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
1.予人玫瑰,______。
2._________肯帮人,_________有人帮。
3._________锦上添花,_________雪中送炭。
4.花要叶_________,人要人_________。
2、生字组词。
永( ) 导( ) 靠( ) 购( )
永( ) 导( ) 靠( ) 购( )
3、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词(______) 景(______) 忆(______) 掉(______)
语(______) 影(______) 乙(______) 桌(______)
寓(______) 钱(______) 功(______) 买(______)
遇(______) 浅(______) 攻(______) 卖(______)
4、补充词语。
亡羊(_______)(________) 揠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力尽 终生(_______)(_______)
(_______)颜悦(______) 赏(______)悦(______)
眉开(______)(______) 自言(______)(______)
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____________(写三个)需 要你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字词。
(1)小毛虫要学会chōu 丝,为自己biān zhī
茧屋。
(2)大象的耳朵像shàn 子,màn màn
地shān
动。
(3)蜘蛛jué dìng 开一家shāng diàn
。
(4)青蛙想mài 掉烂泥塘bān
到城里住。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发现带火字旁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________)
【2】我发现“明”和“亮”意思相近,“明亮”的意思也和它们差不多。(_______)
【3】“周”“巨”和“团”都是三包围结构的字。(________)
【4】“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句话中的“特别”是“非常”的意思。(________)
【5】《小马过河》这篇文章中,小马最终蹚过了河,它明白了“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这个道理。(________)
8、下面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揠苗助长》告诉我们通过拔苗的方法能让禾苗长得更快。____
【2】《画杨桃》让“我”明白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样子是不变的。____
【3】《小马过河》告诉我们别人的经验都是对的,我们不用自己去尝试。____
【4】《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犯了错误及时改正还不算太晚。____
9、明辨是非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亡羊补牢中的“亡”指的是死亡,“牢”指的是牢笼。______
【2】《青蛙卖泥塘》一课中,青蛙照着别人的话去做后,舍不得卖了泥塘。______
【3】我们学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夜书所见》都是清朝诗人写的。______
【4】“煎、黑、煮”这三个字的部首都是“灬”,表示与水有关。______
【5】书本的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______
10、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枫树上的喜鹊》中作者是不喜欢看喜鹊的窝的。 (______)
2.古时候,贝壳被当作钱币,因为它很珍贵。 (______)
3.重阳节可以赛龙舟,吃粽子。 (______)
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
一只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自己出去捉虫子。她飞了一整天,回到家里,妈妈问她看到些什么。小黄鹂说:“我只顾捉虫子,什么也没看到。”妈妈停了停,说:“孩子,我们要做的事多着呢,可不光是捉虫子啊!”
第二天傍晚,小黄鹂又飞回来了。妈妈问她:“今天你做了些什么?”小黄鹂说:“我看到一只白头翁,他真可怜,已经老得不能捉虫了。我把捉到的虫子送给了他。我还到了森林医院,请来啄木鸟大夫,为邻居白杨树爷爷治好了病。回来的路上,我还看到一只小百灵鸟。她的歌声真好听,我跟着学了半天。我想,将来我也许会唱得比她更好听。”
妈妈高兴地笑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二天,小黄鹂把捉到的(______)送给了白头翁,请啄木鸟大夫给(______)治好了病,跟着(______)学唱歌。
(2)小黄鹂觉得白头翁很可怜,是因为(______)。
【2】妈妈第一次问小黄鹂看到些什么,她是怎么回答的?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3】读一读,哪句能体现小黄鹂不是第一次飞回来?在括号里打“√”。
(1)小黄鹂飞回来了。( )
(2)小黄鹂又飞回来了。( )
12、读短文,完成练习。
螳螂举着两把大刀,站在路边的草地上,好像在等候谁。
白兔提着篮子经过,对螳螂说:“我要去割草,借我一把刀好吗?”
螳螂说:“割草要用镰刀,我的刀不能用。”白兔走了。
绵羊来了。他长了满身厚厚的毛,对螳螂说:“我要剪去身上的毛,借我一把刀好吗?”
