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善弹琴,人称( )
A.琴神 B.琴仙 C.琴圣 D.琴王
2、下列选项中对统计表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0年江苏某社区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单位:人)
A.愿意在体育方面消费,说明人们愿意为增强体质而锻炼身体。
B.有一部分人是在周围人的带动和影响下进行体育消费的。
C.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社交,说明体育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D.大部分人是出于主观意愿而积极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
3、下列哪些是泸沽湖的别称?( )
A.昆弥川 B.滇南泽 C.左所海 D.鲁窟海子 E.叶榆泽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和以往历届总统“少数人坚决支持,少数人坚决反对,多数人未置可否”不同,特朗普从当选起就是“一半人坚决支持,另一半人坚决不认“的平分秋色的格局。
②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表示,因为麦当劳不允许中信作为收购方沿用原名,就用了“金拱门”,结果这成了“2017年互联网上最炙手可热的一个营销”。
③在某公司年会上,《黄河大合唱》被人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恶搞。这是在过度娱乐支配下的道德沦丧,为了追求娱乐无所不至,这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④2018年初,电影市场上就跑出了一匹黑马,5天破5亿,10天破10亿,业内预计票房将超过20亿。《前任3》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电影业中铩羽面归。
⑤郑州铁道警察学校为防止学生作弊与打印店签下协议:不得给学生缩印5号字体以下的文字材料,目的是防止学生夹带小抄。这一别出心裁的举措颇受好评。
⑥鸡年最后一天,一只连续咬伤数人的金毛犬被警方棒杀于长沙街头。爱狗人士指责警方“虐杀动物”,支特者则认为,市民被咬报警,警方置之度外才是失职。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④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栖息/奚落 窒息/桎梏 处所/惩处
B. 卓越/笨拙 洁癖/偏僻 模具/模范
C. 衔接/船舷 磐石/罄尽 期颐/期年
D. 馥郁/赋闲 舟楫/编辑 分野/分际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
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2】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
【3】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4】(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2)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智行德能颇高的成功人士,还是宠辱不惊的宋荣子,乃至御风而行的列子,都“有所待”。“____,____,____ ”,这样的人还需要凭借什么呢?
(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 ”两句,叙写了自己历经苦难,目前屋漏床湿,难以入睡的情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向身边有长处的人学习,因“______________ ”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几句来来表现桃花源人与世隔绝时间之
久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阐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进一步强调国君要慎待百姓。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一句,与其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两句用意相似,都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向往。
(3)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古代诗人常用“沧海”的意象,表现宽阔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比如“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的处境艰难,没有亲戚帮助,只能事必躬亲。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产生了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3)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借助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来咏史怀古,寄托情感,写下了很多千古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经杜甫旧宅
(唐)雍陶①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注)①雍陶: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1】(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开门见山,诗人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蜀地的生活,由景及人,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 颔联对仗工整,诗人感慨只见旧宅,不闻新诗,“旧宅”“新诗”形成对比,寄寓了诗人的慨叹。
C. 颈联中“尽”“迟”二字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作者对鸥鸟无情、马步迟缓的恼恨之情。
D. 尾联写“山月”本就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诗人寓情于无情之物,又故嗔其无情,语奇而意深。
E. 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杜甫旧宅荒凉、缺少生机的特点,全诗欲扬先抑,诗人情感一波三折。
【2】(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拳而土易 易:更换
B.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滋长、繁殖
C.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勖:命令
D.故病且怠 病:穷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请以战喻
B.根拳而土易 蟹六跪而二螯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其孰能讥之乎
D.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因击沛公于坐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2)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排球是一个团队项目,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各司其职。1981年到2019年,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女排三大赛上夺得冠军。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搭建出近乎完美的中国女排团队。
材料二: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
……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
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
……
同圆“飞天梦”,这是一个团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女排、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给你带来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用于学校周一升国旗仪式上的学生代表发言。
要求:综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