。这座为挽救藏羚羊生命屹立在风中的自然保护站,使我想起许多年前一些志愿者在这里为藏羚羊的生命捐出了自己的生命,我的灵魂不禁随风而颤。

    4)我一任风吹,吹去泪水,开始用手中的相机捕捉仓皇奔逃的藏羚羊。我知道它们怕我,我只好悄悄选择一个隐蔽的角落,将它们的惶恐统统收藏进我的镜头。

    5)在风里,蓦地,一只受伤的藏羚羊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情不自禁走近孤零零的它。其实,我非常怕直接面对藏羚羊。因为在那些枪声乍起的风里,藏羚羊对人影早已有了防备,而我的闯入或多或少对藏羚羊都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惶恐。

    (6)我刚蹲下身,一个声音从身后冒出来:喂!

    (7)高高的石堆后,闪出一个美丽的藏族少女,她望着我,惶恐的脸上堆着忿恨。

    (8)我连忙说:小波姆(姑娘)啦,你在做什么?

    (9)她回答说:我的藏羚羊,我的藏羚羊在流血啊!她把怀抱着的一只幼小的藏羚羊给我看。

    (10)我抚摸着那可怜的小羚羊,发现它的眼睛在风中一眨一眨的,浑身都在抖动。但我却没有发现流血的伤口。虽然我听懂了少女说的汉语,但我想她一定还有一些表达不当的词,使我没理解她的意思。

    (11)她见我不语,伸手扯住我的衣裳大声吼:血,血,血你有吗?她捂住自己的胸口,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12)这让我很震惊。血?难道她指的不是藏羚羊在流血?她是说她的心在流血,可可西里在流血?

    (13)她坚硬的发丝被风吹得很弯,她耳边的九条辫子已被风吹散,她的声音在风中颤抖,但她的眼睛依然像高原天空那样明澈。我明白了:她在向我苦苦祈求——别再伤害羊了,好吗?

    14)看着她绝望的表情,我久久无言。耳边的风小口小口地吞噬着我想要说的话。沉寂片刻,仿佛可可西里的心也停止了跳动……

    15)我抱起脚下那受伤的藏羚羊,踩着风的翅膀,越过美丽的山路,向那小小的自然保护站走去。

    16)背后仍有风吹来,风中回荡着美丽少女呜咽的声音。

    17)风过可可西里,我看到生命如此苍凉。

    (摘自《少年文艺》2005年第8期 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烫伤一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⑾段藏族少女为什么突然跪在我的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出现对风的描写,简要分析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本文赞颂了关爱生命的人性之美;有人说,本文控诉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罪恶行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嗒嗒嗒……嗒嗒嗒……”无名高地敌军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舔着猩红的火舌,就像个张着血口的魔鬼。一个将要登上高地的身影踉跄了一下,旋转着扑倒了。

    看得真切的尖刀排排长朱铁痛苦地垂下头,眼光又落在手腕上。再过20分钟,部队就要发起总攻,可这颗钉子硬是拔不掉,刚才上去的战友又牺牲了。他扭头望望从各连队抽来的优秀骨干组成的尖刀排——眼下只剩自己和班长孟梁、苏亮三人了。

    他红着眼,抓起一捆手榴弹。“排长,你腿上有伤……我上!”苏亮死死地拽住朱铁,“只求你告诉一下俺爹妈……”爹妈?孟梁心里悸动一下,聊天的时候,他得知苏亮家里就他一个宝贝“疙瘩”,爹妈疼得不得了……

    孟梁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不,不能让苏亮上,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瞬间便又打消了。他夺过手榴弹:“排长,还是我上,我的动作不比苏亮差……再说苏亮是独生子。”

    “孟梁也是……”

    朱铁沉重地点了点头。

    孟梁抓住还想争执的苏亮,依恋地望着远处青山叠起的峰峦,深情地说:“苏亮,好好儿战斗,好好儿活着!”说完,转身,消失在依稀的曙光中。

    不一会儿,一声震耳的巨响震破了黎明的天空。

    【1】选文开头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句中的“舔、猩红、魔鬼”三个词语可以感受到敌军火力的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中“什么”指的是(       

    A.苏亮动作干净利落,如果我上去炸不掉敌人的暗堡怎么办?

