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A.欲望 B.想要 C.将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茂林修( 修理,修整)竹。 B.相映(对照,映衬)成趣
C.美妙绝(没有,无法)伦(比) D.乐不可支(支撑,受得住)
3、在下面的方框中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4、根据积累填空。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从军行》
2.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3.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补充歇后语)
4.《四时田园杂兴》一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儿童种瓜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杨氏之子》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______的孩子,全文是围绕“_________”写的。
6.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编而成,书中智慧的化身是______,请再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________。
5、词语综合运用。
(1)把有关“虎”的成语和俗语补充完整。
龙___虎___ 虎___熊___
狐___虎___ 明知山有虎,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成语或俗语填空。
看到庙门上的榜文,_________的武松才知道前面是真正的_________。可是,他毫不退缩,毅然选择了上冈,真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6、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延”,如果不知道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__,除去部首再查__________画。
2.“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它的第一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乃”的解释有:①你,你的;②于是;③是,就是,实在是。“乃”字在“乃呼儿出”中应选择第(______)种解释,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应选择第(_____)种解释,在“乃兄”中应选择第(_____)种解释。
3.“翘”的部首是________。“翘”共有_______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训斥——________ 漂泊——________
郑重——________ 境遇——________
爱惜——________ 宝贵——________
8、根据阅读积累,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 主要人物 | 相关情节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 |
|
| 鲁智深 | 倒拔垂杨柳 |
《红楼梦》 |
| 黛玉葬花 |
| 孙悟空 |
|
9、阅读。
汉字的魅力
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中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家小饭馆的中文店招牌,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一无二——_______ 无可替代——_______
【3】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一个“明”字,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请你找一个汉字试着用这种方法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埃及金字塔
佚名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说法不一),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现高约137米,相当于5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巨石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
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金字塔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黄色的沙漠中;金字塔原来是____________的陵墓;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例介绍的。
(2)第三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具体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3】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色黧黑,满是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也是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的,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的。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即使真有鬼,对她这个瞎子也是毫无办法的。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否是瞎子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模索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地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写出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动作:摘______________
心理: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自然段划线句子,联系短文内容,从这样的表达,你体会到了什么?( )
A.“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
B.“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老乞丐的影像总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有些傻。那时候家里穷,所以父亲才娶了她。母亲相貌很丑,又傻乎乎的,所以奶奶和父亲都特别不喜欢她,不知什么原因,人们都叫她“傻秀才”。
母亲生下我之后,我被外祖父抱去抚养,而父亲和奶奶从此就不让母亲歇一会儿,常常叫她去割草。不论春夏秋冬,母亲整天忙碌在田野上、山坡上。当从别人口中得知“傻秀才”是自己母亲时,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每次我遇到她时,她总是对我傻笑,而我却和小伙伴一起捉弄她,时常把她割的草撒在地上,而且嘴里不停地喊她“疯秀才、傻秀才”,可她从没把这当一回事。当我考取初中时,她格外高兴。她一看见我,就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镰刀,直起腰,站在地边或田埂上对我笑。她为自己有一个好孩子高兴,而我却视而不见。
记得有一次,放学路上,小伙伴们喊我“小秀才”,嘲笑我有“傻秀才”这样的母亲。我听着实在心烦,就去追打他们,但他们人多,把我摁倒在地上。这时,“傻秀才”恰巧割草回来,看到被打的是我,竟不顾一切地扑了上来。不料,小伙伴们把她摔倒在地,再次向我扑来。这时,她举起了镰刀,大声嘶嚷,好像要拼命似的……这时,我才第一次觉得母亲好可怜,为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未曾开口喊她一声“妈妈”的儿子,她……
可惜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了。一如她那“傻秀才”的奢侈封号,她的葬礼很“奢侈”——一口白棺材和一把伴了她十多年的镰刀……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满含深情地爱了我十五年,而我喊她“妈妈”只有十五天。她的这份深情,我将怎样回报呢?
(1)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第一个引号表示________,第二个引号表示__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面貌——________ 非常——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
(3)把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
(4)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爱哭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文中的“竹笋炒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________好奇—________
美丽—________幼稚—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你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请你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请你仿写一句。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请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老支书要喊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风筝
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看,此刻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纹……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piān piān qǐ wǔ,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zhāng yá wǔ zhǎo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竟和一条蜈蚣tóng guī yú jìn——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的。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后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看拼音写词语。
piān piān qǐ wǔ zhāng yá wǔ zhǎo tóng guī yú jì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同归于尽: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理想是什么?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呢?简单描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我能行。
智取九龙杯
一次,一位外宾访问中国后从上海回国,有关单位在某大饭店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 席。宴会上使用的精致的酒杯上雕刻着九条飞龙,姿态各不相同,条条矫(j iǎo) 健抖擞,鱗 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酒一入杯,金珠就闪闪滚动。这位外宾非常好奇,爱不释手。酒过 三巡(xún) ,他倚(yǐ) 酒三分醉,顺手牵羊…一把一只九龙杯塞进了公文包。但此举被接待 人员看见了。这酒杯是国宝,一套一共36只,少一只岂(qǐ) 不可惜?
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上海,有关部门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说:“九龙杯是 国家的宝贝,一定要追回来,但要有礼貌、不伤感情地追回来。”周总理接着问:“今天为这 位外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有关同志回答说:“宴会后看杂技表演。”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 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
杂技场里灯火通明,外宾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精彩的表演。正在表演的是魔术,只见魔 术师摆出三只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嘭”的一声,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不翼而飞了。正在大家纳(nà) 闷的时候,魔术师已走到前排外宾席前,彬(bīn) 彬有礼 地请那位外宾打开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回了九龙杯。观众席上掌声雷动,那位外宾真是有口难言。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 )
(2) 指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 )
【2】九龙杯是国宝,非常美观,短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联系上下文,说说周总理做了什么安排,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1993年10月,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sài shài)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被评为“南宁市杰出中学生”新长征突击手”。
“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个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本。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
具备了聪颖(yǐn yǐng)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升华的契(qì qiè)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年至1993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
荣誉没有使他陶醉(zuì zhuì),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聪明(____) 推荐(____) 优秀(____) 发奋(____)
【4】“升华的契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天明要攀登新的高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延伸阅读
呼兰河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_______(飞 跑 招)来了很多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_______(飞 闹 叫)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刺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力气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得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雨水真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我却非常寂寞。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有删改)
【1】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恰当的字填在横线上。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
【3】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顽皮,而___________则表现了祖父对“我”的爱。
【4】“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儿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短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甜 静 辣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美丽的草原,我们怎么能不向往?
改为陈述句:
(2)工人们修铁路。
扩句:
(3)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4)《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5)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23、作文。
给母校写一封信,一方面感谢母校对你的培养和教育,使你懂得了很多道理,掌握了很多知识,另一方面对母校的工作提出中肯的建议。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