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拉萨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 下列诗句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巍峨   稚气   恍然大悟

    B.水瓢   澄澈   烟波浩眇

    C.耕耘   华侨   颇负胜名

    D.锄头   阴凉   碧波万倾

  •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店小二哪里肯放。   店小二:服务员。

    B.三人坐定,一面酒保筛酒。   酒保:酒店服务员。

    C.一个引着武松,离了单身房里。   单身房:单身汉住的房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描述写出相应的成语。

    1.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__________

    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____________

    3.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__________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__________

    5.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__________

  • 5、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dǎo     sui     xiāo  yao

      )头  

    zhòu wéi  gān   xùn  shùn

    )雨    

     

  • 6、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 7、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我家的酒_____是村里的酒,______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2)酒家_________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 8、选词填空。

    (1)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晓军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   )地老师作了检讨,他的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受到了老师的(   )。(诚恳、诚实、称赞、赞扬)

    (2)我国自己(   )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大大(   )了一切愿为四化做出贡献的人们。(鼓励、鼓舞、制造、创造)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面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材料二: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厨余垃圾

    是指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动物内脏、水产品废弃物等食物残余。

    可回收物

    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未污染的适宜回收的可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

    有害垃圾

    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日常灯管、节能灯管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其他垃圾

    是指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碎纸屑、污染的废纸、废弃塑料袋、烟蒂、尘土等。

    材料三:

    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

    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日本实行地区自治,所以各地方垃圾分类的规定都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细化到所居住的街区都有差别。孩子们从懂事开始,就会在父母的教导下严格遵守这些规则。不过,日本的垃圾分类要求非常繁琐,为了方便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每个市每年都会按照时间表,制定一本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

    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美国所有的五十个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罪指的是将废弃物品扔到或留在地面而没有按规定放进垃圾箱、回收或垃圾站的行为,在美国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将受到惩罚。

    1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

    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世界各国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相关做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 )。(1分)

    A.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

    B.生活中的那些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所有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C.在家中或单位等地投放垃圾时,要注意投放前、投放时、投放后的操作流程。

    D.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 10、阅读理解

    这脑袋里一定有虫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

    漫画画的是一个贪婪的伐木者在悠闲地抽着烟,手里的斧头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树木,耳朵听着咔咔的伐木声,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此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伐木者的头上,气愤地盯着伐木者的木头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笑罢我更感到气愤和可悲。我和这只啄木鸟想的一样:这砍树人的脑袋一定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一定被“金钱”这只大虫给蛀了。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难道,这砍树人不生存在地球上,不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吗?金钱能换来美丽的家园吗?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约49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一个班的同学呼吸一整天。难道,这砍树人不呼吸,不需要氧气吗?金钱能换来新鲜的空气吗?

    树还是我们的“储水器”。树冠可以留住10%~20%的雨水,5万亩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难道,这砍树人不需要喝水吗?金钱能买来洁净的水吗?

    长期以来,“金钱”这只大虫让我们只顾利用树木,不想着保护树木。拿黄土高原来说,这个森林覆盖率曾达53%的地方,现在却森林被毁,高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树木,唤醒砍树人,别让“金钱”继续侵蚀我们的脑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榆木脑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画面内容。

    3画“____”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树对人类的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这脑袋里一定有虫”,这“虫”指的是什么?_____(填序号)

    A.毛毛虫     B.金钱,唯利是图     C.树虫

    D.贪婪     E.环保意识差     F.自私

    6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现代文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国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手  ______的图书馆 

    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的空气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一个精彩场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

  • 12、   第21位应聘者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爸爸,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

     “你没有弄清楚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再说,您也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因为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中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 8 点钟到达 42 街的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就到了那儿,即使如此,那时也已经有 20 个求职者排在前面,他是第 21 位。

     怎样才能引起主试者的特别注意而赢得职位呢?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索。于是他进入那最令人痛苦也最令人快乐的程序:思索。在真正思索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马上把这张纸条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

