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开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三国时的____是个猜谜高手。(

    A.诸葛亮 B.赵云 C.杨修 D.周瑜

  • 2、选词填空。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   )

    A.交横 B.交错 C.穿插

    2深深的野草(   )着运河。

    A.遮盖 B.遮掩 C.掩护

    3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   )进一个神奇的世界。

    A. B. C.

  • 3、把下列读音是错误的一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那(chà)

    B.眼(jiǎn)

    C.打(ái)

    D.树(chā)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像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

    (2)这么秀丽的山水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是秦始皇为取长生不老药而赶山形成的。(

    (3)南宋另一位大诗人范成大对桂林山水的评价也是: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

     

  • 5、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描写动态的词是________,描写静态的词是__________,写出了牧场______________

  • 7、填写反义词

    精致——______ 欢喜——______ 寂寞——________

  • 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_______

    2.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_______

    3.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迫害的风险。______________

    4.我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茫,但我永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的身边的情景。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过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记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晚,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顶上的星星向母亲说。但是母亲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

    “只要你长大了,要摘几颗就有几颗。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地,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青纱帐。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青纱帐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我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人打着手电筒来寻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

    “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母亲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漩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发渐渐变成银白,我才惊觉,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了!

    【1】找出文中表示时光流逝的语句,用“ ”标出来。

    【2】本文以“星光”为题的含义是(  )

    A.星星很美,它给“我”带来了快乐的童年。

    B.母亲像星星一样,照耀着“我”,但总有一天她也会离“我”而去。

    【3】为什么当“我”捉到萤火虫后只悄悄地告诉母亲(  )

    A.“我”悄悄给母亲看是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B.“我”想给母亲一个意外的惊喜,把“我”捉的星星送给她。

    【4】作者在母亲的爱抚下长大,但等到母亲的鬓发渐渐变成银白,他才发觉自己已得到了很多,也失落了很多。你知道他得到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直接抒发内心情感的一个句子,用“﹏﹏﹏”画出来。

  • 10、阅读理解

    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晩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样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晩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80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 )也珍惜别人的时间( )他参加会议( )从来不迟到( )绝不叫人等他( )就是下着大雨( )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 )他曾经说过( )时间就是生命( )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

    【1】给最后一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用“ ”分别画出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3】本文写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典型事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地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刚到达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 船员们想尽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 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水、粮食和蔬莱一天天在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突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他立即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上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炭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路上的坚冰全化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________ 沉思——________

    【2】给文中画“ ”的地方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3】富兰克林和“高斯”号船长所运用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A.有暴风雨和坚冰。

    B.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C.船员们的共同努力。

    D.船长的聪明才智。

    【5】这篇文章重点写的是( )

    A.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实验。

    B.“高斯”号被困的原因。

    C.“高斯”号脱险的过程。

  • 12、课内阅读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1】赵王一方面担心______,一方面又担心_____。所以很为难。

    【2】根据画“ ”的句子改写一封以秦王口吻向赵王索要和氏璧的信。(日期为秦昭襄王十年春)

  • 13、课内阅读理解。(10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红三军团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4分)

     

     

    (2)彭德怀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意味着什么?(3分)

     

    (3)细读划线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

     

     

  •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yuán  huan)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zhù  zhū),敁敠(意思:盘算  读音:diān  duǒ)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cuō  zuì)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zhēng  zhèng),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zhù  zhū   yuán  huan

    zhēng  zhèng   cuō  zuì)弄

    2把下列词语对应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不伏手   叮嘱,告诉对方该怎么样做  

    叉爬子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侍候  

    侍立   北方方言。指筷子

    嘱咐   不顺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刘姥姥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语言   B.心理   C.动作

    4从哪里可以看出凤姐等人要取笑刘姥姥?(   )(三选一,填序号)

    A.让刘姥姥与贾母一桌。

    B.给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并把鸽子蛋放到刘姥姥桌上。

    C.众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5读了短文,你可以推断出文中刘姥姥的人物定位是(   )。(三选一,填序号)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鸳鸯和凤姐在饭局捉弄刘姥姥,这表现了她们瞧不起穷苦百姓的性格特征。________

    B.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裙子”,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________

    C.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________

    D.这一片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手法。________

  • 15、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  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  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选文一的主要人物是山东小子,主要的描写方法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奇怪”之处是________

    选文二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主要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奇怪”之处是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 16、窗外

    雨点很很地砸着窗玻璃。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窗户玻璃上流下一道道水痕。我因病没去上学,战在窗前呆呆地看下雨。窗外一片白茫茫,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蒙蒙的雨雾中。一个个雨点落在地上,开出一朵朵晶莹的小雨花。一瞬间,雨花消失了,水滴汇入了水流之中。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

    是谁打着花伞,穿着红雨鞋走来了?噢,原来是对门曹阿婆的外孙女婷婷放

    学回来了。婷婷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她那乖巧的模样,谁见了都回喜欢。我望着她,只见她走到家门口,停下了,看着小水潭,愣了一会儿,回头看看七八步之外的废砖堆,走了过去,捡回两块断砖,垫在小水潭中,踩着砖块走入家门。婷婷真聪明!我不由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婷婷又走出来了。咦,下这么大的雨,她还出去玩?我挺奇怪,就注视着她。只见她撑着花伞,又朝那堆断砖走去。她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用手翻出两块平整的断砖,那起来放到方伯伯家门口,把砖放在水潭中,再踩上去试了试。然后又回头拿了几次,分别垫在张家、郭家、赵家……的门前。这时,雨越下越大,风猛烈地晃动着婷婷的小伞。她放下花伞,还在继续搬着……哎呀,不好!婷婷身子一摇晃,滑了一跤。她吃力地站起来,掏出小手帕,擦去花裙子上的泥,又接着干起来。直到小巷里每家门前都垫了砖,婷婷才穿着又脏又湿的花裙子悄悄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窗外,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点仍在敲打着窗玻璃,只是那声音仿佛变得动听起来,似乎在演奏一首赞美的歌曲……

    (1)圈出第一节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把正确的依次写下来。2%

    (2)照样子再写两个词语。2%

    白茫茫  (   )  (   )

    淅淅沥沥 (   )  (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

    灵巧  (   )   凝视  (   )

    (4)判断,在正确的括号内打上 。4%

    ①“是谁打着花伞,穿着红雨鞋走来了?噢,原来是对门曹阿婆的外孙女婷婷放学回家了。

    A:疑问句(   )   B:设问句(   )   C:反问句(   )

    ②“咦,下这么大的雨,她还出去玩?

    A:疑问句(   )   B:设问句(   )   C:反问句(   )

    (5)用“——”划出第二节中描写婷婷动作的语句。2%

    (6)写出省略号的作用。4%

    (1)不一会儿,每家门前都积起了一个小水潭……   (   )

    (2)她放下花伞,还在继续搬着……   ( )

    (7)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看到婷婷(   ),反映了婷婷是个(   )的孩子。

     

  • 17、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画“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四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情不自禁地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眼着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呢,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群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1】“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怎样描写快手刘戏法“神出鬼没”的?用“ ”画出有关语句。

    【3】“我”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的话语和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觉快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子(zhuō   zuō)                 案(tú   tū)                 苹果(qiē   qiě)

    不多(chā   chà   chāi)     奇(hǎo   hào)            往小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台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请把经过写清楚,把感到自己长大的那个精彩瞬间写具体,句子要通顺,感情要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