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同学所记录的一节历史课笔记(部分),这节课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2、“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这一制度”是指: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
D.一国两制
3、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B.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C.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4、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大连——重庆——浦东——成都 B. 浦东——大连——重庆——成都
C. 大连——浦东——成都——重庆 D. 大连——浦东——重庆——成都
5、据统计,1958年我国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当年钢产量达到1070多万吨,超过了原定生产指标,但其中至少有300多万吨不合格的土钢和杂钢。该项运动的开展
A.推动了钢铁冶炼业高质量发展 B.挫伤了农民恢复生产的积极性
C.造成了大量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D.提高了铁矿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6、遵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陆续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其中维吾尔族聚居的自治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宁夏
7、抗美援朝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是( )
A.彭德怀 B.黄继光 C.焦裕禄 D.王进喜
8、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是在哪一年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9、2014年12月22日-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习近平表示,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保持了繁荣稳定大局。澳门的繁荣与稳定说明了(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澳门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C.澳门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我国完成了和平统一大业
10、造成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依据当时的国情
②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③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
④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1、因为原子弹研究是国家机密,有这样一位专家,他一直脱离世人的视线,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终于积劳成疾,直到逝世才被人民所熟知,他是( )
A.钱学森
B.王明健
C.邓稼先
D.王怀民
12、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是古代各个文明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项属于和平交流
A. 布匿战争
B. 马可.波罗来华
C. 希波战争
D. 亚历山大东征
13、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共同纲领”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4、美国陆军官方战史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这表明这场战争 ( )
A. 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B. 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新局面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5、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6、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8.2%,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生产资料(即重工业)投资占88.29%,消费资料(即轻工业)投资占11.2%。由此可见,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优先发展( )
A.农业 B.商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17、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从以下图片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8、1973年,他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他是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杨振宁
1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如果对这场战争的结局写一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
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③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④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侵略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材料认为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几千个外国人就可以攻下中国的首都
C.100多年来我们一直被列强割地赔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1、《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2、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程: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的高潮。
(2)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政策,实现了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5、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6、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27、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29、中共一大提出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
30、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31、举例我国的五个经济特区
32、中国梦是指
33、问答题
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如何?这一实践的成功有何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回答,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实行了什么民族基本政策?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
材料三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谈谈你对如何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认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拟定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