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个幽默故事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
B.爸爸说不能给我买早冰鞋了,这个消息让我欣喜若狂。
C.最后,他又加了几句,自认为是点睛之笔,没想到在老师眼里却成了画蛇添足。
D.人生便像一只只风筝,只有努力向上飞的那只,才能成为天之骄子。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声调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篱笆 倘若 和谐 头颅 癌症 朦胧 啼叫
B.看家 心肝 镶边 蜿蜒 扒开 恭敬 宾客
C.战役 焚烧 芙蓉 乾坤 臀部 嘴唇 倔强
D.绮丽 漫灭 驱赶 胸膛 叱责 慷慨 永恒
3、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剥皮(bāo) 可恶(wù) 刹那(shà) 屏息凝视(bǐng)
B.窥伺(shì) 劫难(jié) 乒乓(pīng) 枝折花落(shé)
C.港口(gǎng) 冰雹(báo) 尘垢(gòu) 九天揽月(lán)
D.脸颊(jiá) 抡拳(lūn) 麦秆(gǎn) 千丝万缕(lǚ)
4、选词填空。
赞叹 赞美 赞赏
(1)大家看了年轻人画的金鱼,都( )不已。
(2)年轻人的勤奋和专注,得到大家的( )。
(3)我们满怀激情地( )伟大的祖国。
5、对《柳林风声》中蛤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胆小怕事而又喜欢冒险。 B.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
C.侠气十足,具有领袖风范。 D.虛荣显摆、喜新厌旧。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填序号)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A.指出雨来学习的内容。
B.说明雨来是中国人。
C.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战士,同敌人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因为雨来对祖国的爱,才有了后来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
A.血滴在课本上,说明血弄脏了课本。
B.表现了雨来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
【3】有志不在年高。( )
A.雨来年纪小。
B.雨来有志气。
C.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7、( )不是《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人物。
A.高桥君
B.山本泰明
C.阿泰
D.阿恕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我的诗写得很糟糕,( )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 )母亲一直在鼓励着我,( )我一直在写作。
3.我们( )要有来自母亲的爱的力量,( )要有来自父亲的严格要求。
4.( )父母对我的评价是那么的不同,( )他们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的爱。
9、读《绿》,完成练习。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到处是绿的”,你能说说“到处”是哪些地方吗,至少写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请结合中心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鹅的不近人情,凶狠可恶
B.作者不相信养鹅等于养狗,也能看守门户
C.“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形象地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D.作者用“傲慢”“傲然”来写鹅,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鹅
【3】选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掏雀蛋》,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掏雀蛋
我10岁那年,母亲得了一种病,发作起来头痛欲裂。但母亲还是咬着牙坚持五更天就起来磨豆浆、生炉子,然后挑着担子上街赶早市。因为要维持一家六口的温饱,要供我们姐弟四人上学,仅靠父亲那份微薄的工薪(xīn)显然是不行的。凌晨,我在熟悉的石磨声中醒来,看到母亲头上勒着毛巾,嘴里咬着衣襟,忍着头痛,奋力牵引沉重的石磨,就偷偷地哭泣。我恨自己太小,太没出息,连自己母亲的病痛也解救不了。
偶然地听到对门李四妈说,吃出壳前已长羽毛的麻雀能治头痛,我就牢牢记在心里。当时,正是春寒料峭时节,自然不会有什么麻雀蛋。眼巴巴地盼呀盼,盼到草绿了,花开了。‖
一天放学后,我扛上一大一小两张凳子,迂(yū)回到如松大爹的老屋后,垒起凳子爬上去,踮起脚掏麻雀蛋。刚掏到第二片瓦,就忍不住惊喜地叫起来,在一团软乎乎的乱草和羽毛中,有3只雀蛋!这时,估计如松大爹在屋里听到响动了吧,他大声斥骂:“哪家的小猴子,想拆房子啊!”我吓得腿一软,从两张垒起的凳子上直跌下来。万幸的是,后脑勺上虽多了个大包,3只雀蛋却丝毫无损。等如松大爹绕到屋后,我早就溜没影了。
当天晚上,外公带着表妹来了。晚饭后,我一头钻到床上,扯了块破棉絮(xù),将 3只粉红色花生米般大小的蛋捂在里面,弓着身子呵护着它们,早早睡了。‖
清早一睁眼,我被戳(chuō)了一刀似的叫了起来。原来小表妹和我一起睡觉,一个翻身把蛋都压碎了。我撕心裂肺、如遭雷劈般扑在床上大哭起来。那凄厉悲凉得像狼嚎似的声音吓得全家都跑了过来。母亲惊慌地问长问短,以为我中了邪(xié)或得了什么病,还将沾满豆浆沫的手贴上我额头试体温。
我软软地倒在母亲怀里泣不成声:“小丫头,……臭丫头,把蛋……压碎了!”家人如释重负。
外公忙说:“乖乖别哭,我叫大舅明年多掏点给你玩!”
