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贺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的杭州是最美丽的季节。

    B.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

    C.爸爸出差去了,也许可能明天回来。

    D.看了《水浒传》这本书,感动不已。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月是故乡明》一文中,作者引用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均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C.《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上,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D.《少土闰土》一文写了“我”和闰土一起到乡村海边玩耍的快乐场景。

  • 3、体会语言的妙用,选择最得体的回答。

    两位男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女士的回答是( )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吗?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________花园   ________李子树    ________大草帽

    ________谷穗   ________狗尾草    ________倭瓜花

    ________果园  ________白蝴蝶    ________大蜻蜓

  • 5、读拼音,写词语。

    yuàn hèn_____  wǔ yuè_____ zhěn suǒ_____   nián líng_____

    bēng dài_____ shěn shì_____ róng xìng_____ shī xíng_____

  • 6、填空并回答问题。

    (1)本学期(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牧童》,生动描写了牧童晚归后的闲散与恬淡;________朝诗人杨万里写的________,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的活泼场景;宋朝诗人________________,则写了农村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我国的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三篇节选自四大名著的课文,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

    (3)补充这则回文联,再写一则数字联。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

    ________

  • 7、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们(   寒天弄冰   敲击银钲   )之趣(在正确的选项上打“√”)。

  • 8、写近、反义词。

    1.近义词。奔赴(_________  拟定(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

    2.反义词。倾注(_________   特殊(________     无限(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ー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撒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段

    B.承上启下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能吃苦。

    C.拉胡琴时,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好生活。

  • 10、阅读《锁》,回答问题。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地怂恿(sǒng yǒng)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一图。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③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断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读短文,下面概括短文内容最准确的一句是(   )

    A.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B.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感谢他。

    C.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D.老张家的门被锁住了,大姑与老张请有偷盗经历的李小川帮忙开了锁,他们不仅没有感谢他,反而对他产生警惕,并换了锁。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品读画橫线的三个句子,结合短文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A.第①句是对李小川的神态、动作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②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③句是对李小川的______描写,此时李小川内心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了大姑两次“眨眼”,两次“眨眼”的意思一样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何用《锁》做题目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讲了一个帮人开锁的感人故事。

    B.因为围绕“锁”讲述了一个难忘的故事。

    C.因为讲述了人们对曾经犯过错误的人不信任,关闭信任之“锁”的故事。

    D.因为这里的“锁”,一是指围绕开锁发生的故事,二是指人们心中的信任之“锁”。

  • 11、课外阅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艰难跋涉,来到宛子山。山中波月洞内住着一个白骨精。她残暴、狡猾, 善用伎俩,阴谋吃到唐僧肉以保长生不老。

    为让计谋得逞,她幻化成村姑,但被孙悟空识破; 后又变成一个老妪,又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两次将妖怪的肉身打死,但唐僧不识妖怪,反而责怪孙悟空连伤母女二人,恣意行凶。

    白骨精第三次化身为一个老丈,再次来到唐僧面前。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父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再次打死。白骨精失败三次,又生毒计,假冒佛祖之名责怪唐僧处事不当。

    唐僧果然中计,贬走孙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随后,唐僧、沙僧被妖怪所擒。八戒侥幸逃出,他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

    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智斗妖精,救出唐僧,师徒四人又同心同德踏上西行的路途。(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伎俩: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 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时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二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文章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读不完的大书”?(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点的“雨后春笋”是一个成语,我们现在常用它的比喻义,意思是___

    【3】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看一看第一、二段详细描写的各是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 13、课外阅读。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  座)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  辩)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静 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于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贴地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厉  严峻  严肃)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 座)晶莹的丰碑。

    1用“√”选择正确的词语,并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军长由暴怒到惊鄂,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 14、名著我会读,根据要求作答。

    林冲道:“若得如此顾盼最好!”柴进道:“只是沧州道口现今官司张挂榜文,又两个军官在那里搜检,把住道口,兄长必用从那里经过。”

    1推测本段选文出自四大名著的____

    2猜猜下面词语的大致意思,选择合适的意思(填入序号)

    官司____)   榜文____)   ____

    ①告示   ②官府   ③缺少   ④派遣

  • 15、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越来越____________

    2不是孩子处于这样危险境地的原因是(   )

    A.孩子被猴子逗得恼羞成怒。

    B.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

    C.孩子非常喜欢那顶帽子。

    D.水手们没有及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3当被猴子一次又一次地逗弄时,孩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现代文阅读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宝玉把风筝摔在地下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段体现了众人在放风筝时的_________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_之情。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一个(   )的人。

    A.心思细腻

    B.城府很深

    C.活泼可爱

    【5】体会选段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 、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答题。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

    (4)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  (   )

    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

    2第2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感受?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首尾两段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内容上看,本文以写___________为主;从写作意图上看,本文重在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五年的学校生活,老师和同学们一定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次习作就写一写朝夕相处的老师或同学吧。选择一位印象最深的,注意运用本学期学过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具体的表现他(她)的特点,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