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积累与应用。
1.青,_____________。——《荀子》
2.《石灰吟》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 我还积累了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
3.人们常用《春夜喜雨》 中的诗句“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
4.传统节日蕴藏在古诗里,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秋节时,我们会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我还知道其它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积累了“读书须用意,_____”“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等名句,认识了______的尼尔斯,还明白了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
2、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情境填上合适的名言或者诗句。
1. “ , 。”不管我们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都应该谦虚地对待别人。
2. “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句话让我想到了“_____
”这句名言。
3.人们常用杜甫的“ , 。”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4.古代诗人写了不少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① , 。② , 。
5.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诗句来赞美以外景观吗?① 庐山瀑布: , 。②大草原: , , 。
6.“桃花潭水深千尺,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中有名的送别诗句。
7.古代优秀诗文总让我们受益匪浅。此人张志和“青箬笠,绿蓑衣, ”一句描绘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渔翁捕鱼图,令人赏心悦目;民族英雄于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托物言志,表现了自己高洁的理想,令人为之动容;表扬的话固然好听,但是“ ,
。“我们也要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
4、写近义词。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确乎:___________________ 空虚: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逃去如飞:_____________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填空。10分
(1)本学期,我们认识了( )的孔子,( )的李大钊( )的唐东杰布,( )的居里夫人。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 ),有( )的追求。这种( )性格与( )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 )的同时,也完成了( )。
(3)“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4)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望着满天的星星,我不由的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6、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③家童:童仆。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⑤犹眠:还在睡眠。
【1】“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______。
【2】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我是从“_____、柳绿 、_____”这些词语中知道的。
【3】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活。“ 莺啼 ”二字在诗中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
【4】先解释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啼:_______ 犹: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的场面,表现了将士们_________的精神。
【2】“________”一句写景,既交代了时间是在________,又烘托出了战前的 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一句写出敌人夜间的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______。
【4】卢纶的《塞下曲》中还有一首:“林暗草惊风,___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的事。诗中表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理解《塞下曲》一诗,并判断对错。
(1)全诗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____)
(2)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可以通过领悟诗意想象出一幅战争的画面来。(____)
9、课内阅读。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他喊道。
【1】选段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_),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_)。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2】尼尔斯为什么担心年轻的雄鹅飞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A.尼尔斯是一个淘气、不听话的孩子。
B.尼尔斯是一个懂事、为家庭着想、勇敢的孩子。
C.尼尔斯是一个缺乏理智的孩子。
D.尼尔斯是一个关心小动物的孩子。
10、(一)课内阅读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话题说的?请用__在文中划出相关的词语。(只划一个)
(2)文中加点的句子和它后面的句子的关系是( )
(3)认真默读第一句话,把你从中获取的信息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京张铁路,要开凿很多隧道,作者只选写了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情况。从中你学到了( )写作方法。
11、阅读理解
橡树和芦苇
橡树对芦苇说:大自然待你太薄,你不能承担小鸟的体重,微风的轻拂也使你低头;而我,屹立在高加索之巅,藐视日晒和狂风,你的旋风于我犹若微风。如果让我为你遮挡,我可使你免遭灾害。
芦苇则回答:你的怜悯友善,实在不必。我畏惧风暴,弯腰即可躲避;你天生强硬,无须躬曲背脊,但且让我们静候结果吧。
一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橡树挺直身躯,芦苇随风倾倒……橡树被连根拔起,被吹弯的芦苇却重新立起。
芦苇
冬日,难得阳光普照,给大地镀上一层金色,而凛冽的寒风仍呼呼地刮着。
踏着金辉,迎着寒风,我再次来到有1400多年历史的隋唐城遗址。这里已成为一座园林,花木繁多,湖池片片。时值隆冬,花木已脱去盛装,残存的枯叶也变成了单色调。池中的残荷,更是折枝卷叶,静静地蜷缩在水中,投下道道剪影。而那片茂密的芦苇草,却在水畔摇曳着,远远望去,犹如士兵列队,旌旗招展,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金光,煞是好看。
风,刮得越发猛烈。我看见水边、沟壑,一丛丛在风中摇曳的苇草,或折或斜,或立或伏,却都以不屈的姿态挺立着:折断了的,留下了仍伸向天空的躯干;被朔风吹斜了的,仍将躯干伸向远方,似在伫望;就连那些倒下的苇草,也匍匐成悲壮的姿态,向着风行进的方向。
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震撼的景象。
我知道,在这萧瑟的冬天,所有的葱茏与葳蕤已经不再,留给这些苇草的只有对春的企盼和与寒风的抗争。
我知道,一根芦苇,是脆弱的,无力的,只要大风一吹,就很容易折断。也许芦苇深知自身这个弱点吧,所以它们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丛丛、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这时候,你一点也不觉得它们渺小,它们呈现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1】找出文中能体现“芦苇”性格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篇文章中的芦苇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橡树”和“残荷”在文中各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对橡树对芦苇各说几句话,你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芦苇身上,你想到了哪些人或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车夫
“喂,师傅,您到哪里,我送您一趟好吗?”一个男孩,蹬着一辆半旧三轮车喊住我。原来是个小车夫。
“我要到陈口十中,多少钱?”
小车夫微微一笑:“4元。”
“2元5角!”我一咬牙,迸出个自己也觉得太低的价格,他竟然笑一笑答应了。
坐在小车夫的后面。我问:“多大了?”“16。”“父母干什么的?”“爸爸是一名干部,妈妈是教师。”他不太情愿地说道。我很吃惊:“你家庭条件不错啊!”
他大概觉出我的惊异,扭头冲我笑了笑,道出他的秘密。
他前段日子看一篇文章中说,当今中国学生自立意识差,同美国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他很有感触,想尝一尝独立挣钱的滋味。
听着他娓娓而谈,我顿觉惭愧万分。都读大学了,从未有过独立挣钱减父母负担的念头,潜意识中把依靠爹妈当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到家了,我充满敬意地用双手递给小车夫4元钱。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与小车夫的言行形成________,突出了小车夫的不简单。
【2】读第6自然段,这个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赞扬了小车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一夜的工作》片段,回答问题。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备(咨询 询问)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阅览 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1】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细致程度令人惊讶?请用“____”画下来。
【3】这段话中主要表现周总理怎样的优秀品质?请在正确的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
②周总理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 )
③周总理做事一丝不苟、举轻若重。( )
14、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入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 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 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 ”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变得残旧不堪,但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上。
【2】除了“迫在眉睫”外,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情况很紧急的呢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我”抄近路上学,但两次的原因不同,第一次是因为什么?第二次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三自然段写道“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请你发挥想象把母亲此时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理解“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办法好,我们一定会采纳。(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像天使一样,默默拯救受病痛困扰的人。(仿写)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9、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材·构思·表达
轻松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习作,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可以用A或B等字母代替校名和人名。
题目一:《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1、六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加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500字左右。
题目二:阅读下面一幅对联,结合后边的提示内容完成习作。
上联: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
下联:国内捐,海外捐,李兰娟,众捐纷来达通途。
横批:中国必胜。
鼠年开春,疫情席卷各地,在此期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呢?请选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