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穿:磨破)
B.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妻子和孩子)
C.五千仞岳上摩天(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D.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姓王的师傅)
2、下列诗句不属于“以动衬静”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下列与四大名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赵云是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 B.“木石前盟”的“木”指的是绛珠仙草
C.梁山泊的首任寨主是晁盖 D.孙悟空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4、同音字组词。
jì 妒(_______) 药(_______) 足(_______)
chéng (_______)认 实(_______) (_______)相
xiāng (_______)阳 (_______)嵌 (_______)信
juàn (_______)恋 试(_______) 疲(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_____ bēn fù_____
tè shū_____ juàn liàn_____
nǐ dìng_____ àn dàn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
废________忘________ 美________美________ 银装________
严阵________ 翠色________ ________车薪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个________的世界。
②大敌进犯,我军________,誓与敌人决一死战。
③一瓶矿泉水对于干旱灾区来说可能是________,但它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胞的一片爱心。
8、课内外内容填空。
(1)春天里有花: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春天里有树: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天里有愁: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夏天的雨大: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花红: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叶落: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冬天的雪大: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万里雪飘。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9、阅读训练场。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红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们,他们一窝峰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前,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啊!可由于众猴你拽我扯,谁也汉有通过独木桥,猴们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候,猴王想出一个办法,跳出来说:“别争啦,别抡啦!现在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于是,众猴静了下来,焦急地应试。猴王绞尽脑汁地出着考题。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法子,只得继续考下去。
一只猴子终于不耐烦了,眼珠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紧紧攀住,嗖的一声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根河上飘来的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鲜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引诱( ) 你拽我扯( )
瞄准( ) 嗖的一声( )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引诱( ) 争先恐后( )
焦急( ) 聚精会神( )
【4】缩句。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上,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过河 D. 众猴争桃
【6】请你帮忙想想,猴子过河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2】文段描写的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 )
A.美丽
B.自由
C.明亮
D.孤独
【3】假如请你为全班同学朗读这段,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
A.喜悦、愉快
B.悲伤、难过
C.生气、愤怒
11、认真读题,完成以下练习。
【1】判断(1)老师对小李说:“你刚刚结束短跑比赛,休息一会儿再去游泳( )
(2)小明放学后直奔游泳馆,飞快地换好衣服,一下子跳进了游泳池。( )
(3)早上,小张对同学说:“请帮我买份早点,我先去游泳,回来再吃。( )
【2】小东刚吃完饭就要去游泳,妈妈不同意。请根据以上内容,以妈妈的口吻,写出劝阻小东去游泳的理由。
妈妈对小东说:“_________”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面的世界一定会令你心驰神往。仿照例句,为你喜欢的旅游胜地写一则宣传语。例:让人心醉的海南,热风、碧浪,使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________
【4】五(2)班正在举行:“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要向大家介绍________,我要围绕以下几点来介绍: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乡威尼斯
威尼斯这地方,不像是属于人间的。
来以前,便知道它美。但是,我不曾期盼,它竟美得令人魂飞魄失。
最妙的是,白天的威尼斯和夜晚的威尼斯,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和魅力。
其一:白的威尼斯
热闹,热闹,热闹。
纵横交错的运河上,船只往来不绝。快艇、汽艇、玻璃罩船、无盖舢板,都有。每一艘船,都满满地载着游客。远远望去,窄河如沟、船如落叶,沟水长流而落叶纷纷,一片繁忙景象。
岸上,样式古老的建筑,一幢接一幢排列着。尽管屋子色漆剥落而砖瓦破损,然而,这不但无碍于观瞻,反而平添古雅之气。建筑物间的巷子,当然是窄窄的;路呢,当然是石板铺的。屋子里的人,一站到阳台上,便可以和对户人家亲昵地交谈:而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
广场里,鸽子和游人一样多。卖鲜花与水果的摊子也不算少。
买一公斤桃子,翘起脚来,坐在运河旁边的石级上,把热闹收进眼里,把桃子收进肚里。
这时,耳边飘来了嘹亮的歌声。结实黧黑的船夫,头戴竹笠,双手撑桨;脸呢,笑得连阳光也晃动。歌声来自站在船首的歌手,他中气充沛,歌词由口中流出来时,并没有含糊地涣散在清冷的空气里,依然是一句一句完完整整的,有若浑圆的珍珠,顺顺当当地滑进了别人的耳朵里。听着、看着、啃着,夜就这样不经意地来了。
其二:黑的威尼斯
夜初来时,威尼斯依然像煮沸了的开水,喧喧嚷嚷的,处处是人,处处是声音。夜渐深、人渐少、声渐稀。
子夜过后,天与地,都寂寂无声了。
河,一条一条的河,薄薄地镀着一层一层银色的月光。河上,是拱桥。拱桥之后依然是拱桥、拱桥、拱桥。无穷无尽的拱桥、数不胜数的拱桥。
夜极深,然而,色不沉,它半明不暗。河上的拱桥,便趁机借着暧昧的天色,把它美丽的影子,牢牢地印在河里了。结果呢,河上的拱桥与河下的拱桥,虚实不分地相连在一起,好像是一颗一颗汪着水光的杏形眼珠,含情脉脉地对你凝望。
河水是静止不动的,可是,此刻,你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水流潺潺的声音。原来呵,河里的水正缓缓地流进了你的内心深处,在那儿铸成了一幅永生不灭的图画!
【1】作者眼中的“水乡威尼斯”是怎样的?在“黑的威尼斯”的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景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
【3】“白的威尼斯”第六段中歌手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本段中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食物“消化时间表”
A.芋头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2】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她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妈妈最近肠胃不舒服,时常胃疼胃胀,医生建议她多吃蔬菜,早餐吃粥为好。
B.一般来说,蔬果类食品比蛋白质、脂肪类食品更容易消化。
C.因为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所以我们摄入的脂肪越少越好。
D.明明晚饭只吃了一碗稀饭,半夜他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了。
【4】外公刚动过胃部手术,医生建议他少食多餐,你觉得妈妈可以准备____等做他的中餐;如果你去探望外公,你准备买些什么水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平时偏食,十分爱吃肉制品,你能为他的饮食习惯提些建议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啊,体育,你就是乐趣!……和平的竞赛动力。”一段,完成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赞美了体育哪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自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谈谈对“体育,你就是和平”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zōng zhōng)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yūn yùn)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qiáng qiǎng)一笑,说:“我一直在数(shǔ shù)你的刀数(shǔ shù)。”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shèn kān)称军神!”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一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在这里表明沃克医生今天的反应是个例外,从而说明今天手术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是对_________(谁)的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且手术时一声不吭。
B.手术时刘伯承因为疼痛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带兵打仗的本领高强,他是军队中的“定海神针”。
D.刘伯承有着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5】文段重点刻画的是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
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贏的把握呢?”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
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获胜(_____) 主意(_____) 信任(_____) 猜测(_____)
【2】孙膑的足智多谋主要表现在:( )
A.帮助田忌出谋划策。
B.观察细致。
C.胸有成竹。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田忌问道:‘你是说换儿匹更好的马?’”“孙膑说:‘一匹也不用换’”看来,你发现田忌跟孙膑观察比赛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劣( ) 力倦神疲( )
【2】这段话写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写出了它们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
【6】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话对猴子的( )进行了传神的描写。
A.表情
B.外貌
C.动作
【8】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
B.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C.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
19、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处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20、缩句
(1)大象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2)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
21、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按要求改句子。
(1)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是泰国的国宝。(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队课上,我们修订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会让我们有所思考。你能读懂右侧这幅漫画吗?请写一写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要求:题目自拟,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