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徘(huí)   告(dǎo)   考(jiào)   书(jiē)

    B.咆(xiào)   (zàng)   (gòng)   开(chǎng)

    C.土(huǐ)   子(zhí)   笑(huā)   (huàn)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楷书   霹雳   携刻   思忖

    B.勉励   雷台   阻挠   痴情

    C.呐喊   恶劣   褂子   弓奴

    D.咆哮   诡计   疤痕   瓦罐

  • 3、下面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事件搭配错误的是( )

    A.武松打虎

    B.扈三娘比武招亲

    C.吴用智取生辰纲

    D.宝玉葬花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词语解密。

    1.稚子弄冰   _______

    2.短笛无腔信口吹   _______

  • 5、查字典填空。

    “施”用部首检查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画。“施”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施于;②施展;③给予;④施舍;⑤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在词语“无计可施”中解释为_______,在“施肥”一词中解释为_______(填序号)。

  • 6、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栩栩如生,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__________

    2.半截蜡烛里面藏的情报完好无损___________

    3.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__________

    4.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__________

    5.蔺相如理直气壮地对秦王说: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_____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tíng______ chéng fá______ shěn shì______

    pò zhàn______   xián jiē______ shēng chù______

    zòng héng______  shū huǎn______ fù yōng______ cí xiáng______

  • 8、积累与运用。

    1.《鸟鸣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起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象,一连写出回家乡必经的四个地名,将诗人喜悦的心情推向了高潮。

    3.贯串陆游一生的家国情怀,在他的诗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失地百姓之口,表达了诗人渴望朝廷北伐的强烈愿望。《示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诗人临终时仍不见国家统一的遗憾悲怆的心境。

    4.同样是写农耕生活的繁忙、辛苦,在古诗词中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里则这样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面的“影片简介”,并回答问题。

    A.白皇后

    B.红皇后

    C.时间

    D.疯帽子

    【3】阅读了“影片简介”,你想看这部电影吗?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拓展阅读。

    毛泽东读书

    毛泽东同志自小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古典文学作品。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从不白白度过,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特别讲究读书方法。“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他用得最多的读书方法。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就是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他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就在封面上画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中,均留下了表示他读过两遍、三遍的圈。毛泽东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读书时,喜欢写内容摘录,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图、杠、点等符号,作批注,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孜孜不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改错纠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4】把第二自然段分成两层,用“/”标出。

    【5】读第四自然段,用“____”画出写毛泽东同志采用的“三复四温”式阅读方法的句子。

    【6】“曾经,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简述句中的加点词“一万二千多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写景状物散文。

    晋祠

    ①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米,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②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③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④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⑤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1)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 

    (2)晋祠的美,在____,在____,在____ 

    (3)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认真阅读第②到⑤自然段,第②自然段和第③④⑤自然段的关系是(  )。

    A.承接 B.总起——分述 C.并列 D.转折

    3在描写晋祠的风光时,作者详写了晋祠的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5认真阅读画“  ”的句子,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在说法正确的选项后面打“√”,错误的选项后面打“×”。 

    (1)第一个画“   ”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的造型奇特。____ 

    (2)“晋祠流水如碧玉”是李白引用别人的话,采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更体现出晋祠水的清澈。____

    (3)“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采用的修辞手法是疑问。____

    (4)“晋祠流水如碧玉”是引用,引用的就是李白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连大诗人都这样称赞晋祠的水,可见晋祠的水清、水美了。____

  • 12、阅读短文。

    张家界之绝

    张家界四面绝壁,中间则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峦拔地而起,层层幽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如“金鞭岩”,气势雄伟,金光闪烁,是一座三面陡峭,高达 300 多米的巨大石峰。“夫妻岩”似一对恋人,身姿倩影,

    宛如画图。还有像人的,像动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将军岩”“雾海金龟”“天桥”“九重仙阁”等。

    张家界不仅岩峰见奇,更有那稀有珍贵的树木,覆盖在奇峰怪石之上,把山峰岩石打扮得愈显风姿绰约。松,有的单棵挺立于峰峦之上,有的从刀削般的岩壁凌空跃出,也有的扎根于石峰或断崖的缝隙之中。有的林木竟成片地生长在奇峰异石之巅,任雨淋雪压,风刀霜剑,仍然直耸云天,别具风韵。

    张家界的山令人拍案叫绝,张家界的水则令人心旷神怡。山与水相互交映,描绘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幽雅图画。景区有“水八百”之说,确切地说,较大的溪流有 48 条。向东流的金鞭溪和索溪贯穿景区,并汇有琵琶溪、花溪、龙尾溪等溪流。这些溪流的源头散布着众多的流泉飞瀑,如万迭瀑、六月飘雪等,而一些坡降大的地段又形成急流溪涧,如百瀑溪、麻溪等。这些溪流纯净碧透, 令人看之心喜,触之心畅,尝之心甜。盛夏之时,徘徊溪边,更是流连忘返。

    山的幽雅,树的幽雅,水的幽雅,构成了这神秘的“人间仙境”。

    【1】读画线的句子,根据景点名称的特点,选择正确的答案(_____)。

    A 将军岩     B 雾海金龟      C 天桥       D 九重仙阁

    像动物的景点是(_____  像人的景点是(_____) 像建筑物的景点是(___

    【2】这篇短文主要展示了张家界的(动态美  静态美)(选择,画 “√”)。

    【3】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5】短文中张家界的哪处景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使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话可知,花园里的动植物应有尽有,乐趣无穷。

    B.从“样样都有”一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小孩子在显摆她的富有,满带着得意的神情。

    C.“胖乎乎”“圆滚滚”等词语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现在将这些词用在蜜蜂身上,富有感情色彩。

    D.这段话是对花园里各种昆虫的描述,它们色彩各异,十分漂亮。

    4抓住具体描写的事物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没有抱成团的智慧,( )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

    【2】在⑤、⑧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________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做法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表现了蚂蚁具有的什么精神?

