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说明( )
A.德治具有感召力,比法治更重要
B.法治具有强制力,比德治更重要
C.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可相互替代
2、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市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要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这启示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要坚持以我为主,摒弃外来文化
C.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D.要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3、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由此可知,中国书法(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具特色、一成不变
C.薪火相传、领先世界
D.吸收外来,名扬世界
4、2022年以来,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加快建设“巴事办”APP,着力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和企业办事“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这有利于( )
①推动机构改革,扩大政府权力②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良性互动
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④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是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分析,其中有待商榷的是(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新一轮消费助力券发放→提振市场经济→助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
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维护公平正义
④应对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放开三孩生育政策→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厉行法治对政府的要求是( )
①严格.文明执法,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②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治理共同发挥作用
④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綦江区政协媒体委员工作室筹建于2023年5月,充分发挥媒体委员作用和媒体平台优势,以“新闻+协商”等为引擎,以“有事好商量”为主轴,创新搭建“云端”学习、“云端”协商、“云端”展示和“云端”直播4个联系服务平台,精准服务媒体用户圈和朋友圈,打造具有媒体辨识度的綦江政协工作新品牌。这表明( )
①“有事好商量”为主轴,因其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云端”协商为求同存异、充分协商提供了新途径
③打造政协工作新品牌有利于人民更好地参与民主决策
④筹建政协媒体委员工作室有利于落实我国的政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小磊的爸爸从农村到某城市打工,该企业没有与小磊爸爸签订劳动合同。几个月后,小磊爸爸在劳动中受重伤,老板给了一点医药费就再不问事。没钱打官司的小磊应( )
A.到法院申请减免诉讼费用
B.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C.放弃打官司,不了了之
D.到律师事务所请求律师免费为其打官
9、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突出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和平有渴望
10、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十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十年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举行这一仪式旨在( )
A.铭记英烈,学习英雄品格
B.勿忘历史,争做天下英雄
C.珍爱和平,争取民族解放
D.学习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1、2023年4月26日,中国将1500余名同胞安全撤出战火纷飞的苏丹,演绎了一场现实版的“万里归途”。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已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B.共同富裕的目标已经实现
C.已成功进入民主型国家行列
D.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12、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非凡成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氨-3等离子体作为燃料的“人造太阳”、利用“中国天眼”探测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这些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在科技领域( )
A.领跑世界,已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B.还有许多卡点瓶颈亟待突破,创新能力提升任重道远
C.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D.变革科技创新理念,谋取以理论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13、2022年3月25日,山东援疆项目喀什至临沂首列货运班列在喀什火车站驶出。货运班列的开行可构建“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铁路物流大通道,对于喀什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口援疆( )
①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走向深入
④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3年12月5日,云南省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在玉溪市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志愿者们开展爱心义诊、免费理发、急救培训、书画赠送、法律宣传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热心市民积极参与。中学生向这些志愿者学习,应该( )
①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放弃学校学习,热心参与志愿者服务
③心系国家社会,逐渐养成亲社会行为④热心帮助他人,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6、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智能导光系统通过屋顶的210根导光管,将室外自然光引入场内,每年可节约10万度电。杭州亚运会的相关设计主要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和协调
B.绿色和开放
C.创新和绿色
D.协调和共享
17、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法律保障。由此可见( )
①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公平正义
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法治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2023年安徽省政府实施50项民生实事,从促进就业、社会救助、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卫生健康、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体服务、城乡建设、公共安全等十个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这些民生实事共同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开放
B.绿色
C.创新
D.共享
19、深圳某社区创新“居民说事”制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下图所示为“居民说事”的主要流程。这一制度体现了( )
①人民能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②民主的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
③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 ,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
A.重要环节
B.重要力量
C.重要保障
D.重要形式
21、请对下面的观点进行辨析:“只要发展经济,就能实现中国梦”。
22、2018年7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强调,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利益交汇,我们要把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就如何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下列两位同学各自发表了感想。
甲:复兴中华民夙愿,中国道路助实现。
乙:凝心聚力促发展,接力奋斗做贡献。
23、辨析题
同学甲说:经济建设很重要,基本制度需坚持
同学乙说:全面小康近期目标,共同富裕要早实现
24、 习近平同志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绿水青山”是我们人类加强哪个文明建设?坚持的国策是什么?
(2)当代中国发展共识是什么?
(3)同学们,你对习近平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有何感想?
25、初三学生王某有写日记的习惯,其日记经常被同学和父母偷看,为此他经常责怪父母,也常挨父母打骂。同学给他起了不少外号,如“三只手”、“王八”,后王某辍学在家,结伙斗殴、持刀抢劫而锒铛入狱……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王某哪些权利受到侵犯?(写两个)
(2)谈谈王某经历给我们同龄人带来的启示。
26、[践行宪法](12分)
材料: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1)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6分)
(2)请你在宪法日写出一个宣传宪法活动的形式,并说出宣传活动的体会与收获。(6分)
27、学生小秦在本周做出了如下图的行为,请你回答:
(1)小秦的行为是行使哪一政治权利的表现?
(2)小秦的行为是在贯彻落实我国哪一个新发展理念?
28、(民族精神我传承)
2020的春节是14亿中国人最难忘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逆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驰拨:84岁的钟南山没有我豫前往武汉;全国各地一支支医疗队伍义无反顾奔是“战场”;成千上万的劳动者齐心协力,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建成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在极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编织出一张覆盖14亿人的疫情防控网。“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就是抗击疫情中最美逆行者的共同心声。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抗疫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学习最美逆行者身上的精神,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