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哪个故事不属于《西游记》的?(  )

    A.女儿国遇险 B.智取生辰纲 C.三借芭蕉扇 D.大战牛魔王 E.高老庄娶亲

  • 2、下面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都是你自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B.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C.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D.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树(sānɡ)   火(ɡōu) 玉qìnɡ) 水piào

    B.职(ɡònɡ)   瓜()   澈(chénɡ)   点zhuì

    C.壳(bànɡ)   园(yān小(miáo掉(kěn

    D.性(bǐnɡ)   恋(juàn)   地(chǎn)   认(cén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默写古诗

    乡村四月 作者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提示写表示“看”的词语。

    向上看____)   向远处看____)   目不转睛地看____)   向下看____

    向四周看____)   仔细地看____)   怀着敬意地看____

  • 6、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该种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解释词语  

    1)理直气壮:________

    2)攻无不克:________

    3)战无不胜:________

    4)同心协力: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天地。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

    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她)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达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您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黏糊糊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回家的路。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⑤⑥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⑦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里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⑧自然段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⑧自然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相知无远近

    ①2020年5月17日晚8时,《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这是组委会写给10位获奖人物之一的唯一一位“老外”潘维廉的颁奖词。

    ②潘维廉(William N.Brown),出生于1956年的4月,原本是一位美国空军,1976~1978年在台湾服役期间,因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从而了解到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萌发了到中国大陆去看看的想法。

    ③1988年,在美国从商近十年的潘维廉,毅然卖掉自己的公司,来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最初潘维廉只是抱着了解中国大陆的想法,而这一来,就“不见外”地待了30年。

    ④从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

     

    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1994年,他历时三个月走访了中国一半的省份,尤其关注中国西部宁夏、青海等地的发展。让他没想到的是,这里人们生存的条件和他心中的印象有着天壤之别:到处是冒烟的土路、破旧的房屋和贫穷的百姓。现实和理想中的西部差距,让他大失所望。

    ⑥2019年暑假,潘维廉带着厦门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沿着25年前的线路,重走了约2万公里的路程。这次,他惊奇地发现:低矮的破房变成了幢幢新屋,宽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小道,疾驰的高铁和日行万里的飞机比肩,热闹的乡村堪比城市的繁华……人们的生活大变模样!他边走边考察,边走边和当地老百姓交流。他问老百姓为什么突然富了起来?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是政府帮助脱了贫!潘维廉把亲眼见证的中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拍成照片,录下视频,发到国外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的中国印象。亲朋好友看后,全面了解中国的新面貌,艳羡他在中国的幸福生活。5年后潘维廉将开始第三次中国行,他期待有更多、更新、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⑦几十年来,潘维廉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同时也对中国的情感越来越深。他清晰记得1999年一次重病绝望时,时任福建省代理省长的习近平,还有当时的厦门市市长洪永世,委托人给他送去鲜花,写信慰藉他安心养病、早日康复。更让他忘不了的是2001年11月,在福州,习近平给潘维廉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尤其难忘的是晚宴期间,习近平启发他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他从领导的话语中明白,自己有机会、有责任帮老外更好地了解中国。他开始更认真研究福建的历史文化,也写了不少书,还参加了电视节目的拍摄。

    ⑧2019年,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正式出版。这本书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书出版后,潘维廉托一位到北京开会的朋友把新书转交给了习近平总书记,还附了一封信,介绍自己是如何讲中国故事。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习总书记促成他这本书的撰写。习近平总书记看后,高度赞赏他的“不见外”,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而点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壤之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潘维廉的颁奖词的全部内容。

    3文章第③自然段“潘维廉毅然卖掉公司”原因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偶然发现“来自天堂的一封信”的大陆宣传单

    B.想到厦门大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C.想了解台湾海峡对面的中国大陆的面貌

    D.因为在美国从事经商活动非常不顺利

    4在第⑤自然段旁边的对话框内做简单的批注。

    5文章第⑤-⑥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了解了很多地方的过去,也发现了很多地方的变化,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面貌。

