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怪老头生病时想吃(   )。

    A.炸糕

    B.药

    C.冰淇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要注意勤俭节约。

    B.虽然我不情愿,但是我不得不跟妈妈去田里干活。

    C.老师要的是你的道歉,要让你知道错在哪里。

    D.我一看就知道你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

  • 3、下列词语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 簌簌落下(shù )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 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 4、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画线句中省略号的用法是(     

    A.表示想象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说话的中断

    C.表示重复的词语的省略

    D.表示引文的省略

二、填空题 (共3题,共 15分)
  • 5、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吗?

    (1)盼望。

    (2)十分着急。

    (3)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 6、选词填空。

    变幻       变换

    (1)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 )着颜色。

    (2)他周末在家把家具都( )了一下位置。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无论……都……

    (3)( )您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 )会笑话您的。

    (4)赵州桥( )坚固,( )美观。

    (5)( )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不敢回家。

  • 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那时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______

    (2)一架飞机在天空中翱翔   ______

    (3)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______

    (4)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______

三、书写 (共1题,共 5分)
  • 8、读拼音,写词语。

    yōu   xián                  li            pào                              tái   tóu

四、现代文阅读 (共7题,共 35分)
  • 9、课外阅读

    燕子过海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大平洋上航行,我看见一群过海的燕子。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______ 轻松——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分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将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大海的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5】读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宁静—(   ) 深—(   )暗—(   )

    2第一句话用____的手法,写出了海底与海面的不同之处

    3这段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最后一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写出了它什么样的特点?(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中第_______句描写荷叶。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写出荷叶__________的特点。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

    5“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冒”能否换成“长”或“伸”,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

  • 12、类文阅读

    (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hào)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中秋节盛行于宋代,如,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的“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二)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四个重要的中国节日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清明节、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名叫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被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安抚汨罗江中的蛟龙。虽然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有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在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糯(nuò)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多种含有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1下列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是(   )

    A.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B.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2端午节是农历的(   )

    A.八月十五 B.九月初九 C.五月初五 D.三月初三

    3下列不属于端午节的习俗是(   )

    A.赛龙舟 B.观月祭拜 C.包粽子 D.挂艾草

    4下列与中秋节没有关系的传说是(   )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屈原投江

    5下列对文段(一)和文段(二)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 )

    A.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有龙舟竞赛、吃粽子、挂艾草等。

    B.主要介绍了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

    C.主要介绍了中秋节和端午节的来源及相关习俗。

    D.主要介绍了有关中秋节与端午节的传说。

    6想象人们过端午节或中秋节时的情景,写一写你们家过节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根据课文原文填空并作答。 14分[5+(6+2+1)]

    (1)一身   的羽毛,一对俊俏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这段话描写了燕子的 特点。

    (2)地球上的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没有

    ,自然也不会有人。

    写出这段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  

     

  • 14、阅读理解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①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问外婆!”“自己查爸爸妈妈的身份证!”②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1.仿照例子,写两个含有两个数字的词语。

    :四面八方 

    2.读文段,你知道继而可替换成接着一词;“七嘴八舌在选文中的意思是

    3.处画线句,孩子们的可爱体现在( )

    A.他们天真朴实,知道自己犯了错

    B.他们既难为情,又有了回报父母的意识

    4.处画线句,我懂得第二个热闹是指孩子们争说  给自己过生日的兴奋快乐;第一个热闹 想要给  过生日的高兴与激动。

     

  • 15、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先总写了_____________,接着介绍了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将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排序。(填序号)

    ①把原料浸在水里。 ②把浆晒干。③把原料剪碎或切断。 ④把浆捞出来。

    ⑤把原料捣成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3题,共 15分)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纸术的发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照样子,围绕画线部分将句子写具体)

    过年了,大街上可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晨起来,我呼吸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口语交际:(6分)

    写一条你最喜欢的广告,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六、修改病句 (共2题,共 10分)
  • 19、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小虾有一幅钳子。

    (2)早上,奶奶买回了母鸡一只。

    (3)龙一鸣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黄色的帽子。

  • 20、修改下面这段话。

    暑假里的一天,气候闷热。一会儿,天空乌云蜜布,刮起了大风,雷电紧跟着的闪电,震的窗户直响。雨下起来哗哗地,越下越大,向窗外去,远处的景物看不见了,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第七单元:最美的人

    题目:最美的XXX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书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