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咸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 2、五(4)班举行期末复习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他应该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李东说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颜勤礼碑》。

    C.小亮认为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D.《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说明了威尼斯小艇的构造和功用。

  • 3、下面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成语是(  )

    A. 赤胆忠心   B. 鞠躬尽瘁   C. 程门立雪   D. 任劳任怨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bǔ rǔ   guǒ xié   luǒ lù   yáo kò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zhèng jù   xiào lǜ   zǔ náo   xiāo qiǎ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同音字填空。

    xiàn______制   呈______  ____________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_____清泉   _____二胡 _____圆月 _____音符

    _____瀑布   _____乐曲 _____新月 _____涟漪

  • 7、读课文,填词语。

    奔腾(   )(   )(   )(   )(   )(   )自在(   )(   )点点

    (   )(   )之感无(   )(   )(   )(   )(   )(   )

    (   )然而生

     

     

     

  • 8、课文综合回顾。

    神性:灵气十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是猴。

    猴性: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人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白杨》片段(17分)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4分)

    (2)写出反义词。(3分)

    坚强     粗壮     动摇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_________ ,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2分)

    (6) 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辩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几乎是整个童年时代与少年时代,我都在观赏这种洋溢着生命的大树。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象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象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象千百万绿色白油橄某,在一开一兹地扇,翅膀,共同编织,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舜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时时发出拍打蓝夭的沙沙的响声。有一位很重感情朔七方的朋发告诉我,他第一声灿倒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份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他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碟,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侯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是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缓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倦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象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平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水份,然后把自己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海     )的大山

      )的脚步     )的织锦

    2作者对榕树有着怎样的情感?(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至少写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最动人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用文中的一词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他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②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你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吧!”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1第①自然段中说道:“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请你在原文中找出“精巧生动”所指的具体内容,画上“   ”。

    2第①自然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来描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你找出来画上“   ”。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老人的(   )。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3从“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这句话可以看出此刻冯兰瑞老人的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出体现冯兰瑞老人技艺高超的句子。

    (1)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   (   )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   )

    (3)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   )

    5除了技艺高超之外,你认为冯兰瑞老人还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与感悟。

    醒悟

    ①这天,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便上前翻看。

    ②书摊不大,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醒悟》的书,翻看了几页后,临时决定买下这本书。书的定价是二十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二十元的票子往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标价说:“这本书二十块,我买了。”

    ③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炽热的阳光把他的脸晒成了古铜色。他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把书装起来。”秀梅说了句“不用了”,便飞快地离开了书摊。

    ④走出没多远,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⑤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老汉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⑥“没有哇!”秀梅回答道。

    ⑦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就发现你掉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⑧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惊慌失措地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黑色带蓝边的。”

    ⑨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塞到秀梅手里。

    ⑩秀梅拿着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转身要上车。这时,老汉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抓住了秀梅的(yī jīn),他涨红了脸,说:“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儿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不能给你!”

    “书里夹着东西?”秀梅大吃一惊,“什么东西?”老汉说:“是一张百元钞票。”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

    秀梅把夹在腋下的那本《醒悟》打开,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时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就把钱夹在了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回来找你?”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么会再回来?”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上车后,秀梅望着车窗外往来(chuān suō)的人群,不由得羞愧难当。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芯已经彻底报废,最多只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看见手机,就不会追她……

    从那天起,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热(chì zhì) (2)到(sāi sē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yī jīn_________ (2)chuān suō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向“秀梅”要回假币的态度__________

    【4】文中与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表现秀梅神态变化过程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不好意思→________

    【6】老汉急着追赶秀梅的真正原因是( )

    A.书的价格错了。

    B.希望秀梅能有所醒悟。

    C.要回自己的书。

    D.不能让百元假钞继续流通。

    【7】文中那个用假币的青年并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文中的作用却很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了老汉这个形象,影射了秀梅的行为。

    B.为了故事的完整,作者随便安排的一个人物。

    C.这是一条暗线,暗示了秀梅行为的“不光彩”。

    D.这样写使故事的情节扑朔迷离,更具有可读性。

  • 14、课外阅读

    童年趣事

    ①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②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③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醉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一百篇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④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绝     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往下咽。“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把酒灌下去,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⑤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     漆)黑——我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惑,忙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醉酒诗百篇”了。我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她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观察呀。

