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1)前俯后仰(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绿荫如盖(含比喻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
2.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
3.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
3、看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kǒnɡ bù kū wěi
( ) ( ) ( )
dǎ jiǎo zhǎn lǎn bō xuē
( ) ( ) ( )
4、写出近义词。
嘲笑( ) 准确( ) 如同( )
定夺( ) 即使( ) 劝阻( )
带领( ) 摇晃( ) 满意( )
5、辨字组词。
咐(______) 淘(______) 投(______) 渊(______) 路(______)
附(______) 啕(______) 役(______) 粥(______) 露(______)
绑(______) 居(______) 拒(______) 诙(______) 拂(______)
梆(______) 踞(______) 炬(______) 炭(______) 狒(______)
6、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9、课外阅读。
蚂蚁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音节。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
【4】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和_____这两种精神。
【5】读了这篇文章,你从蚂蚁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
10、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 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 并告诉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 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 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地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大海 ( )的山峰
( )的琴师 ( )的松涛声
【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填空。
(1)俞伯牙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指__________________。
(3)俞伯牙面对大海弹起琴来,他琴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一节期间,爸爸妈妈带小王同学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游玩。为保证出行顺利,小王爸爸查阅了“西塘旅游”微信公众号,得到如下信息。
西塘古镇景区游览须知 游客朋友们: “五一”假期将至,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假日期间景区旅游接待安全有序,“五一”期间西塘古镇景区坚持防控为先,实行限量接待、提前预约等举措,具体如下: 1.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景区旅游安全,景区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2.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预约(详请见下图)。 3.所有游客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实名制购票,并倡导无现金支付。 4.通过“预约短信凭证+佩戴口罩+出示绿色健康码+本人身份证+体温检测”的方式进入景区,进入景区参观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5.咨询电话:0573-84561501 0573-84567890 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9日
|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景区每日游客接待量的限量标准为每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的30%。______
(2)以任何一种方式预约的游客均只需凭“预约短信凭证”就可以进入景区。______
(3)游客进入景区参观时,不管是在室外,还是室内,均要求佩戴口罩。______
【2】为保证小王一家顺利游览西塘,结合图文资料,请你为他们提出不少于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擦不掉的鼓励
①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自认为对画画独具天赋,意识深处有一个当画家的梦。
②那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于是在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③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长着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蝠漫画(哄堂大笑 谈笑风生)。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大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地说:“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④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暴风雨即将来临。
⑤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吓得两腿发抖,准备迎接老师更为严厉的责骂。但没想到,老师却微笑起来:“妤,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⑥老师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⑦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
⑧“是的。”我的声音(亮如洪钟 细若蚊蝇)。
⑨那你说说 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 老师笑了 不要怕 尽管说
⑩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自己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⑪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着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眼画像,发现鼻子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得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 )大了点儿,( )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 )敢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 )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我们写作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就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 满脸堆笑)的人头像出现了。
⑫同学们(身不由己 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彯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那擦不掉的鼓励的话语,深深地留在我的心底。
⑬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画作先是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宜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画家梦。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 ____ ____ ____
【2】在第⑨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黑板上画了老师的人头像后,“我”的内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仔细阅读短文,找出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语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开始害怕→____→惭愧地低下了头→忘了自己的过错→____→羞愧得红了脸→____。“惭愧地低下了头”和“羞愧得红了脸”都是因有缺点或做错事而感到不安的表现。“惭愧地低下了头”是因为____。“羞愧得红了脸”是因为____。
【4】仔细阅读画“——”的部分,完成练习。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这是人物的 描写,先对“我”画的人头像作了客观的评价,再对“我”的画技作出肯定,最后联系到写作文也是如此,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 的老师。
【5】对下面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鱼儿在水里才能邀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漫画家的著作上。
A.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强调了画应该出现的地方。
B.三个“应当”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对“我”在黑板上画画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又在巧妙地引导“我”,鼓励“我”。
C.体现了老师的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反映了老师对“我”的殷切期望。
【6】短文结尾有什么好处?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了“我”实现画家梦的喜悦与自豪。
B.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C.总结全文,引发思考,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无比怀念。
13、阅读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而今,我们即将毕业。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从开始学枯燥的拼音字母到能写朗朗上口的作文,您为我们操了多少心,流了多少汗。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的书,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六年了,转眼间要分手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是你们,比我瘦小的同学,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
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
【1】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即将( ) 嘱咐( ) 哺育( )
格外( ) 慈祥( ) 温馨(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谆谆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历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心中充满留恋。其留恋之情具体体现以下哪几个方面?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4】从以上几个方面,你觉得他最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____) 严格——(__________) 新奇——(__________)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大钊为什么让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5、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会迟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举手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21、妙笔生花。
题目:难忘______情
我们就要离开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在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你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荡漾在心间。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两件事来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深的情谊,字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