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转换或调整句序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B.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军情紧急,不可能开玩笑。
C.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在这里,没有一个人叫喊吆喝。
D.来古城的客人已住进了酒店。——古城来的客人已住进了酒店。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
B.取次/花丛懒/回顾
C.意/恐迟迟/归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
A. 诸葛亮 B. 曹操 C. 晏子
4、奇奇收集了有关古代儿童童年的古诗,并设置了题目准备放在校报上考考同学们,请你结合提示补全诗句。
提示 | |||
赏月 | 骑黄牛 | 玩冰 | 剥莲蓬 |
(1)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古朗月行(节选)》]
(2)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袁枚《所见》)
(3)_____________脱晓冰,_________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4)_____________,溪头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_______)
2.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_______)
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
4.物莫能陷也。(_______)
6、《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都有一个别称,请你指出下列别称分别指的是谁。
(1)豹子头——(___________) (2)智多星——(____________)
(3)花和尚——(___________) (4)黑旋风——(____________)
(5)浪里白条——(_________) (6)小李广——(___________)
7、量词填空。
一(____)数学题 一(_____)天鹅 一(_____)事情 一(_____)神斧
一(____)巨响 一(_____)血痕 一(____)老虎 一(_____)帆船
8、举头望明月,( )。这句诗出自( )代诗人( )的《 》。
9、课内阅读。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你就按照我的办法办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填空
第一次赛马 | ||
田忌 |
| 齐威王 |
| 对 |
|
| 对 |
|
| 对 |
|
( )输了
第二次赛马 | ||
田忌 |
| 齐威王 |
| 对 |
|
| 对 |
|
| 对 |
|
( )赢了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出行打车
滴滴出行是一个知名的打车应用软件,被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深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软件,它能够较准确地定位出租车和乘客的位置,为人们提供打车服务。许多人在遇到赶时间、天气不好、公共交通工具停运或者地理位置较偏等情况时,都会使用打车软件打车。
滴滴出行 主要投资方 主要支付方式
材料二: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通过网络平台预约出租汽车的用户规模达1.68亿,到2017年用户规模已达2.36亿,到2018年用户规模已增至2.85亿。
【1】填一填。
“滴滴出行”的主要投资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支付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等情况下,许多人会使用打车软件来打车。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近年来,打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
(2)通过网络平台打车的用户逐年减少。( )
(3)准确定位出租车和乘客的位置,能使打车更便捷。(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节选自__的小说《__》。
【2】解释下列词语。
(1)拖男挈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拱伏无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序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_______(特性);看出他做事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念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种,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 秉性: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词“郑重”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花有什么品格?为何外祖父特别珍视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中外祖父以梅花作比,是希望“我”做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你积累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 茫)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 )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 )叫一两声( )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wō wéi)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字音。
【2】给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标点。
【3】“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__________的心情。
【4】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因为( )
A.祖父和我精心照料园子里的一切。
B.“我”的心灵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
C.蝴蝶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
D.园子里的植物都是按照节气自由生长的。
16、快乐阅读。
最温暖的墙
我的朋友是一位教师。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有一堂课,她写板书的时候,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她拿纸擦掉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
第二天上课,地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师生互相问好后,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而是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去拿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朵。
老师以为学生们在开玩笑,正准备撕掉包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您写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您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拿来了。
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学生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
【1】按要求写词语。
(1)“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这样冷的天,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来形容。
(2)画线句中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是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等。
【2】请找出文中一个象声词:_______,再写出两个象声词:______、______。
【3】“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学生们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的原因是( )
A.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这样更漂亮,使用更方便。
B.老师的手冻裂了,用彩纸把粉笔包起来,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
C.老师很爱美,孩子们为讨老师的欢心,把粉笔用彩纸裹起来。
【5】“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师会怎样向学生们道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22分)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3分)
。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2分)
(3)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缺乏( ) 清晰( ) 提高( )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3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3分)
(6)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3分)
。
(7)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2分)
18、读句子,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这段话对刷子李进行了__________描写,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_和刷墙后__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__。
【2】第二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句中的比喻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修改病句。
(1)夏夜,常常坐在小院里观赏星空。
(2)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3)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开心习作(30分)
请你写一件发生在同学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事。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