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纽扣 慈祥 瞑目蹲身 迫不急待
B.妒忌 锻练 肃然起敬 请勿自误
C.附庸 吆喝 发愤图强 目不暇接
D.踌躇 陷阱 天崖海角 碧波万顷
2、选词填空。
(1)、会见 约见 拜见
a、刘教授( )了我,让我受宠若惊。
b、秦王约赵王在渑池( ).
(2)、抵制 抵抗 抵御
a、赵王早就做好了( )秦兵的准备。
b、我们要自觉( )不健康网络信息的侵害。
(3)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还…… 如果……就……
a、(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
b、( )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体质( )能增强。
c、我( )有钱买零食吃,( )有钱买图书。
3、下面这幅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我们本学期学习的一首古诗。你觉得这幅书法作品可能书写的是( )
A.雷震的《村晚》
B.孟郊的《游子吟》
C.王昌龄的《从军行》
D.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4、字典公公来帮忙。
“枣”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它的第三笔的笔画名是( )。从造字法上看,“枣”字属于( )字(象形 会意 形声)
5、将下列句子适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______)
(2)他像一座山,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_______)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______)
(4)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______)
6、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反义词。
侵犯 ——________ 威严 ——________
明白 ——________ 平平整整 ——________
7、走进经典
搜集与曹雪芹或《红楼梦》有关的资料,了解感兴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yù_____之曰:“wú dùn_____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wú máo_________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9、课内阅读。
汉字字体的演变(节选)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也不固定,“田”可以写作。由于是刀刻,字形线条比较纤细。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知,“车”字早期一般作,看上去很烦琐,中晚期作
,与今天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代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的演变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阶段。
【2】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线条圆转、_____、______。
【3】一直通行至今的文字是_______。它的字形特点是_____、______,进入_______(朝代)之后,它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10、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其他三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雾漫天”描写的是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____,预测准确。“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箭好像下雨一样”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于法,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曹操知道上当后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 )擂鼓,( )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请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考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诸葛亮这样做,各是为了什么呢?选一选。
A.双面受箭,容易返回 B.使受箭面积更大
C.虚张声势,迷惑曹军 D.让曹操摸不清楚虚实
“大雾漫天”去取箭_____,“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目的是____,“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擂鼓呐喊”是为了_____。
【4】这两个文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成语概括)
【5】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三)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的丈夫和她儿子。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 部。(2分)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2分)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2分)
(4)假如你在祭奠的现场,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 )盆( )碗,( )灶( )床,( )过来,( )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猴只顾戏耍玩闹,可石猴却讲出那番话,说明了石猴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段话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电脑恨
用电脑从事写作,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尤其是文思泉涌而手指如飞地敲击键盘的时候,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乐。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使用电脑,我也曾遇到叫我恨得咬牙切齿的事。
有一回,写小说。通常写上三五百字,我便会储存起来。资料一经储存,便万无一失。可恨的是,那一晩,我的灵感好像瀑布一样,源源飞泻。我一行一行飞快地打呀打的,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快乐里。
我为小说找到了一个自认为颇为理想的结局。写完以后,我对着荧屏上密密麻麻的字心满意足地微笑。就在这时,一件叫我终生难忘的事发生了:我的书房、我的家、我所居住的整个住宅区,在短短的一秒钟内,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
停电了?啊,停电了!
在最初的几秒钟内,我大脑一片茫然,等意识一清楚,我立刻哀声惨叫:我的小说,我的大结局,全都没有保存哪!电一停,意味着我一整晩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
此时的心境,比那没有电的房间还要“黑”!
次日一早,我双眼红肿未退,却又习惯地坐到电脑前面去了。
对它的恨,抵不过对它的爱,这是多么无奈的事啊!
【1】词语“咬牙切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短文中让“我”咬牙切齿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
【2】“停电了?啊,停电了!”两个“停电了”后面的标点不同,“我”的内心活动也在变化。请分别写出“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停电了?”“我”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电了!”“我”的内心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我的书房、我的家、我所居住的整个住宅区,在短短的一秒钟内,陷入了伸于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请写出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电脑的态度究竞是“爱”还是“恨”?请联系短文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五彩的园子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重复的只画一个)
【2】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这段话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而在描写蜜蜂时则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具特色,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A.神态 B.颜色 C.动作 D.外形
16、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 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用文中的词填空。
( )的太平洋 ( )的步伐 ( )着远方
( )的贡献 ( )的生活 ( )工作条件
【2】细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打√”,错的打“×”。
(1)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从美国回到中国北京。 ( )
(2)钱学森在美留学期间,师从冯。卡门教授,成为他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3)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去,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
(4)尽管遇到很多困难,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 ( )
【3】短文中美国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表明钱学森______;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______。
【4】你从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想对钱学森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爸爸的胳膊长(节选)
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美味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我们吧唧吧唧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爸爸欣慰地笑着,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就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①“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着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哥哥推拥到中间的位置。
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独享”的时候,②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在偏席,③看着儿孙们大快朵颐,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④“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
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香甜——( ) 喜悦——( )
【2】文中第①④句是对爸爸的爸爸______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的父亲。
【3】文中第②③句都属于_________描写,体现了爸爸看到孩子们其乐融融共享美餐时______与______的心理。
【4】真的是爸爸的胳膊长吗?读了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片段阅读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按___来写。先写___。然后分别从这三方面来说: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19、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 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 ,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 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本文中重点介绍了 。
A.阿里山的水 B.阿里山的森林 C.阿里山的热带植物
【2】下列对阿里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里山的姑娘像水一样,少年和山一样壮。
B.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C.阿里山是地中海气候,早晚温差大。
D.阿里山的山很绿。
【3】下面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什么用法?请选择。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突出强调 D.特定称谓
【4】怎样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的家乡是山东人。
(2)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3)今年,我在邮局订了《少年文艺》、《童话大王》、《百家作文指导》和《小学生学习报》等报纸。
(4)市场上的水果真多啊!有苹果、葡萄、西红柿、香蕉、西瓜等。
(5)海洋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带鱼、有黄鱼、有鳗鱼、还有鲸鱼。
(6)这个深深美好的想法印在我的脑海里。
(7)爸爸触景生情,想起许多过去的陈年往事。
(8)他怀着甜蜜的盼望进入了梦乡。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2、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诗人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后,眼泪洒满衣裳的场面。请你运用第一人称,根据整首诗写一写诗人杜甫当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