    B.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见证我国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把照片、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C.潘维廉先后到中国的很多地方去考察,和当地群众交流谈心,把自己考察拍的照片、录下的视频发给美国亲人及朋友圈里,展示他眼中的中国印象。

    6从习主席对他的评价中,你看出潘维廉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 11、阅读

    我家买了几只小鸡,毛茸茸的就像几个小绒球。它们都长着一张粉红色的小尖嘴和一对淡黄色的脚。

    小鸡怕冷,妈妈把它们放在硬纸盒子里,它们就安静了。中午,我把盒子搬到院子里,让它们晒太阳,一打开盒盖子,它们立刻欢乐起来,发出悦耳的叫声。小鸡有各式各样的姿态:有的抬起头,睁着小眼睛向外望;有的扑棱着那对还没长齐羽毛的小翅膀,向上蹦;有的眯着小眼睛,让四月温暖的阳光的晒着,像在休息;有的在梳理羽毛,似手准备夫去散步。

    小鸡要是饿了,就“叽叽叽”叫,象是在说“饥饥饥”。这时只要把米碟放进盒子里,它就会一窝蜂似的围上去,一边啄来,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一只小鸡啄了一口食,仰起头,小嘴一张一合吃了起来;一只小鸡啄得太多了,怎么也咽不下去,直眨眼;一只小鸡只顾理头。一不小心踩了另一只鸡,那被踩的鸡就尖叫一声,不问青红皂白地和它“打”了起来,有只小鸡为了半粒米,被别的小鸡包围住,就想出了好办法,从包围它的小鸡肚子下,吃力地拱出来。

    小鸡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合群。要是有淘气的跳出了纸盒,它们就会拼命地叫,呼唤它们的伙伴。我一把它托回盒里,另外几只小鸡马上围拢来,显出亲热的样子。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各式各样:_________     

    青红皂白: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句,起______的作用。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

    【4】请发挥想象,写出当跳出纸盒的小鸡回到纸盒后,其他的小鸡会对它说些什么。

    _____

  • 12、《国家宝藏》节目向大家介绍湖北博物馆的重要文物。阅读后完成下列小题。

    春秋晚期越国的“越王勾践剑”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是一把青铜剑,世人尊其为“百世之祖”,(1)称我国国宝。剑通高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重875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刻有鸟虫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显得格外庄重、华贵。这把剑虽然(2)经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但是至今仍光洁如新,寒气逼人,锋(3)无比,居然一下子划破了21张白纸。这怎能不令人感到神奇呢?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叙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隔(jiān)   “卧”字的第二笔是竖

    B.隔(jiān)   “卧”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C.隔(jiàn)   “卧”字的第二笔是竖

    D.隔(jiàn)   “卧”字的第二笔是竖折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字填入文中(1)(2)(3)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堪 湛)(已 以)(利 厉)

    A.堪、已、厉

    B.湛、以、利

    C.湛、已、利

    D.堪、已、利

    【3】“这怎能不令人感到神奇?”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表述方法,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下列诗句描写的意境与选段相似的一项是(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作者在原著中还写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两句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选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体育课

    [意大利]亚米契斯

    近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所以我们原来在室内上的体育课改在操场上了。

    咋天,当涅(niè)利的母亲,那位金发碧眼、穿一身黑衣服的妇人,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时,加伦刚好就在校长办公室里。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她对校长说。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他的母亲默默地望着他,眼光中满是爱怜。过了一会儿,她犹犹豫豫地说:“只是,我怕同学们会……”她是想说“会嘲笑你”。但是涅利回答说:“他们不会怎么我的,况且还有加伦在呢。只要他在,谁也不敢笑话我了。”