我觉得更委屈了,拍着枕头哭着说:“不是我要玩,是等它长出毛来给妈吃的。李四妈说吃了不头痛。不是玩的,不是……”妈妈、姐姐一听都哭了。姐姐的泪滴在我脸上,凉凉的。
妈妈搂着我,轻轻地揉着我头上的包,心痛地说:“乖乖隆的冬,我说哪块来的这么大个瘤(liú)!有你这片孝心,妈的病不吃雀蛋也能好,有你这样懂事的儿子,一定好……”‖
后来,母亲的头果然不痛了。父亲说是天气暖和了的原因,母亲却固执地认定,是因为儿子的孝心感动了神灵。‖
【1】默读短文,思考问题: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讲了这个主要人物的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用一句简单的话(不超过15个字),在横线上写出故事的大意。
故事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已经用“‖”划分成四部分,请概括出第二部分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想一想,句子“家人如释重负。”中的“重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故事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以文中的两个内容说明为什么你认为“我”是这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选文中有两个“这样”,意思有所不同。
(1)“这样工作”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总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他的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中作者直接抒发了对总理______和______的思想感情。
13、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_____”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_____”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 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______ 豪华——______
分散——______ 镇静——______
【5】这篇文章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B.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上倒水?”,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改变味觉的神秘果
神秘果是一种小乔木,高约3-4米,它一年四季结果不断。它的果实并不大,长约2厘米,直径约8毫米。剥去红皮,露出白瓤,中间只有—颗大种子。神秘果树生长在西非热带地区,当地居民常常用它来调节食物的味道,它能使酸面包变得甜而可口,使酸味的棕榈酒和啤酒变甜。吃过酸、辣、苦、咸的食物之后,嚼上几口神秘果,立刻变成甜的味道。奇异的神秘果不愧为是一种通用性变味觉的果实。
神秘果实为什么能改变味觉呢?为了揭开神秘果的奥秘,科学家对这种果实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并分离出了一种能改变食物味道的糖蛋白。这种物质本身并不甜,可是,它的溶液能对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发生作用。原来,我们的舌头上有很多味蕾,能分别感觉酸、甜、苦、辣、咸等味。吃了神秘果以后,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的功能暂时被那种糖蛋白扰乱了,对酸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暂时被麻痹、抑制了,而对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却兴奋、活跃起来了。( ),我们吃了这种神秘果以后就只能感觉出甜味而感觉不出酸味来。( ),这种糖蛋白的作用并不是永久性的,少则半小时,多至两小时,过了这段时间以后就会失效。
近来,研究者们正设法从神秘果树的果实中提取一种制剂,供糖尿病患者使用,使患者( )能吃上甜食,( )不致因为糖分过多而影响健康。
【1】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一自然段从外形、_________、生长地域以及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描述了神秘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秘果是一种通用性变味觉的果实,只在秋季结果。。
B.神秘果的果皮是紫色的,里面是黄瓤,中间只有—颗大种子。
C.神秘果树生长在东非热带地区,当地居民常常用它来调节食物的味道。
D.神秘果的糖蛋白能暂时扰乱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的功能,暂时麻痹、抑制对酸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而刺激对甜味敏感的味蕾感受器。
【4】神秘果的糖蛋白作用能持续多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言训练营。
2020年是非常特殊、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面对这次疫情,你有什么心里话或者个人看法、建议想说一说,请尽情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段落修改。
爷爷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夏天的小园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看,一行行向日葵在茁状地成长,露出一张张笑脸迎着朝阳;一排排玉米在威武地挺立,结出一个个玉米棒子像是在比赛——辛勤劳动的小密蜂、翩翩起舞的蝴蝶,给小园又减少了几分生气。就连小花猫还是把这里当成新开辟的游戏场所。望着小园,不禁感叹道:“这里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呀?”(标点符号2处,语病2处,词2处,字2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字一个病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错的众人,他镇定自若,好像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小能手。
《逗鳖》是一篇令人难忘的文章。既让人觉得又有趣又发人深醒。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很多让你难忘的的事情吧,写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