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视《国家宝藏》节目让古典文化不仅“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更引得网友在视频弹幕中发出“此生无悔人华夏”的感慨。这表明坚定文化自信必须( )
A.努力践行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B.继承革命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D.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传承发展
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善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把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深远意义。此法( )
A.是一部良法,能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稳步推进
B.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C.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D.填补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法律制度体系的空白
3、经过长期努力,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A.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B.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C.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在搜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举措”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有四个小组进行了展示。你认为下列展示的内容符合主题的是( )
①2023年1-7月,全国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6万个,惠及居民795万户
②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大力营造返乡创业氛围,让更多青年农民扎根农村创业
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④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我国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同比增长5.5%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西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凝聚力明显增强……这些变化说明( )
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西藏自治区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权
③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④各少数民族都具有相同的风俗习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充分体现了( )
A.联合国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力
B.联合国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力
C.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D.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冲突性
7、以下是立法法的修订过程,从中可以看出( )
2021年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订工作,将针对立法法展开合宪性审查。 | 202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正式公布,通过中国人大网,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 |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并于2023年3月15日起实施。 |
A.立法法关系到整个立法活动,是我国的根本法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
C.司法机关科学立法,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化进程
D.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我国坚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加快出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发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下列举措能直接为此助力的是( )
①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③减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④商家减少过度包装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下表是近五年我国总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数据。这反映出( )
年份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全国人口(单位:万人) | 140541 | 141008 | 141212 | 141260 | 141175 |
自然增长率(单位:‰) | 3.78 | 3.32 | 1.45 | 0.34 | -0.60 |
A.人口众多,老龄化
B.我国重视人口问题
C.人口增速持续放缓
D.四孩政策势在必行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下列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小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小萱: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③小苏: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小华: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但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绩,许多人就想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这警示政府要( )
A.求真务实,关注工作实效
B.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C.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D.全民守法,强化规则意识
12、关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示理解正确的是( )
A.①根本政治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①民主管理②民主选举③协商民主
C.①当代中国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③时代精神
D.①中华文化②中华传统美德③尊老爱幼
13、“丽香铁路正式通车!”2023年11月26日,C9518次“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列车满载各族群众的美好希望,从香格里拉站驶向雪山、草甸、森林,串起城市、乡村和田野,迪庆藏族自治州从此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这有助于( )
①促进西藏各族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建立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④保障迪庆人民的所有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七号”,代表中华民族叩访“天宫”的虽然只有二十位航天员,而为这些航天英雄搭建“天梯”的人,又何止万千!几代航天人奋斗拼搏凝聚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 )
A.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B.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
C.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D.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5、换灯泡,修电表,修电器,通马桶……365天“在岗”,24小时开机,被100多位孤寡老人当成“亲儿子”,完成2.5万个小时志愿服务。作为扎根基层一线的电力工人,钱海军用23年的执着付出,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成为老百姓最信赖的“点灯人”。钱海军用行动( )
①诠释了敬业创优,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②弘扬了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友善的价值准则
④是凡人善举,传递了人间大爱,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的时代风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中体现了公民拥有较强民主意识的是( )
A.积极参与社区反电信诈骗的宣传活动
B.密切关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赛事进程
C.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道路拥堵问题
D.踊跃报名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并为班级争得荣誉
1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这些要求( )
A.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B.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C.有利于公民依法行政、积极参与、主动监督、献计献策
D.有利于推动政府规范司法权,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8、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对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②绿色转型,不产生任何废物
③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④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2023年2月8日,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主办的“艺海丝路——纪念‘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十周年特展”展出近120件展品,其中有中国的“飞天斗笠碗”,有来自以色列的现代3D打印金属艺术花瓶,有来自伊朗的特色金属铜雕......近120件展品能让观众感受到( )
A.文化多样性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
D.生物多样性
2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下列能够体现出“一家”的有(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④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雾霾天气频现,使人深深忧意,也让PM2.5成为一个热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内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2012年2月29日,国家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增加了P2.5监测指标。
甲:国家监测有新标,空气质量定提高!
乙:防治污染最重要,全民行动才有效!
22、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看到条件艰苦的兰考,他在日记中写道“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他为兰考全情付出甚至生命,在人民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历久弥新。2017年,兰考脱贫,焦书记当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所以有同学认为:“兰考已脱贫夙愿已完成,新时代没有学习焦裕禄精神的必要了”。
请你对此观点进行分析。
23、 《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咳嗽、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自觉佩戴罩;携犬出户采取束犬链(绳)等安全措施,即时清除犬只粪便;不以发帖、跟帖、评论、人肉搜索、智能换脸、智能变声等任何方式侮辱、诽谤他人……据此,有人认为:“文明行为促进社会文明,文明社会构建依靠条例比依靠道德自觉更有效。”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上述观点进行辨析。
24、文明与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什么基本国策?什么发展理念?
(2)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坚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坚持这一道路?(至少3点)
(3)请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写一条宣传标标语。
2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在中华美德建设方面,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到身体力行?
26、【建设经济】(6分)
材料: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一是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化到创新驱动。
(1)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是什么?(1分)
(2)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我国要坚持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济制度分别是什么?(2分)
(3)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口号?(1分)
(4)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你准备付出哪些行动?(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就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
(1)“炎黄”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炎黄”的事迹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
(3)弘扬“炎黄”精神,我国应该坚持落实哪一治国方略?
28、材料:2018年,是值得我们隆重纪念的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求索,40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人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传统“禁区”,闯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已经迅速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1)大事回顾:请你列举至少两件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2)假如让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做一个调查,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调查?
(3)学习了改革开放的知识,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你有什么感悟?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能为不断推进改革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