    B.自己也是家里的独子,如果在战斗中牺牲,爹妈怎么办?

    【4】“瞬间便又打消了”表现了(       

    A.孟梁的动作不比苏亮差。

    B.孟梁在战场上的英勇和舍我精神以及真挚深厚的战友情。

    【5】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______、孟梁、______,其中勇敢地炸掉敌人的碉堡的是______。文章的标题是“别”,“别”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

  • 1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牙签里的关怀

    ①去年11月初,我赴德国波恩考察一家园艺公司。回国前夕,为答谢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施密特先生,我特地请他到一家中国餐厅吃饭,施密特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②德国人不喜欢浪费,我点了4道中国菜,其中有一道是牛肉炒青椒,还要了两瓶啤酒。半个小时后,菜肴和啤酒全被我们一扫而光。

    ③我打趣地说:“施密特先生,我和您可没有吃不了兜着走啊。”

    ④施密特看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朝我竖起大拇指,意思是“很好”。之后,他从桌上精致的牙签筒里,抽出一根牙签,捏在手中,打量一下,说:“这是用竹子制成的吧。”然后,他向着墙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

    ⑤我也抽出一根牙签,剔着牙缝,随后,将牙签放进碟中,等着服务生收拾。

    ⑥施密特剔完牙,没有将牙签放在碟里,而是将其折断,接着,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块手帕,把几截牙签放在手帕上,对我说:“把你的牙签也放在这块手帕里。”

    ⑦我不解,莫非他要变什么魔术,或者要派什么用场?

    ⑧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

    ⑨我问:“您这是干什么?”施密特说:“把它们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渣粉还是一种极好的土壤蓬松剂。”

    ⑩我说:“这种小得不起眼的牙签,交给服务生处理,不就得了吗?”

    施密特立刻严肃起来,正儿八经地说:“据我所知,这家餐馆暂时没有专门粉碎牙签之类物品的机器,一般都是扔进废物袋里。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它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一个小洞,脏东西就会漏出来,弄脏环境;牙签裹在残菜中,一旦被狗或猫吃掉,它可能卡住动物的喉咙;如果清洁人员碰上它,有可能被刺破皮肤,甚至可能出现细菌感染……”对一根小小的牙签,这位先生竟然如此“小题大做”。

    后来,我知道在很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平时,家里不能再用的日常小用具,都会被投进这种小机器里,粉碎出来的渣粉,掺和少许肥料,撒在花圃中或草坪里,据说,蓬松土壤的效果很好。他们美其名曰:这些东西来自自然,当然要回归自然。

    【1】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认真读文章后,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了文章后,我明白了“牙签里的关怀”指的是施密特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怀。

    【4】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文章的第______自然段为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提供了帮助。

    【5】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双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别人的话语。

    B.表示讽刺施密特先生大惊小怪。

    C.表示特殊含义,即赞扬施密特先生是一个责任感很强的人。

    【6】认真读下面的句子,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①他向着墙壁的一隅,用另一只手掌遮住腮帮,悄悄地剔起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见他熟练地卷起手帕,将几截牙签包起来,放入公文包里面的夹层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施密特先生如何对待牙签进行了详细描述,这样详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德国人对待牙签的态度,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事情,请你写一条环保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 17、下列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被”字句)

    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桃花心木不是一种普通的树。(肯定句)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

    C.这场电影,我不能不去看。(反问句)

    这场电影,难道我去看吗?

    D.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感叹句)

    此刻,他的心情激动吗?

  • 18、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成双重否定句。

    (1)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下的每一块土地都被洪水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风景线。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真好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具体的事,表达自己当时真实的感受。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