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溪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进了(ménɡ měnɡ)古包,(hào hǎo)客的主人端进来手抓羊肉。(ɡān ɡàn)部向我们敬酒, è)温克姑(niɑnɡ nánɡ)们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hánɡ  xínɡ)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shì sì)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B.《牧场之国》在结构方面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而且在分别叙述每一个小的场景时,都有一个相同的中心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强了作者感情的抒发。

    C.《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

    D.金字塔建在尼罗河的东岸,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

  • 3、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认识 价钱便宜 保卫公物

    B.反映情况 身体强大 发扬风格

    C.灌溉稻田 生活俭朴 远大幻想

    D.发现问题 参加演出 改正错误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名著中时,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回想一下,读课文时,你是用什么办法理解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的呢?将词语的意思写出来。

    1.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   )不少名篇名段他能背诵,(   )又怕江主席当面指定内容让他背,就告诉江主席:我都熟读了。

    2. (   )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   )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3. 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   )荒凉寂寞,(   )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

    4. 地球上的水(   )能留下来,(   )孕育出了生命。

    5. (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6. 这样,(   )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   )很快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7. 小阿炳摇了摇头,(   )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8.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书籍(   )浩如烟海。

  • 6、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读一读,填一填。

    1.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

    3.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6.爱国是什么?爱国是王昌龄《从军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爱国是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期盼;爱国也蕴含在戍边将士“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中。

  • 8、补充下列句子。

    1)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行清泪为思亲。

    3)知不足者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汉字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代文阅读。

    我会读课文片断,并能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   ),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   )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   ),每天差不多都是(   )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   )。据说,他曾五年(   )。

    (1)按原文内容填空。(3分)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废寝忘食:  

    毫不介意:  

    (3)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2分)

    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

    (4)   标出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的句子。(2分)

    (5)﹏﹏﹏标出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2分)

    (6)请你评价一下范仲淹。(2分)

     

  • 11、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能左拐右拐的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__________   窄——__________ 倒退——__________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从孔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在文中找出,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话围绕中心句,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

    1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文字中的“妖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被降服后成观音菩萨身边的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写出你对这个妖精的印象或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锹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出了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文写的场面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这里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_______,让大家开心。

    【3】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第三自然段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4】在这些笑声中能猜出人物的性格,请你任选两个人物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外短文《童年的豆瓣儿酱》,完成练习。

    童年的豆瓣儿酱

    记得小时候,春天一到,妈妈就开始做我最爱吃的豆瓣儿酱。

    妈妈把早已做好的长着一层毛毛的酱曲掰成小块儿放到簸箕(bò ji)里,在阳光下晾晒。

    过几天,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黄豆炒熟,当豆儿的香味在屋里弥漫时,妈妈总是从锅里先铲出一些放到面板上晾着,我和弟弟常常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就塞到嘴里,咯嘣咯嘣,唇齿留香。

    豆儿炒完之后,妈妈用一个小磨把豆粒磨成豆瓣儿,磨完后把豆瓣儿放进小簸箕里簸去豆皮,再把去皮的豆瓣儿煮熟。这时我和弟弟又抵制不住香味的诱惑,时不时地揭开锅捞一些豆瓣儿解馋。

    豆儿煮好后,妈妈把豆瓣、萝卜和酱曲一起放到一个小缸里,加上适量的水、盐、姜片等调料,用一个小木头耙()子(  )着底搅拌均匀,再用一块白净的布(  )在缸沿上,四周用绳子松松地(  )上,最后用一根小木棍儿(  )上拧绞几下绳子就非常紧实了。

    酱做上之后不能马上吃,必须经过大约一周的发酵。这时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每天放学之后,我都要跑到酱缸前拿着小耙子去捞豆瓣儿,边捞边问:“妈,还有几天才能吃啊?”有时我实在忍不住了,会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偷偷地用手抓出几颗放在嘴里,如果偷吃时让弟弟撞着,他就会一路小跑着去向妈妈告状。而我常会挨一顿训斥,但心里还是很美,因为品尝到了香香的味道。

    童年的豆瓣儿酱,让我回味,更让我思念我的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弥漫:__________

    唇齿留香: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到文中括号里。

    蒙    插    系    兜

    3制作豆瓣儿酱不需要的原料是(  )。

    A.黄豆 B.萝卜 C. D.

    4制作豆瓣儿酱的过程是这样的:晾晒酱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时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熬的日子”指什么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章的结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表达了对童年的向往。

    B.点明了童年的豆瓣儿酱是难得的美味。

    C.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妈妈的勤劳的赞颂。

    D.总结全文,表达了对童年的留恋以及对妈妈的思念。

  • 15、课外阅读。(12分)

    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的确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满分5 manfen5.com

    看啊,①那满塘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②雨点哗啦啦地洒满荷塘。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都不沾唇,她们总是小心地保存起来,留给塘中的鱼儿。风雨袭来,她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③烈日当空,④她们个个撑起翠绿的伞,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杆儿的荷花,孤独无依地立着,荷塘就显得单调。如果没有荷叶进行光合作用,就长不出那些漂亮的荷花。

    荷叶虽然功德满荷塘,可她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只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她总是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荷叶是美的,她的心灵更美。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短文中④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2)短文是按照( )构段的。(2分)

    A.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B.按“总—分—总”结构

    C.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D.按地点、方位转移

    (3)写出短文中描写荷叶外形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用“  ”在短文中画出过渡句。并指出哪部分是承上的,哪部分是启下的,用“隔开。(4分)

    (5)短文中加横线的语句属于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实在事物描写(   )

    联想(想象)描写(   )

    (6)作者借荷叶赞美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的人。(1分)

     

  • 16、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对最后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间接赞美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 17、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18、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

    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

    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 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本文的主人公是( )。

    A.送报少年 B.“我”的儿子 C.“我”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C.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3“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

    A.他上学去,不送报的原因

    B.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爱护爸爸

    C.他对爸爸身体差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不送报

    4短文通过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5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我”的儿子?

    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niǎn)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cu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

    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ɡ),又变作一只金眼suān( ),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选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1读一读,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

    2文中的“大圣”、“孙行者”、“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猜一猜文中画“﹏﹏”的句子,把大致意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  圣(变):

    海东青

     

     

     

     

    赖  象

    牛魔王(变):

    天  鹅

     

     

    香  獐

     

     

     

     

     

    5根据短文内容,结合上一小题的图示,猜一猜他们斗法的结果,并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

    (2)乌云遮住了太阳。

    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

  • 21、(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 22、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请用先概括后举例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