    【1】用“\”删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联系上下文说说“苦思冥想”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个( )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钱学森

    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成立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在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②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③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④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有删改)

    1读短文,摘录文中描写钱学森心理和语言的语句,谈体会。

    心理

    语言

    ________

    ________

     

    从对钱学森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我感受到钱学森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2“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爱是最高的学位

    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接近尾声了,淘汰到剩下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一个是研究生学历,一个是本科学历。约半数评委同意选那位高学历的,另外的评委则倾向于低学历的选手,认为他表现得更自信。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原教授说话了。原教授德高望重,这种情况下他的意见将起决定性作用。

    原教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暑假时,原教授去一个小镇的朋友那里度假,恰好有一个小艺术团在镇中心的小广场上演出,原教授便驻足观看。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一个女歌手正在唱歌,一个傻子跑到台上,捧着一朵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脏兮兮的塑料花。观众大笑起来。

    这个女歌手没有舞台经验,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傻子站在舞台上,呵呵地笑着。此时,主持人走了过来,微笑着接过了塑料花,握着傻子的手说:“谢谢这位朋友!”原教授由衷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应变能力。

    傻子得到夸奖,得意地跑下台来。没想到的是,当那个女歌手再次上台的时候,傻子又跑了上去,捧着一大束刚采来的野指甲花、鸡冠花。观众又一次大笑起来,傻子则在台上手舞足蹈。主持人上前来,示意歌手接过鲜花,他则面对观众说:“这是真正的铁杆粉丝,他将给我们的歌手很大的鼓励!”他还拥抱了一下傻子,对傻子耳语了一句什么。傻子乐呵呵地跑下台来。演出继续进行。

    傻子再没有上台去,安静地在台下看着,直到表演结束。原教授感觉这是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主持人,给予傻子同常人一样的尊重,没有一点讥笑的成分。但如果傻子一再上台,会严重影响演出效果,使演出变成一场闹剧。

    他很想知道主持人是如何使傻子不再上台献花的,于是向后台走去。只见主持人走到傻子身边,牵着傻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进了一家小餐馆。原教授跟了进去,做了自我介绍,对他的主持表示嘉许,年轻人的脸微微泛红了。他说自己今年刚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当原教授问他用什么方法使傻子没有再上台时,他说:“我在他的耳边说:‘送花只送一次就够了,送多了会被人笑。在台下听歌,结束了我请你去吃好东西。’人要守信,尽管他精神不太正常,我还是要兑现我的承诺,否则就是欺骗。”

    原教授说,这个学历低的选手就是我在小镇上遇到的最棒主持人。大家经过热烈讨论,最后一致通过这位学历低的选手入选。

    【1】原教授介绍本科学历的选手在小镇演出上主持节目时化解了几次尴尬场面(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下列不属于学历低的那位选手被成功招聘的原因的是哪一项(  )

    A.他表现得更自信

    B.原教授对他的了解和力荐

    C.一开始就有多数评委同意选他

    D.他有爱心,对傻子也能信守承诺

    【3】下列信息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哪一项(  )

    A.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

    B.研究生学历选手的实力比本科生强了一些

    C.傻子上台献花,主持人一时不知如何应付

    D.竞聘的本科生选手刚从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4】“他还拥抱了一下傻子,对傻子耳语了一句什么。”从句中的“拥抱”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主持人除了要拥有爱心,还需要拥有哪些实力?请联系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节选)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却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1用“﹏﹏﹏”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朗读画“  ”的语句时应该(   )。

    A.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平静到激昂。

    B.语速由慢到快,语调平缓自然。

    C.语速由快到慢,语调由高到低。

    3短文中“我”为什么要离开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大时代,不能为祖国工作,还被迫离开祖国,内心对祖国充满了愧疚之情。

