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填空。
孔子,名_________,字________,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
2、读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kū wěi yì fān yī l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ēng jī bó bó nuó yí chā yānɡ chì luǒ lu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uàn liàn yōu y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理(_____)气壮 守(_____)待兔 风(_____)雨顺 安(_____)乐业
(_____)流不息 死得其(_____) 刚(_____)自用 风驰电(_____)
(_____)炙人口 草(_____)人命 千(_____)一发 垂(_____)三尺
4、填空。
(1)《墨梅》中诗人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独善其身,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___,把山比作___________,“眉眼盈盈处”既指___________,又描绘了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是清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诗中赞颂不怕牺牲,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你可以用古人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2)中秋节到了,爸爸在院子里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我知道爸爸是想念故乡了。
(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前面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或________,所以叶挺将军面对敌人高叫“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他选择在烈火和________中得到永生。这正是革命者“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的精神写照。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___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__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
【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
【2】解释下列同语。
九州: 生气:
喑: 抖擞: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言辞恳切。(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防弹衣
陈学长
①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②妻子开始埋怨我,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呀!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去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部波一般。
③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儿,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④屋外风雨正紧,走了不到百米,膝盖以下的裤子便湿透了,贴在皮肤上,凉丝丝的,亏已到初夏,不算太冷。对着风来的方向,傾斜着伞,总算能保住上身不被雨淋。深一脚浅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篥市场。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
⑤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莱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莱的比卖菜的人还少。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沾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⑥“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个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莫三十一二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撸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位上,抻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⑦“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儿子说。
⑧“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呀?”
⑨“我是帮你呀。”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⑩“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⑪妻子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地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儿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让他接受点挫折教育也好。”妻子白了我一眼,对我的主意不太赞同,但还是依了我,继续旁观。
⑫“我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撞倒你的橘子筐。”儿子 地说。(固执己见 斩钉截铁 咬牙切齿)
⑬“你这个小坏蛋,看你一身脏的,是个乞丐吧,犯了错,还不敢承认?”胖男子从半圆形摊位内走了出来。
⑭这些话,就像嗖嗖射出的子弹,连妻子都给伤到了,泪水迅速充盈了她的眼眶。这一次,我没有拉住妻子,她一下子就冲到胖男人面前,指着胖男子嚷道:“我们说话都要讲道理呀,你说是我儿子撞的,我儿子说他没撞,我也不知道你们俩谁说的不对。”
⑮“哎哟!”胖男子转脸又和妻子吵起来,“大人来了更好,我这橘子摔烂了很多,正愁找不到头呢!”
⑯“你家橘子是摔烂了很多,我也很同情,可不一定就和我儿子有关系呀。他帮你捡拾,也不能作为你赖上他的依据呀。”妻子拉着儿子想走,被胖男人伸出的胳膊拦住。胖男人说:“继续捡吧,我不会错怪任何一个好人!”
⑰我走过去拍拍胖男人的肩膀,说:“师傅,上面有监控呢,我们看看监控吧,如果是我儿子摔烂的,这筐橘子我全买了,如果不是,你可要道歉喔!”
⑱“好,看监控就看监控,我这橘子不能白摔。”胖男子喘着粗气,摆手让邻摊的一位老人帮他看摊,拉着我就去监控室。
⑲录像放得很慢,也放了好几遍,原来是橘子筐摞得太高,又有点儿歪,才倒的。橘子筐倒时,我儿子离它有一大截距离呢,他只是恰巧经过。
⑳“叔叔,看清楚了吧?”我撇着嘴说。
㉑“对不起,小兄弟,错怪你了。”胖男子给儿子道了歉。儿子大度地摆摆手:“算了,没多大事!”我为儿子竖起了大拇指。
㉒回家的路上,妻子关切地问儿子:“儿子,那人骂你的话像子弹一样,很伤人的,为什么就伤不到你呢?”
