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揣________ 冶________ 瑞________ 味________ 屉________
踹________ 治________ 端________ 昧________ 屈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娓娓动听(AABC式) _________ _________
2.前仰后合(含反义词) _________ _________
3.绿荫如盖(含比喻词) _________ 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là yuè shuǐ jiǎo cǎi hu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yù bèi biān pào zhǎn lǎn sì yuà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5分)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故事体现了______和孔子______的态度。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解释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____(填修辞手法)把___比喻成____,把____比喻成______。表现出作者____________。
4.《桃花心木》的作者是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 _______》。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杜甫,被称为“(_______)”。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鸟鸣涧》是唐朝被称为“诗佛”的(____)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______)的景色,突出了一个“(____)”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_____)。
5、给加横线字注音。
悬崖( ) 魁梧( )( )
围墙( ) 模样( ) 脸颊( )
6、
完成下列各小题。
【1】“寒食东风 斜”应在横线填上( )
A.玉柳
B.御柳
C.雨柳
【2】“日暮”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落日
B.傍晚
C.暮春
【3】寒食节即我国传统的(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4】有关寒食节的习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火,吃生食
B.祭扫,踏青
C.穿针乞巧
D.蹴鞠、秋千、斗鸡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清明节的一项是( )
A.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D.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B.“日暮汉宫传蜡烛”刻画了天黑后,汉朝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的蜡烛的画面。
C.“五侯”在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D.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是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7、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①立根 。②
还坚劲,③任尔东南西北风。④
注:①咬定:比喻竹子牢牢地立在山石之中。②立根:扎根。破岩:岩石缝隙。③坚劲:坚韧刚劲。④尔:你。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被世人誉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_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
【4】读第1、2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 ________ 的写法,烘托了诗人心灵的____________。
(2)想象画面,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3、4句诗,完成填空。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了诗人与_______之间的深厚感情。
(2)“只有”一词突出地表现了_______的思想感情。
9、课内片段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gēng)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qiè)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去掉部首还有_______画,联系课文内容我推想“锲而不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内容我读懂了“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我知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我对片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第五单元我知道了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生活和阅读积累,我知道以下两个事例也可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事例(1)________________、事例(2)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阳光
①清晨照进你卧室的第一缕阳光,实际已经走了大约1.5亿千米的路程。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8.3分钟的时间。因为光总是以极高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幸运的是,阳光并没有直接照射在地球上,否则这里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存在。大气层是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像柔软的被子一样包裹着地球。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大部分阳光都被它反射回了宇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穿透大气和云层。但就是这一点儿阳光,已经足够维系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了。
②夜的黑暗过后,阳光照亮了你的房间,你又能看见所有的东西。阳光的亮度比几百万支蜡烛或者几万个电灯泡更强大,如果你直视太阳的话,它甚至会灼伤你的眼睛。
③我们不仅通过亮度来感知日光,也通过热量来感知它,这种热量就是太阳能。大气层只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阳光,否则的话,所有的海水都要被煮沸了。大气层同时也保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让热量太快地散失到字宙中去。这就好像一辆停在阳光下的汽车,它的里面总是比外面要暖和。
④并不是所有的太阳射线都对我们有好处,相反,还有会害我们,比如紫外线。大气中的特殊气层——臭氧层过滤了绝大部分紫外线。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射线,但当我们被黑时,就会注意到它们。我们的皮肤保护着身,不让它受大的伤害。
⑤有时下了一场阵雨,如果与此同时阳光从云隙中穿进出来,那么你就可能看到彩虹:这就是彩红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所有的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出来的。
【1】短文是从阳光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阳光的的。
【2】概括课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层有什么作用?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8.3分钟的时间。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对我们有伤害。
B.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来的。
C.我们不可以通过亮度和热度来感知太阳。
11、下面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阅读后根据要求作答。
【1】从图文材料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请填空。
这幅公益广告宣传画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________,宣传画的内容是小朋友把捡到的包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表扬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面对警察叔叔的表扬,你会说些什么?注意用上礼貌用语。
我说“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谁赶走了鸟类
(1)我已经久没有听到鸟声了。有几次我竖着耳朵谛听,只有车辆超标的喇叭声和工地上机器的轰鸣。
(2)我还知道是谁驱赶了鸟类。我常看见一些理直气壮的人信手折下青枝嫩叶后又信手丢下,让它们绝望地挺着身子露宿街头。
(3)终于听到鸟鸣,是只引亢高歌的麻雀。可仅仅是试了嗓子,歌声便戛然而止。正疑惑着,我看到一个举着气枪的兴高采烈的男人。
(4)我的愤怒忽地涌到脸上,也只是涌到脸上而已。我想喊却没喊一声,想吼也没吼一下,想骂也没骂一句。我连盯着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若无其事地从那个男人身边走过去,像见了猫的小老鼠。
(5)真该感激多年训练出来的“冷静”。“冷静”告诉我:别理他,他会骂你神经疯子。再做一次于事无补的神经病、疯子有什么好处?“冷静”还安慰我:骂他一个人有什么用?回头你可以写文章骂,告诉更多的人爱护鸟类。
(6)可是我无法不怀念鸟声,就像怀念因为我疏忽而远走他乡的最亲密的朋友。一处浓荫,三五只鸟,曾把我和喧闹的世界隔开。那清丽的歌声沁人心脾,一洗心上尘埃和身上的疲惫,任何人类的语言都无法代替。
(7)在喧闹的人的世界中,我重新寻找我们口口声声的“人类朋友”——鸟类。
(8)“我们的朋友”在鸟市上被明码标价。
(9)“我们的朋友”被搬上各式各样的餐桌,塞进各式各样的嘴里。
(10)我们这样待“朋友”太久了。不用多久,我们这些“好人”的后代只能到鸟市上去认识“我们的朋友”了。
(11)鸟声渐远。而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
【1】第(1)段中加点的“竖着耳朵”和“谛听”,作者想用这两个词语突出强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有人举着气枪打鸟,却没有阻止。选文的第(4)、(5)两段,作者表面上是在描写自己此时的行动和心理,实际上有更深的用意。你知道作者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段说“鸟声渐远。而渐远的又何止是鸟声呢?”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渐远的”除了“鸟声”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篇短文很快读完了,但是文中那个对准生灵的罪恶枪口,那张面对罪恶却若无其事的脸,还有戛然而止的鸟鸣,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头脑中,挥之不去……
亲爱的同学们,快拿起手中的笔,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尽一点微薄之力吧。请发挥你的才智,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让那些至今尚未觉醒的人们,因你的设计而受到心灵的启迪和震撼。
友情提示:要用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让我们读到你的描述,就像真的看到了画面一样。设计中要有警示性的语言。注警示性的语言要尽量简洁并展示你的文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三顾茅庐
①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国家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②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③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④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⑤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顾”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照管或注意;④前来购物。“三顾茅庐”中“顾”字的解释应为:____________。
【2】用“ ”画出刘备求才心诚,对诸葛亮尊重的句子。
【3】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这篇文章选自哪部著作吗?你还知道哪些这部著作中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一则短文,回答问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的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不超过 30 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 60 英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 80 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 100 英里,请君安息吧。”
【1】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2】这里的最高时速是每小时( )
A.30 英里 B.60 英里 C.80 英里 D.100 英里
15、句子大风车。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低头唉声叹气。振作精神发奋努力。(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
(2)孙胺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获胜。”( 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穿过微云。(请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试着写一写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开始发试卷了。久久没有听到老师念我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1)书写。
要求:认真书写,字迹工整,卷面干净,格式规范,讲究美观。
(2)习作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注意写时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