    于是,涅利的母亲允许他去上体育课。脖子上有一道伤疤,曾经当过兵的体育老师,一上课就把我们带到高高的横木前,我们得爬到横木顶上,然后站在上面。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在他往上爬的时候,为了逗他发笑,全体男孩子一起在下面喊着他平时常说的那句话——“对不起!对不起!”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但是伏提尼却接连两次在中途滑了下来,他那身新做的蓝色条纹的运动服也没能帮上他什么忙。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莱一碟。我相信他肩上扛着一个人也能爬上去,因为他强壮得就像一头小公牛。

    加伦之后就该涅利了,当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时,许多人笑了起来,有的还“嘘嘘!”地起哄。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大伙儿立刻止住了笑。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我觉得他随时都会头朝下栽下来,摔得半死。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1】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1)昨天,当涅利的母亲,那位金发碧眼、穿一身黑衣服的妇人,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时,加伦刚好就在校长办公室里。 _____

    (2)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_____

    (3)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_____

    【2】“他的母亲默默地望着他,眼光中满是爱怜。”此时,涅利的妈妈可能在想____________;“最后,他终于站在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此时,涅利可能在想__________

    【3】下课后,涅利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发挥想象写写。

    涅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pū pù)上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sāi sài)到枕边,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zhōng zhòng)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加小心点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的女儿,一样留着长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

           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像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画“ ”的句子表现作者当时的心理是(          

    A.犹豫不决

    B.高兴、愉快

    C.小心谨慎

    D.觉察

    【3】“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我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摘抄下来并说明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失去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的一个早上,我匆匆去上班,果然在那个街角看到了他。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里,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首并脚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路过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

    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根本不知道似的。我立即将伞撑到他的头顶上,直到雨住了,才离开,他没说一句话,甚至也没看我一眼。

    后来,我去了丹麦,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条街,没有碰到他,心里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个街角。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着白色的雪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我猜中了,便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给什么人站岗、是吗?”“给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便顺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去抓雪玩。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着他那庄重的神情,这个念头立刻打消了。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有一天,因工作需要,我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住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岔开,一位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他是我们的前辈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那位警官停了停,接着说道:“从此,他失掉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我的眼睛湿润了。

    【1】解释下列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

    【2】画“—”的部分对警官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像灌了铅一样沉”,后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本德森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理解句子含义。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

    “谜”指_________,“谜底”____________

  • 18、下面是小爽和爷爷奶奶的一组对话,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小爽:“过年总是吃水饺,都吃腻了”!

    奶奶:“爽爽,你可要知足啊!我小时候做梦都希望能天天吃上水饺呢。”

    小爽:“那奶奶小时候都吃什么呢”?

    奶奶:“唉,那时候家里穷啊,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水饺啊,平时就别提了,吃不饱,穿不好。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太穷,虽然学习很好,但是……”

    爷爷:“哪像你们似的,每天可以上学学文化,放学后还可以看电视,可以上网,有吃不完的美食,穿不完的新衣,而且还不知足!”

    小爽:“那爷爷奶奶小时候都干嘛呢”?

    爷爷:“不信你问你奶奶,我们小时候每天都很辛苦,去农田里拔草,去山上捡拾柴禾。现在想想,你们这一代可真是幸福啊!”

    奶奶:“爽爽,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可要好好学习啊,千万不要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请根据对话信息完成下表。

    小爽的童年

    爷爷奶奶的童年

    幸福

    贫穷辛苦

    上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不饱、穿不好

    【2】请仔细品读对话,思考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请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1】“我”认为庭院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石榴花的特点,请你在句子旁的方框里作简要的批注。

    【3】阅读第③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下列对这件事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

    B.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深深的怀念之情。

    C.表明了“我”被蜜蜂蜇后十分后悔。

    D.间接写出了庭院绿得生机盎然。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表明作者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

    B.这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D.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表明了作者儿时的生活充满活力。

    【5】回忆《祖父的园子》一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中华大地,美景层出,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与西子媲美的西湖,波澜壮阔的烟台的海……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