螳螂摇头说:“剪毛要用剪刀,我的刀不能用。”绵羊走了。
花猫也来凑热闹□对螳螂说□借一把刀给我好不好□让我把胡子刮掉□
螳螂急了,说:“刮胡子用剃刀。你一刮掉胡子,就捉不到老鼠了。”
花猫笑了笑,说:“知道,知道,看来你的刀不中用,丢掉算了。”花猫走了。
后来,飞来一只绿头苍蝇。螳螂举起两把大刀,“咔嚓”一下,把苍蝇砍死了。
螳螂的两把大刀多好呀!
【1】短文共有____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____自然段写花猫向螳螂借刀。
【2】在文中“□”处加上标点符号。
【3】螳螂站在路边等候的是( )。
①白兔 ②绵羊 ③绿头苍蝇
【4】“螳螂的两把大刀多好呀!”两把大刀好在( )。
①很威风 ②可以消灭苍蝇 ③可以借给其他动物
【5】读了短文,我明白了( )的道理。
①要乐于分享,不要小气
②干什么事就用什么工具
③不要随便借别人的东西
【6】给这篇短文加个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
①借刀 ②卖刀
13、快乐阅读轩。
小熊洗澡
从密林里走出一只大黑熊,是熊妈妈,后面跟着它的两只小熊。它们在河岸上走着,小熊可开心了!
熊妈妈停下来,突然叼起一只小熊的脖子,就往河里扔。小熊在河里尖叫着,四脚乱蹬。熊妈妈不理睬它,直到小熊洗得干干净净,才帮它爬上岸来。
另一只小熊好像也怕水,吓得撒腿就往林子里跑。
熊妈妈追上小熊,啪!打了它一巴掌,接着也把这只小熊叼起来,扔进河里。
这只小熊洗完澡,熊妈妈也帮它爬上岸来。天气虽然闷热,可是两只小熊刚洗完澡,痛快极了。熊妈妈带着小熊,悠闲地向密林走去。
【1】熊妈妈把小熊扔进河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只小熊撒腿往林子里跑的原因是( )。
A. 因为它怕水。
B. 因为它向到林子里找果子吃。
【3】小熊跟着妈妈悠闲地走进密林里,从此它们当再洗澡的时候,它会( )。
A. 会主动的洗澡。
B. 还会怕洗澡。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里一群( )( )的孩子,快乐得( )( )( )( )一样。
2.船夫高兴地喊:“起风啦!快挂帆吧!”只见风( )着帆,帆( )着船,像箭一样( )( )地前进。
3.在一次飞行比赛中,蜗牛( )( )( )( ),( )( )了所有的对手:( )( )、( )( )、( )( )……捧走了冠军奖杯。
4.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 )( )( )( ),摇头摆尾;老虎( )( )( )( ),东张西望。
15、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我A[大声疾呼 大失所望]。几百名高中学生,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B[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甚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4岁小女孩的全过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让我们的学生耳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文中A、B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3】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充文中第六自然段横线上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
1、台湾 有 在 祖国的宝岛 蝴蝶谷 一个 风景迷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上 叫 麻雀 不停地 在 一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萨沙 证明 用 行动 自己 的 不是 最弱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 在 春天里的 让 新 发现 吧 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根据提问给句子标上重音符号。
例: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谁睡在泥土里?)
1.妈妈叫我起床吃饭。(妈妈叫你起床干什么?)
2.孩子们去田野寻找春天。(孩子们去哪里?)
3.邓爷爷用心的栽了一棵柏树苗。(邓爷爷怎么栽树?)
4.我有个小秘密要告诉老师。(你的秘密告诉谁?)
18、句子我能写通顺。
1.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雨停了______太阳出来了______一条彩虹挂在天空______蝉叫了______
照样子,填一填。
(1)例:(高大)的山峰
__________的森林 __________的河流
__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__的田野;
(2)例: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李明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跑进了教室。
19、仔细阅读《弗朗兹的故事》这本书的目录(节选),然后回答问题。
1.根据书名《弗朗兹的故事》,我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这本书的第一章是《情急之下》,从第______页看起。
3.这本书从第102页至第131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这一章的内容。
20、看图写话。
提示:仔细观察图片,以“下雨了”为主题,说一说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