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游记》中玉帝第一次封了孙悟空什么官职?( )
A.齐天大圣
B.弼马温
C.御马监
2、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稚子(zhì) 寒漪(yī) 毛毡(zhān) 窗屉(tì)
B.蓬莱(lái) 徘徊(fēi) 千仞(rèn) 踌躇(zhù)
C.镌刻(juān) 遐想(xiá) 晦气(huì) 汗褂(guà)
D.顽劣(liè) 嫣红(yān) 萌动(méng) 黏剂(nián)
3、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嘎子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当然)
B.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特别)
C.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耐心)
D.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羞愧)
4、将下面的俗语或者谚语补充完整。
1.前人栽树,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霞不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读百遍,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5.____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6.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菜吃饭,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他人志气,____________________。
9.太岁头上动土,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往高处走,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识积累。
1.颜真卿是___代著名的_______家,创“______”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2._______喻于义,小人_______。——《论语》
3._______必自毙。——《左传》
4._________,小人长戚戚。——《论语》
5.恻隐之心,________。——《孟子》
6.人有耻,则能________。——《朱子语类》
6、诗词欣赏与运用。
(1)远远的树下,几个小孩子像模像样地拿着锄头锄地,把瓜子丢进土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这一有趣的场景。
(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3)我至今还记得上大学的前一天,母亲在灯下为我整理衣服的情景,“谁言寸草心_______”,母亲对我的爱和恩情,我永生难忘。
7、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姿态 (________)的松针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解说
呼吸(________) 抵抗(________)
8、补充词语
半信半(_________) 跃跃(_________)试 心惊胆(_________)
养(_________)处优 (_________)然起敬 情不自(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第一句中连用两个“特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句子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我”___________的心情。
【3】“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___,还能用________一词替换。
【4】选文第二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__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 雨
夏目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无盖地暴(bào pù)晒在阳光之下。路边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沙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上,发着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sì shì)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tiāo 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似(sì shì)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哒哒哒哒”,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的湿润的空气便沁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填上恰当的量词。
几( )柳树 一( )汗珠 一( )白气
一( )云絮 一( )墨布 一( )大雨
(3)在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武松一___,又___在一边。
【1】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动词。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________,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________,________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________。武松一________,又________在一边。
【2】本段主要写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________,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
【4】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既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塑,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淮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选文选自____国作家______的小说____________。
【2】“孩子气极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了的原因是( )
A.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B.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就救出孩子。每一秒钟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间太长了。
【4】你认为船长真的会向孩子开枪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大家会对孩子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梦圆飞天(节选)
“来到茫茫的太空,我看到了神奇美妙的景色。弦窗外,阳光把飞船的太阳能帆板照的格外明亮,下面就是人类居住了一万多年的美丽的地球。尉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辩。飞船高速飞行者,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啊!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
(1)用修改符号改正文中的三个错别字。
(2)找出文中的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3)“这就是杨利伟眼中的太空,这就是他眼中的地球。”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4)读完这句话,你的心情可以用------、-------、-------等词语来形容。
(5)找出能概括这段话意思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15、默读下则短文,按要求完成作业。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风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录3个写颜色的词,指出秋天颜色的主色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段,试概括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给短文写出一个标题:
1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_________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
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____ 第二次____ 第三次____ 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17、阅读理解。
家乡的蒿笋
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练习。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
【2】结合全文内容,想一想面对来犯之敌时,曹操只叫弓弩手射箭,而不出兵迎战,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特点?
________
【3】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的原因是( )。
A.表示对曹操借箭的感谢
B.讽刺曹操上了当
C.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
D.诸葛亮善于识别天象,正确估计曹操的行动,利用大雾的掩护,巧妙地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
【4】结合全文,你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
19、片段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 节选)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有改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箸___镶金___李纨___发怔___
【2】读了选文,刘姥姥给你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说说你最喜欢谁的笑,这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2、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被”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3、习作表达
材料:高老师走到刘云跟前,摸摸她的头,深悄地说:“我很欣赏你!”
提示及要求:高老师欣赏刘云什么?因为什么事欣赏她?展开合理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