㉓儿子咧嘴笑了笑,仰着头说:“你们给我穿了‘防弹衣’呢!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
【1】从括号内为第⑫段横线处选填一个符合语境的成语。
【2】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情节发展 | 儿子久未归 | _______ | 儿子遭斥骂 | 儿子显大度 |
父母的心情 | 埋怨、担心 | 惊讶、不解 | _____ | _____ |
【3】本文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得结构圆合,故事流畅合理。“原来是橘予筐摞得太高,又有点歪,才倒的”照应前文“______”这句话;“你们不是经常夸我是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吗”中的“善良”一词照应前文儿子说的_____这句话。
【4】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爱的防弹衣”新奇有趣,对读者的阅读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吸引。除此之外,请说说以此为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选文阅读。
《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有什么不同?
系列丛书有两种:
一、内容简单,可快速大量生产的营利性书,如《南葛·德鲁》《鸡皮疙瘩》和《保姆俱乐部》。
二、较有深度的系列小说,如贝弗莉·克利林的《雷梦拉》系列、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林恩·里德·班克的《碗橱中的小印第安人》,以及J.K.罗琳的《哈利·波特》。
通常第一类书都会被大量生产,这类书有时候可能是由一位以上的作者完成的,而且在一年之内可以出版好几本,较有深度的系列书一般都是只由一位作者完成,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出版一本,而且内容和情节丰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较深刻。
除了极佳的想象力外,《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字量。由于《哈利·波特》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字,学生们在看这本书时,阅读能力也会逐渐进步,有些人即使是第一次阅读小说,也会非常喜爱这本书。
有些人批评罗琳在书中所使用的文字不是很正统。是的,她所使用的文字绝大多数都是未经修饰的,除了一些专有名词外,她的书中较少出现一些妨碍读者阅读速度的字句,这一点是非常好的。对年轻的读者而言,如果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是件令人相当沮丧的事,深奥的文字并不能鼓励阅读。请读者想想,你最后一次在机场看到某个孩子阅读像《海蒂》这类辞藻繁复的经典文学是什么时候?我曾在2007年7月10日在机场看到5个孩子阅读《哈利·波特》第四集,一本不被人阅读的经典文学就如同一场没有演奏给大众聆听的音乐会一般。就像要发挥药效,药物必须先被吸收一样,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让他们阅读大量的文字。
如果有人要争辩:“我读过《海蒂》这本书,《哈利·波特》没有《海蒂》有深度。”在此我要声明,我强调的不是《哈利·波特》的文学性或想象力,也不是它所引起的读者情感共鸣,我只是强调孩子们为了要看到结局而必须阅读的大量文字。我曾经对一些书做过字数统计,其中也包括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鸡皮疙瘩》:每句平均8个字,整本书共22450个字。
《海蒂》:每句平均19.6个字,整本书共93600个字。
《霍比特历险记》:每句平均18个字,整本书共97470个字。
《巴黎圣母院》:每句平均15个字,整本书共126000个字。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每句平均13个字,整本书共181000个字。
【1】《哈利·波特》和其他系列丛书究竟有什么不同?请你从文中归纳出相对应的三条不同,填写在表格里。
| 《哈利·波特》 | 其他系列丛书(第一类) |
两者的不同(请对应填写) | 例:大量的文字 | 文字量相比较少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仔细阅读画线的句子,其意思是( )
A.J.K罗琳的文字非常不正统。
B.J.K罗琳的文字平白朴实,易于理解。
C.J.K罗琳的文字应该加以修饰。
【3】文章的最后展示了作者对一些书的字数的统计,这里运用了________和的________说明方法(至少写出两种),都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一: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二: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áo bō)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biǎn piān)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在(____)里选择恰当的注音划“√”。
【2】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 ”的句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________。
【4】划“~~~”的句子用了_______和_____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 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在____历____月,习俗是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1】以上材料选自《______________》一文,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___。
【2】请将材料一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3】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
B.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这篇演讲稿中,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等方法逐层分析证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4】材料一的第一句话与第二、三句话的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并列关系 C.先概括后具体
【5】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焦裕禄、________等;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等。
14、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从 、 、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灾害和伤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火害,欺诈、交通事故等人为伤害……可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更应珍视生命。要珍视生命,就得学会自我保护,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