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 )——《增广贤文》
A.勤
B.寅
C.和
2、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大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儿也不像他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A.哑巴老人爱干净。
B.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C.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
D.哑巴老人热情周到地为过河的人服务。
3、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1)儿应(yìnɡ yīnɡ)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齐王派大(dà dài)夫晏子去访问楚国。
(3)我最不中(zhònɡ zhōnɡ)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4)晏子怕撒( sā sǎ )谎欺骗了大王。
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1.威ní____sī____的河道zònɡ____横交错,mǎ tóu_____上停着许多xiǎo tǐnɡ______。
2.船舱里有chuānɡ lián______和软软的皮diàn zi______,人们乘坐时非常舒服。
5、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四字词语。
1.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________)
2.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________)
3.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________)
4.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________)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天( )无缝 精神( )擞 膀大( )粗 手( )眼快
半信半( ) 全神( )注 ( )有味 ( )面朝天
上面的词语中,与“没精打采”互为反义词的是( ) ,与“深信不疑”互为反义词的是( ),意思是“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的词语是( ),形容动作迅速,眼光敏捷的词语是( )。
7、先补充词语,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养________优 手____脚____ ________擦掌
出________策 手____眼____ 一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充词语
运________自________ 狐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言自________
一________不________ 一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尽脑________
坐________观________ 龙飞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心所________
9、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______)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暖冬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②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③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④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⑤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⑥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④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11、阅读。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都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殆(dài)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bǐng)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zuàn)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zuó mo)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pǐ hào),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我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砰”的一声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我暗自揣度(chuǎi duó),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正是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躺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sù yuàn)。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zháozhuó
着迷______着实______睡着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琢磨:__________________
夙愿: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
(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开时“砰”的一声关上,发出巨响: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还反映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作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事见人品,细节知性格。生活中你会从哪些小事和细节上,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文雅……?请用不少于60字的文字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傻事”
童年的生活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的一件件有趣的事情,常常把我带进美好的回忆中。然而,最使我感到有趣的还是砸收音机那件事了。
记得我四岁那年,爸爸新买了一台收音机。那天晚饭后,爸爸就立即摆弄起那台新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可好看了,外形是一辆黄色的小汽车,“小汽车”上还有许多按键,每个按键上都有一个图案。爸爸摆放好后,就竖起天线,打开收音机听起节目来。
听着听着,收音机突然传来了“救命啊!救命啊!快把我放出去”的喊声。我心里想:咦!爸爸怎么把人装进收音机里了呢?不行,我得把他救出来,让他重新获得自由。这时,收音机又发出了“谢谢你!”的声音。我又想:那个人连我的想法都能知道,他一定是个魔法师,我一定要赶快把他救出来,让他给我变许多好玩的东西出来。
下午,我趁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就从工具盒拿了一把大铁锤,来到收音机前,这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把收音机砸烂,救出那个人。于是我猛地往收音机上一砸,只听见“啪”的一声,收音机被我砸破了。这时,我看见了许多复杂的零件和一条条长长的电线,里边连个人影子也没有。我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一摸电线,好烫啊!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急忙大喊道:“爸爸、妈妈,收音机里的人蒸发了!”爸爸妈妈被我的喊叫声弄糊涂了。我连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爸爸说:“傻孩子,收音机里的声音是广播通讯卫星通过电波发来的,救命啊!’的声音只是片段中的话,而那‘谢谢你!”的声音只是巧合而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现在我每当回想起这件往事,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
【1】用“ ”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与开头一段相照应的句子。
【2】“我”砸收音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妈妈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中“我”悟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类文阅读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选文中的句子解释下面描述金字塔的词语。
①角锥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巍然屹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描写金字塔时,作者用了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来帮助我们理解,例如,为了介绍金字塔石块的多,作者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事例来说明。
【3】读画“ ”的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想一想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综合训练。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 )地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敌人 | 妄图吓唬 | 亲自审问 | ____ |
吉鸿昌 | 平静以对 | ____ | 壮烈赴死 |
【2】联系上下文,透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读懂了:“平静”是因为____________,“厉声”是因为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波浪线的部分,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语段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
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语段主要描写的是荷兰牧场________________这个时间段的景象。
【2】作者对这个时间段的景象进行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请将下列属于静态描写的情景画上“√”。
(1)驾船来挤奶 ( )
(2)晚霞铺在西天 ( )
(3)汽车、火车开往城市 ( )
(4)牲畜沉睡 ( )
(5)灯塔闪烁光芒 ( )
【3】此时的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来夸一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次,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总结文章的内容。
B.着重强调荷兰是牧场之国。
C.既是向读者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16、知识巩固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人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老师的解释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怎么进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老师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蛤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1】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列举的省略 B.引文的省略 C.话没有说完
【2】文中列举了哪些灯?详细介绍的是什么灯?简单写的是什么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五彩的园子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重复的只画一个)
【2】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这段话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而在描写蜜蜂时则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具特色,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A.神态 B.颜色 C.动作 D.外形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战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多少________(心血 血汗) (慈母 慈祥)________般的温暖
(打胜 战胜)________了那次阻击战
【2】找出大娘送打糕的动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一共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请概括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正陷入困境,有些灰心丧气,我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正如歌德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要学习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脚下慢慢地流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以“他笑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和说话时的语气等。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