    答: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

    【6】我们刚刚经历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外类文阅读。

    读懂德国人

    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字分别贴在并列的电话亭上过了一会他们看到“男人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

    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挨门挨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

    一次我请史蒂凡晚饭后来我宿舍喝咖啡。他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时间因为“晚饭后”太模糊了我说:“那就六点半吧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前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敲门他说还差两分钟喝咖啡时他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出于对“二战”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他答应了几天后我已忘了这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谴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这个请求他已思考了好几天我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从一年的工作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按预先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在短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连线搭配

    信守   秘密  |  精彩的   安排

    坚守   规定  |  精心的   仪器

    保守   诺言  |  精密的   时间

    遵守   岗位  |  精确的   表演

    (3)本文结构上属于(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__画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句子

     

  • 16、阅读理解

    ,又攀上了一座高峰

    1993 10   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  被评为  南宁市杰出中学生  新长征突击手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个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具备了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升华的契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 年至 1993 ,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荣誉没有使他陶醉,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ài shài)  (yǐn  yǐng)  (qì  qiè)  (zuì  zhuì)

    2给第 1 自然段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聪颖________)   推举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用得很准确,在句中说明了什么?

    (1)“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字说明了 _____________

    (2)“冲出了 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冲、走、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5升华的契机在文中的意思是哪一个? ( )

    A. 使固态物质变为气体,发生变化的关键。

    B. 提高并发生转变的机会。

    C. 老师的关心、帮助。

    6题目,又攀上了一座高峰中的高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中都写了哪些事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庄稼、农作物在园子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外阅读。

    弹琴姑娘

    不论清早、夜晚,我走在这条长的胡同里老是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老是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秋天天高气爽。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我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锲而不舍”啊!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夜深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没遇见过一个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谁在弹琴呢?弹琴的又是谁呢?”我非常想知道他,并且想见一见他。一天,音乐界的一位朋友,给了我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到了最后一个节目了,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每弹完一支曲子,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地谢幕。

    我疑惑,这琴声是那样的优美、轻松,有甜味儿,却又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如逢故友,“难道弹琴的就是她?”

    事情真凑巧,隔不上半个月,有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琴声,就踏着“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拍子,轻快地走着,忽然琴声陡地停住了。当我快走到家门口时,猛一抬头,在那窗口的楼下,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正扶着一个头发全白、臂弯里夹着一叠琴谱的老教师,安步地走出来。

    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又响三了起来。

    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1本文约900余字,你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了速读。

    2写出描写小姑娘外貌的句子。为什么这些句子在文章的最后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表示季节的词语。作者写四个季节的变化想告诉读者  

    4用“﹏﹏﹏”画出短文中描写雨点、月亮和星星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写雨点、月亮和星星?这种环境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赞美的是弹琴的小姑娘,但是作者却一直在说“我”的感受,而且只是说琴声的美妙,一点都没提到小姑娘练琴的场景。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孙行者借来避火罩

    话说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找到广目天王,提出:“唐僧路遇坏人,现在正准备放火烧死他,事情万分紧急,特来找你借一借避火罩儿,用后马上还给你。”天王说:“你错了,既然是坏人要放火,只应当借水救他,要避火罩干什么用?”行者说:“你怎会明白。借水去救,火就烧不起来,倒便宜了他们。如今只是借借这个罩子,护住唐僧,其余管他好坏,让他烧去,快快!不要耽误我做事!”广目天王笑了,说:“这个猴子还是这么坏,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行者说:“快点!快点!”那个天王不敢不借,于是把罩子递给了行者。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看着那些放起火来,他念着咒,望地上吸一口气,吹过去,一阵风起,风狂风盛,把整个一座观音院都烧着了。那些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子里跑来跑去,叫苦连天。

    这场火一直烧到五更天明,才慢慢灭了。

    却说行者取了避火罩,一筋斗送上南天门,交还广目天王。又直接来到禅堂前,摇身一变,现出了本来面目。

    三藏一觉醒来,穿了衣服,开门出来,忽然见面前都是倒壁红墙,不见了楼台殿宇,大惊,说:“呀!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行者说:“你还做梦呢!昨晚这里失火了。”三藏说:“我怎么不知道?”行者说:“是老孙护住了禅堂,看见师傅酣睡,没敢惊动。”

    【1】本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书中其他精彩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为什么要借避火罩?下面不属于其目的的一项是(            

    A.保护唐僧

    B.保护庙宇

    C.保护白马

    D.保护行李

    【3】读句子,完成练习。

    行者拿了,按着云头,回到禅堂的房脊上,罩住了唐僧和白马、行李,他到后面老和尚住的方丈房上坐着,留意保护那个袈裟。这句话运用______描写,主要写出了孙悟空回到禅堂后做的两件事,可以分别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__________的特点。

    【4】读了本文,你对孙悟空有什么新的认识?借助表格梳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并说说理由。

    性格特点

    我的理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在原著中,你还知道孙悟空向谁借过什么?是什么原因?

    孙悟空向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作文

    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要求:(1)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2)要把遇到的困难、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3)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

    (4)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