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4.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2、辨字组词。
侯________ 鸦________ 稠________ 熬________ 饺________
候________ 鸭________ 绸________ 傲________ 交________
3、根据给出的信息,写出与之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1)春秋时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家 教育家(________)
(2)罗贯中笔下人物 羽扇纶巾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___________)
(3)解放战斗题材长篇小说 作者之一罗广斌 主人公江姐(_________)
4、“身高九尺,苒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句话说得是____中的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名句。
1.老师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希望学生们将来都能超越他。
2.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于谦《石灰吟》中“__________”的高尚节操。
3.下边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
请用正楷字把题写的内容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为题的文章是作者在____________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文中引用了司马迁说过的话: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6、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把壮阔雄浑的万里河山,形象地概括在短短的十个字中,有咫尺万里之势。请你具体说说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在非洲腹地的布隆迪共和国。我们住的一座洁白的小楼门前,有两棵翠绿的大树。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树,没有枝丫,树干①tǐng bá( )而修长,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②jiān yìng( )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在非洲别的国家里,不少华丽的住宅和别墅门前也栽着这种树。有了这种树,那些③jiàn zhù( )仿佛增添了不少幽雅的情趣。 我还以为这种树只能在阳光④míng mèi、土壤肥沃、
雨水充足的地方生长, 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我问非洲朋友:“这叫什么树?”
非洲朋友仰望着那翠绿欲滴的阔叶,回答说:“它的名字很别致,叫旅行家树。”
“为什么叫旅行家树?”
非洲朋友解释说:“这种树原生长在沙漠里。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受到热沙炙烤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我在台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尽束然起禁。
它出生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涉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它移植于繁华富丽的通都大邑, 给观光非洲的旅游者以土色土香的情趣。它造福于人,并不以环境不同而改变性格。
离开非洲时,我曾想带回一株旅行家树的幼苗,移植到自己的庭院里。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题目,你觉得最合适的是( )
A.两棵大树 B.旅行家树 C.有品质的树
【2】读文中的拼音,依次写出词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_______)
【3】查字典,判断下列词语的注音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炙烤(zhì kǎo)(______) 跋涉(bá shè)(______) 大邑(bǎ)(______)
【4】“我在台头仰望这旅行家树,不尽束然起禁。”对这句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句话中有3个错别字,依次是:台(抬)、束(肃)、禁(敬)。
B.这句话中有4个错别字,依次是:在(再)、台(抬)、束(肃)、禁(敬)。
C.这句话中有5个错别字,依次是:在(再)、台(抬)、尽(禁)、束(肃)、禁(敬)。
【5】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只在顶上长着一簇长长的②jiān yìng的阔叶,整齐地排成一片,像一把展开的羽毛折扇,又像孔雀正在开屏。
B.在黄沙的衬托下,它越发显得翠绿,充满了生机。
C.我想:倒不如把旅行家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的心中。
【6】你认为能说明旅行家树的名字的来由的句子是( )
A.后来有一次在沙漠中旅行,发现这种树竟然也生长在茫茫沙海之中。
B.人们在沙漠里旅行,受到热沙炙烤而干渴难熬的时候,要是遇到这种树,只要用刀子在它身上划一道口子,它就会流出清香可口的汁液来让你解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所以叫旅行家树。
C.它出生于贫瘠荒凉的不毛之地,给跋涉沙漠的旅行者以甘泉般的希望。
10、阅读理解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庄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 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白杨》片段,按要求做题。(15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仿写一段话。(2分+2分)
(2)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分)
(3)本文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 、 。本文就是借 歌颂了 服从 , 边疆、 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3分)
(4)最后一自然段,爸爸“又陷入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此时,他又可能想到了什么?(2分)
(5)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暗指 ,“几棵小树”暗指 ,“风沙”指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3分)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画出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 。这句话中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的形态美;________ 写出了荷叶多而密。
【2】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荷花的姿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冒”字用得好,因为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 清凉的山泉 你捧出一面明镜 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了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 “湛蓝”的“湛”字,用音序查字法查 ,用部首查字法查 ,“湛”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深;②清澈;③姓,“湛蓝”的“湛”的意思是( )。
【2】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迫切( ) 吟唱( ) 浑厚( ) 映衬( )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再换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中,对于山中的“朋友”,作者在称呼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找地下的矿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1】“巨大的恩惠”在这里是指什么?请用“ ”在片段中画出相关语句。
【2】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懂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些时光值得我们留恋,总有些美丽值得我们回忆,总有些人值得我们珍惜。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