     秘书小姐是一名老手。她直觉到,这个小伙子身上散发着一种高级职员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了。“ 好啊,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秘书小姐看了纸条不禁笑了起来,并立刻站起来回身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纸条 紧锁的眉头放松了 他大声笑了起来 因为纸条上写着  先生 我排在队伍的第21位 在您看到我之前 请不要做出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当然!这是他善动脑筋的应有结果。是的,一个会动脑筋思索的人总能把握住问题,并能解决它或者想出一种新的办法,给人以启发。佛瑞迪就是这样一个人。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áng  zhǎng)  怀(yí  ní) 不(jìn  jīn)

    【2】请给文中倒数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用一句话简明扼要的概括文章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佛瑞迪为什么坚信他仍然可以找到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佛瑞迪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选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结合课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

    【3】选文中画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用“√”选出。

    A.船一边的草把子上射满了简,再让曹军射另边,获取更多的箭。( )

    B.靠近曹军水寨,逼迫对方往船上射更多的箭。( )

    C.增加船另一侧的重量,使之保持平衡。( )

    D.船头朝东,顺着风向,便于快速逃离。( )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刷子李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zhān zhàn)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tiáo diào)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hé hè)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fèng féng),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píng pín)障。

    【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画出描写刷子李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刷子李粉刷效果的句子。

    【5】你对刷子李有什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屈的腿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西湖公园,四周雾茫茫的。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之中出现了一位军人。①他上身穿褪了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副拐杖,依靠着他那仅有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回荡。

    我与他虽然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跑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同志,您歇一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用力太猛,一根拐杖倾斜了一下,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②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身躯。③军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此时,它显得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军人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虽然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和那一条不屈的腿,我觉得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我想,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曾在炮火中冲绎;而今天,他失去了一条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素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文章第2自然段,军人的回答声“听起来那么不舒服”的原因是( )

    A.军人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B.军人的回答声伴着喘气声。

    C.军人说话很难听。

    【3】“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①②③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该句所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世界遗产”知多少

    材料一: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广义上来说,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世界遗产名录》(The World Heritage List)是于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世界遗产委员会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目的是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组织游客进行游览。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提高知名度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与澳大利亚并列)。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中国一共两次承办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2004年,苏州,第28届;2021年,福州,第44届)。

    【1】关于世界遗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广义而言世界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B.世界遗产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

    C.只要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就是世界遗产。

    D.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下列信息与文本不相符的是哪一项(  )

    A.中国于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B.各国都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只是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C.《世界遗产名录》是于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时建立的。

    D.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3】你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中国的哪些世界遗产?至少写出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结合语段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商人

    坐小艇

    _____

    _____

    高声谈笑

    孩子

    _____

    _____

    做祷告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____________

    2边读语段边想象画面,再填空。

    白天小艇出动了,人们各自忙碌着,城市就________起来了,这是对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描写;夜晚,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变得________了,展现了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美。

    3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52张报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图书室借了几张报纸。谁知,取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太在意。但后来,他几次在班上问起报纸的事,都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bú yì'ér fēi( )了。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吝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是很大方的,只是这报纸是学校的。图书室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是过意不去。

    同学们七嘴八舌开了:“袁老师,您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袁老师,您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去报社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不重要,我只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一个解释,丢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教你们做人的道理。”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夜里,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您要得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去吧,学习要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nà mèn(   )儿: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有用上?老师怎么一点儿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像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出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那张报纸。

    班会课。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请大家都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眼睛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

    (2)与急切的、重要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自己准备的台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加点词“异样”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一个“捣蛋鬼”张强从老师家出来的细节。请你展开想象,续写出张强当晚与老师见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真的是这样吗?

    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崇拜的

    提示:在你的周围,一定有你崇拜的人物,如:古人、伟人、英雄、科学家、父母、亲人、老师……选择你最崇拜的一个人物,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