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要迟到了,急忙将书塞进书包,却忘记了拿铅笔盒。
B.他叫什么名字来着?这么重要的事情我竟然忘怀了。
C.每当我遇到挫折而心情沮丧时,妈妈都会耐心地安慰我。
D.身处异国他乡,头顶那一轮明月,就是你难得的慰藉。
2、“冲啊,为黄继光报仇!”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
A.激动
B.敬佩
C.愤怒
D.悲伤
3、下列符合“乡村田园风光”这一主题的诗句是( )
A.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C.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D.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
A.照耀。
B.夸耀。
5、下列各组词语中,结构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嗷嗷 嗡嗡 嗖嗖 B.唔哩哇啦 咕咚咕咚 咯吱咯吱
C.光溜溜 亮堂堂 笑眯眯 D.飘飘悠悠 唧唧咕咕 推推搡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校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B.每次老师提问,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C.我们要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允许(yǔn) 瘦弱(sòu)主宰(zài)
B.澎湃(pénɡ)韩愈(yú)簇拥(zù)
C.懈怠(jiè) 徜徉(chánɡ)刹那(cà)
D.厌恶(wù) 疙瘩(ɡē) 杜甫(fǔ)
8、比一比,再组词组词。
驶(___) 份(___) 挎(___) 悟(___) 检 (____)
使(___) 纷(___) 垮(___) 语(___) 俭(____)
9、古诗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加粗字“这”指__________________。
【2】加下划线的句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赞美天窗激发了孩子们的______(从语段中找一个合适的词填空)。
【3】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孩子,晚上你透过天窗看到一条黑影一掠而过,你会想到些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少年梅兰芳
①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②可是,有谁会想到少年梅兰芳相貌很平常,眼神也很呆板。学戏之初,师傅(fù)一句一句地教,每一句唱词都要教好几遍,他就是唱不下来。后来,师傅拋下一句“你不是学戏的材料”就离开了。师傅的话像一根针刺痛了梅兰芳幼小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京剧。
③九岁那年,梅兰芳又拜吴菱(líng)仙先生为师学戏。每天一早起来,他就随吴先生练习喊嗓子;吃过午饭开始练身段、学唱腔;晩上,还要继续练习。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不停地练习基本功。吴先生常( )梅兰芳:“每一段唱词,如若用心练上几十遍,就没有练不会的。”当别的孩子趴在草丛里捉蛐(qū)蛐时,在花园里追逐蜻蜓时……梅兰芳却依旧在一遍遍地练习每一段唱词。
④京剧演出很多时候离不开翻跟头、对打等动作,这些都属于“武功”。吴先生教梅兰芳练“武功”是从“拿大顶”开始的。“拿大顶”就是双手贴地,头朝下脚向上,练习时间一长,人就会头晕、呕(ǒu)吐。但梅兰芳没有知难而退,常常一练就是几个时辰(chén),有时竟昏倒在练习场上。
⑤“跷(qiāo)功”是京剧的基本功,练跷功时,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方砖。他( ),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一次必须站够一炷香的时间。起初,梅兰芳站不了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为了练就过硬的功夫,梅兰芳咬着牙坚持着。练了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站的时间更长了,站得更稳了,腰腿也越来越有劲儿了。吴先生见了( )。
⑥梅兰芳并不满足,他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秋去冬来,他为自己浇了小片冰场,踩上高跷,在冰面上练习。冰面十分光滑,不要说踩着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抉紫一抉。毎次跌倒,他都若无其事地立即爬起来继续练。街坊们,几乎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冰面上踩跷、踢……
⑦就这样,在吴先生的指导下,天资欠缺的梅兰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成为京剧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出现的成语。
(1)知道事情困难就退却。______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______
【2】填空。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练“跷功”。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短文第③自然段写“别的孩子”的表现是为了说明______
A.梅兰芳练功非常刻苦 B.别的孩子的生活很幸福 C.梅兰芳特别羡慕别的孩子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吴先生的话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A.言必信,行必果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4】下列各项都是吴先生教梅兰芳学戏时的表现,联系上下文,把恰当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A.不住地点头称赞 B.语重心长地教导 C.严格地提出要求
【5】想一想:梅兰芳学戏的过程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___________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一天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沓练习册,是皮特今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早就荡然无存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罗迪纷至沓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仅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是什么事都会发生的。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的30位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______)
(2)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______)
【2】你为这篇文章设计一个题目,要求题目简而明。
【3】从文中和你学过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 ) ( )
( )( )的设计 ( )地躺在
( )( ) ( )
【4】50年后,布伦克特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30位同学什么?请你想一想,再把答案写在文中横线上。
【5】如果你是布罗迪老师,读了这封信后,要对布伦克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
比金子还贵呵,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呵,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柔软________ 督促________
【2】仿写词语。
草如茵 柳如眉 ________ ________
【3】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情景。
②“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_____ 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
【4】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________
我还看见________
14、基础阅读。
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 )生命短暂,( ),我们,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在文中( )填上关联词语。
【2】我会写反义词。
有限—(______) 短暂—(_______)
【3】作者一共介绍了关于生命的三件事:①飞蛾求生;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读了这句话,谈谈你将如何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任凭扁鼻子军官怎么毒打,雨来也没有透露李大叔的行踪。(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写法,用上加点的字写句子。
例:满山的野花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爱夏季的五颜六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句中加点的词语写具体)
4.我爱看《昆虫记》、《名人故事》、《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这些书可以增长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上合适的情景,使句子更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同学们都说他是班里的“老黄牛”。
16、修改病句。
1.运河之间的绿色的一条条低地上花牛在低头吃草。
2.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3.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天上的火烧云真是千变万化变化多端。读了课文之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是啊!只有勤于动笔,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18、修改下面这段话里的两处错误。
同学们好!明天我们去参观搏物馆。那里有唐代文物精品、潮州木雕等展览。请大家带上水壶和雨伞,在学校门口集合早上九点。
_________________
19、妙笔生花苑。
同学们,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一定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吧,比如精心呵护你的父母、教你握笔写字学习的老师、给你帮助和安慰的同学……认真想一想那些让你感动的事,请以“谢谢你,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