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方法我知道。
(1)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
(2)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
(3)放心吧,保你药到病除。( )
(4)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
2、单元回顾。
1.《桥》这一课向我们再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他把__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__留给自己,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2.《在柏林》一文中的老妇人反复数着的“一、二、三”指的是____________。
3.《回乡偶书》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部分城市别称
雾都______ 花城_____ 春城______
锦城______ 江城_____ 冰城______
4、读语境,结合拼音写词语。
1.今年xùn qī(____),这座桥被冲垮了。在当地政府的lǐnɡ dǎo(_____)和xié tiáo(_____)下,相关部门组织工人xiū zhù(_____)了一座新的大桥,jiě jué(_____)了交通中断的难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chēnɡ zàn(______)。
2.状状脱下xié zi(_____),打着chì jiǎo(_____),pínɡ wěn(____)地走在chénɡ bǎo(______)的围墙上。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能求得真知。
2.(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 )应该虚心向他请教。
3.在求知过程中,我们( )要勤学好问,( )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6、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描绘江南春天之景,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氛围。
B.前两句诗中所选的景物色彩明朗绚丽,花鸟山水相互映衬。
C.后两句诗中的“烟雨”将前两句诗中的所有景象融化其中。
D.后两句诗中的“四百八十寺”为实指,强调庙宇数量之多。
9、阅读材料《拥你入怀》,完成练习。
拥你入怀
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
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尽管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母女俩的生活还是经常徘徊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边缘。
如今,她要走了,女儿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把女儿留在这个世界孤苦无依,不如带她一起离开人世。
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了搅。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的。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
这天晚上,她早早上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她紧闭门窗,旋开了煤气阀。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就听见女儿喊她,“妈妈,妈妈!”
“怎么了?”她问。
“妈妈,我今天考试了。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
“真乖!”她差点哽咽出声。
□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而闪闪发亮□ 女儿撅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一角塞入喉咙,身子痉挛。她已经没法控制泪水了。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女儿声音迟疑了一下。
“妈妈不哭!”她急急忙忙地用枕巾拭泪。
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想哭,忍不住,那也得等我长到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
【1】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将画“﹏﹏﹏”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搂入怀里”在文中共出现_____次,从中我们可感受到这对母女间_____的感情,“搂入怀里”在文中起_____作用。
【4】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______,她为什么这样做呢?她当时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_,促使她改变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而且很优秀。
【5】请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10、请认真阅读“影视文化馆”的欢迎词,按要求完成有关题目。
欢迎来到影视文化馆,让我陪你一起回顾让人 rè xuè fèi téng(①)的《开国大典》,重温激动人心的开国宣告;在纪录片中领略yī wàng wú jì(②)的草原,经厉一次蒙汉情深的喜悦;在《鲁迅》中走进一个个“昏沉的夜”,了解受人ài dài(③)的鲁迅;跟随神舟十三号飞船,记录梦想的shùn jiān(④)……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的词语。
【2】文中加点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宣告
B.经厉
C.昏沉
D.记录
【3】关于影视文化作品,你一定有很多心得体会,下面哪一项的表述不恰当?( )
A.《小兵张嘎》中的小演员们高山流水般的演技,让观众纷纷点赞。
B.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汉奸军阀粉墨登场,中国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C.在看完《我和我的祖国》后,同学们内心汹涌澎湃,爱国热潮久久不能退去。
D.科班出身的梅兰芳,一开口便是一段技巧高超的唱段,柔婉的嗓音诉说着凄美的爱情。
【4】小瓯在影视文学馆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后,不禁感慨:“五位壮士_________________,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填入横线最恰当的是( )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位卑未敢忘忧国。
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1、阅读。
保护眼睛的忠实“卫士”
①一支登山队在雪山上艰难地攀登着,他们不时停下来休息片刻,环视那白雪皑皑的山峰和闪烁着寒光的绝壁。这一片千里冰封的白色世界是相当动人的。但人们都知道,这样的景色绝不可以尽情地欣赏,如果你想睁大眼睛饱览一下这银装素裹的美景,那皑皑的雪就会刺得你睁不开眼。时间久了,刺目的寒光不仅会使你头晕目眩,还会使你终身双目失明,这就是所谓的雪盲。
