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扬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请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诗 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将相和》一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詹天佑》一文主要写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

     

  • 2、根据课文内容填。

    (1)《表里的生物》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____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_____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 对事物有_______,是个_________,爱_________的孩子。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学完这篇课文,我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 3、在书房里可以贴上这样一句名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4、经典放映室。

    1.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用一些动物来形容一些事物,比如“老黄牛”形容诚实肯干的人,你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请写一个,并说明它表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肆意破坏自然,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告他。

    3.《刻舟求剑》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是美好的,杨万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儿童的游戏。

  • 5、读拼音,写字词。

    (1)一场大火的fén shāo( ),chè dǐ( )zànɡ( )送了这片茂密的森林。

    (2)这个像mó ɡuǐ( )一样的坏蛋,平日里经常yā pò( )老百姓,今天终于被zhí xínɡ( )死xínɡ( )了。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美文欣赏屋。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大型战船。  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中流:水流的中央。

    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向来(wǎng  wàng)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xíng  háng)。

    2根据注释提示,试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该为艨艟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诗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两团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北京的春节》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了。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描写了玻璃灯、牛角灯、_____等形形色色的灯,表现了元宵节_____的气氛。

    【3】这个片断介绍了北京的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习俗。

  • 10、课内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安定------________   信心-------_______

    2“---------”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父亲__________伟大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庭上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不要紧,我身体还硬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啊!”

    1“三长两短”词语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怎么尽职尽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弥漫”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从我脚边(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

    【2】作者在这段话中曾用四个动词描述时间的来去匆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分别将他们准确地填入括号中。

    【3】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从本文中再默写一句类似表现手法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提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

    1“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中的“如此”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前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老师所说的“不过是无心插柳”对作者而言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们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么?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正真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布鞋不一样。于是有了后面的对话:“爸爸在哪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了教室,问大家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也会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同学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捂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爷爷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她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女孩脸上的笑容很美。

    【1】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这句话中两个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文中找出和这句话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同学们不再说女孩穷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老师对待女孩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读了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限100字以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