    B.作者不是一个罪人,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突出了他爱国之心。

    C.祖国危难之际,选择离开就是历史的罪人。

    5“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短文阅读。

    快 乐 如 风

    凯特一出道就瞄准一千五百米,水平很快就在他的加勒比海小国名列前茅。然而,让雄心万丈的小凯特屡屡气短的是,他迄今为止,在任何一次国际大赛上都还没能拿到奖牌。他总是沦为配角,悲凉的、悲怆的、悲壮的配角,他用他的苦涩,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   

    又一次参加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大会组织者出于通盘考虑,请凯特担任自杀性的领跑,许诺酬以重金。凯特眼瞅强手如林,自家获奖无望,便咬咬牙答应试试。比赛一开始,凯特就奋勇冲在前面,在前八百米,一直遥遥领先。当然,凯特不可能长久保持这样的速度,他的任务,就是赛好前半程,两圈一到,就退出跑道。即使退出跑道,凯特也保持应有的尊严,他手扶胸口,面带微笑,向全场的观众鞠躬致意,然后,挺着胸脯,吹着口哨,大大方方地走出场外。   

    组织者事后说,想不到凯特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那么好。他的速度控制适宜,节奏安排合理,无论形体还是步态也都十分优美,全方位的优美。正因有了他,常规格局中杀出一匹黑马,搅乱了方阵,掀起旋(xuán xuàn)风,变按部就班为急起直追,这才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创神奇;有事实为证:这一组的所有选手,都大幅度提高了成绩,夺冠者,更刷新了赛会纪录。    

    凯特就此喜欢上了领跑。在一些规则许可的国际赛事上,他频频出任这一角色。   

    说话已是两年以后,在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巴黎分站,凯特又被邀请担任一千五百米的领跑。凯特照例一出发就撒脚飞奔,很快就把大队人马落(là luò)下一大截。两圈之后,凯特突然觉得反常,身边没有人影,脑后也没有脚步声。他回过头,呀!这是怎么搞的?那些担当出成绩、破纪录的大牌选手,并没有如约定的那样加油赶上。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不会是我吧?不,我很清醒。这是第二圈?是的,第二圈。这是一千五百米?当然,是一千五百米,不是八百米。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仍有滚滚滔滔、跑不丢、使不完、用不尽的力气。今天的观众也特别捧场,“凯特!凯特!”此起彼伏,“凯特,凯特!”地动山摇。“凯特!”成了节奏,“凯特!”成了鼓点。于是,凯特决计临场发挥,继续领跑,直到后面的主角赶上为止。谁知三圈过后,凯特不仅依然领先,而且和后面选手的距离越拉越大。啊,今天反常,彻底反常。跑道缩短,时间拉长。规则破坏,游戏出格。快乐如风!奔跑如风!凯特干脆发力冲刺,结果,他破天荒地获得世界冠军。

    1给文中带点的字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按原文填空。

     ①他总是沦为配角,(         )(         )(        )配角,他用他的(        ),衬托出胜利者的辉煌。②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凯特感觉今天状态特别好,特别好,跑罢第二圈,周身仍有(       )(       )(        )(        )的力气。

    3“~~~~”“——”在文中分别画出凯特在第一次领跑退场时保持尊严和组织者评价他任务完成好的句子。

    4凯特在第一次领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年后,凯特在国际田联黄金大赛巴黎分站夺得冠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其他的运动员没有参加 B. 开始就有了信心

    C. 多次领跑,实力大增。 D. 观众捧场,给他支持。

  • 19、(二)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上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所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声道谢。

    老人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曲线画出老人所讲的使两个孩子开始新的追求的话。(2分)

    (2)用直线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2分)

    (3)给第一段选择一种恰当的段意,在后面的括号里画“√”。(2分)

    两个孩子都有不幸的命运: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   )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的不公。(   )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

    (4)从文中找出带点字的近义词,写下来。(4分)

    避免( ) 专心( )

    (5)细读文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内。(5分)

    两个孩子的理想分别是( )和(   ),结果想当(   )家的突然( );想当( )家的突然( )。

    在一位老人的鼓励下,经过新的追求,(   )的孩子成了(   ),(   )的孩子成了( )。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4分)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 2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以“其实我一直都    你”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1.补全题目,慎重选材。

    2.注意突出题目的关键词,流露真情实感。

    3.事例具体,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