②你一定以为,造成头晕目眩的原因是雪地上的反光太强了,这样回答,并不完全对,强烈的反光固然刺目,但仔细分析起来,并不是所有波长的光都能引起刺目的效果。造成雪盲的罪魁祸首在于紫外线和白光中的一种绿光,它的波长为5500埃。紫外线可以伤害人的眼睛,强烈的绿光对眼睛的伤害力也很大,如果用几种同样强度但颜色不同的光去照人的眼睛,你会感觉绿光比其他波长的光(如黄光、红光、紫光)要亮得多。
③人们利用蒸镀的方法,使眼镜片覆盖一层薄薄的氯化镁薄膜,适当地掌握这个薄厚度,使紫外线和绿光在薄膜的两个反射面上反射以后,均产生干涉加强。因此,绿光和紫外线在反光中的比例加大,自然透过镜片的比例就减少了,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弱多了。
④为了同时使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得到反射加强,人们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制成多层干涉薄膜。薄膜的厚度、所选择的材料要根据反射加强的波长而定,就是多层干涉滤光片,它比单层滤光片的效果更好,
⑤登山运动员眼镜片上的这层薄薄的干涉滤光膜就像一对忠实的门卫,它们防守大门,把伤害眼睛的光拒之于门外,使眼睛能够长时间正常地工作。
【1】阅读第①自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雪盲”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地处高原的雪山上,紫外线和绿光都很强烈,它们对人眼有很大的危害。用什么办法削弱它们呢?”这是原文中的一段话,把它放在第______然段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最好。
【3】下面表述和原文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造成雪盲的罪魁祸首是紫外线。
B.如果用几种同样强度但颜色不同的光去照人的眼睛,会感觉黄光比绿光要暗得多。
C.多层干涉滤光片与单层滤光片的效果相差无几。
D.干涉滤光膜就像一对忠实的门卫,能把光拒之于门外,使眼睛能够长时间正常地工作。
【4】下面表述和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人们在雪地上头晕目眩是因为雪地反光强烈。
B.在镜片上覆盖氯化镁薄膜,绿光和紫外线在反光中的比例就会加大,从而可以减弱进人眼睛的光线。
C.将两种不同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可以使两种不同波长的光都得到反射加强。
D.登山运动员眼镜片上的薄膜厚度以及所选材料要根据反射加强的波长而定。
【5】“人们常常把两种不同的材料交替蒸镀在镜片上,制成多层干涉薄膜。”句中的“常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用波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图吞枣”的句子。
【2】选段中使用了哪些方法描写人物?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受到教育呢?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传统文化谱新篇》,完成小题。
传统文化谱新篇
【材料一】日前,国家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材料二】谈及传统文化,我们的印象可能是深邃的、厚重的。但是,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一定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则变成了网络上的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材料三】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一一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种: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而且还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1】下列不符合“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这一理念的是( )
A.《百家讲坛》
B.《中国诗词大会》
C.《舌尖上的中国》
D.《老歌歪唱》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国家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强调传统文化的推广必须改变其原有的形式,尤其应该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
(2)传统文化有时显得深邃、厚重。但并不是说它是单一的,文化的传播应该呈多元、丰富、包容的特点。( )
(3)传统文化的创新要接地气,可以改变表现形式,但是不能人云亦云,要守住底线。( )
【3】结合材料三,如果现在让你推广当地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下列采取的方式不恰当的是( )
A.举办曲艺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
B.融入多种流行元素,满足大众审美。
C.建立网络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D.借助电视等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
【4】你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个综艺节目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回答问题。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根据课文填空
( )的双唇 ( ) 的画笔
( )的微笑 ( )的嘴角
(2)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段话。
(3)解释词语。
耐人寻味:
(4)这一段具体描写了( )
A.蒙娜丽莎的创作过程,
B.蒙娜丽莎的喜悦和哀愁。
C.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
15、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按要求改写句子)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海龟用来孵化小龟的巢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任选一题写作)
(1)翻阅报纸时常会见到这样几个数据:中国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荒废;全球每年平均有1700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制成日用品;每年人类要将50多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些数据给你的心灵带来了怎样的震撼?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心声。
(2)街道上车辆乱停乱放,马路上行人随意横穿,小区里各种宠物随意游荡⋯⋯在我们的身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破坏了我们美丽的生活。就某种现象写一份倡议书,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不少于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