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论被吴正戈举报的人有多少被查处、有多少被判刑、被起诉,或许难说是法律意义上的“后果严重”。
B. 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情报没有共享造成的,导致嫌疑人大摇大摆进入美国作案。
C. 很多人担心,校园道路向社会开放后,校园宁静的氛围将会被打破,校园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学校停车难的问题更将进一步突显。
D. 从20世纪70年代起,越南就把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来源,并通过与外国公司合作,研发南海油气资源。
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8年赣州第三届文化惠民周活动期间,将有17个类别27个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陆续呈现,为赣南人民送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
②某些网络媒体,对有价值的、充满正能量的新闻材料无动于衷,却爱报道明星的花边新闻,对其大做文章,笔走龙蛇,这一行为引起了民众强烈的反感。
③在小学低年级时,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经常写错别字不以为然,不加提醒和指导,长期下去,孩子恐怕真就会成为“白字先生”了。
④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传统工艺,虽然十分优秀,但因为环境封闭、后继无人等,最终落得失传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⑤面对发展好的学校,我们应该虚心向其学习,最开始可能是邯郸学步,但时间久了,悟出了办学的精神和真谛,也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⑥莱州市的掖县公园内有一务名人大道,十九位古今莱州名人的塑像伫立左右,其中有一座邱丕振的塑像,他毁家纾难为革命的故事感动了许多莱州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在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昨日走在火车站附近的周先生突然被一名女孩拉住胳膊,称他偷了自己的手机,________的周先生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请警察主持公道。
②即日起,贵州省多台ATM机已具备通过冠字号码查询辨识人民币真伪功能,这就避免了客户在ATM机上取了假钞而________的情况。
③在昨日上午的座谈会上,省公安厅厅长打断了某派出所所长的汇报,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这位所长似乎没准备好,________。
A. 张口结舌 有口难辩 百口莫辩
B. 百口莫辩 有口难辩 张口结舌
C. 张口结舌 百口莫辩 有口难辩
D. 有口难辩 张口结舌 百口莫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僻远了。学校在村东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上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早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说:“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毛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说:“钱呢?”
有一天放学后,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
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且是一人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给她卧了两个鸡蛋。返回学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清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忙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急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动,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瘦,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耗子不敢出来了,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又嫁了人……”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孙爷爷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水浒传》里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在辽西大山深处支教的故事,在那里老人和儿童留守是常态。
B.教室里常出现老鼠,村主任拒绝了“我”用水泥把教室地面重铺一下的请求,因为村里太穷了。
C.小秋要帮“我”打老鼠,“我”带她回住处给她做饭,“还给她卧了两个鸡蛋”表现了“我”对她的怜惜。
D.“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发呆”,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使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C.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第六只大老鼠,是因为可怜那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写小秋的身世埋下了伏笔。
D.“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
【4】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与小孩都生活幸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穷其一生追求美政,在《离骚》中说虽然人各有所乐,但“________”,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有21年了;接受先帝遗命以来,“____________”,就怕不能完成使命,损害了刘备的英明。
(3)我国历代文人中大多数都具有忠君爱国的情怀,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写了将士为报答君恩,甘愿血战到死的决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对暮色中春花飘零景象的感叹;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他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难宁。
(2)庄周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以水和船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有大为必须有大凭借的道理。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形迹;多“____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士大夫之族在择师中存在的思想误区。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一句,曲折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开山劈岭、征服自然的雄伟气概;而“_______”一句则描述了突破疏导险阻、秦蜀两地相连的情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斜视庭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连孤松,都寄托着陶渊明的高洁之志。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寻访,发现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春日花间偶集示门生①
[明] 王阳明
闲来聊与二三子,单夹②初成行暮春。
改课讲题非我事,研机悟道是何人。
阶前细草雨还碧,檐下小桃晴更新。
坐起咏歌俱实学,毫厘须遣认教真。
[注]①本诗创作于王阳明被贬贵州,居住在农场镇时。②单夹:即夹衣,比棉衣薄的衣服。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颔联表现的诗人形象与韩愈《师说》中倡导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是基本一致的。
B.诗中写道“阶前细草”和“檐下小桃”及标题中揭示的花木,都表现了面对春末盎然生机所产生的欣喜。
C.诗中最后说,授课时学生应正襟危坐,即使是细如毫厘的小事,也要认真探寻。
D.全诗借景、借事抒情,表现了师生积极求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又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沈鲤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B.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C.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D. 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阙是指正处在服丧期,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足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B. 中官是古代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之官,也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各设正一人;有时也星位或星区名;另外,中官还是“宦官”的别称。
C. 讲筵一般是指讲学讲经的处所,有时候也特指天子的御前讲席。筵是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
D. 冠婚指冠礼和婚礼,冠礼表示男女育年至一定年龄,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天子诸侯,多提早行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鲤富有远见。当叛贼占领归德又西逃后,他叮嘱驻守大臣一定要严加防备,以防叛贼再次来袭。不久,叛贼果然又来了,但看到城中有防备,就离开了。
B. 沈鲤关注民生。皇帝担心旱灾想要派遗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认为此举会给带来负担就建议下令停止祈祷,皇上赞许并接受了他的提议。
C. 沈鲤忠君爱国。他退休回家上书感谢皇恩时不忘陈述时政流弊,当皇帝派人到他的家里的时候,他上奏感谢的同时仍旧不忘谈论时政要务,关心国家安危。
D. 沈鲤耿直光明,他的老乡是主考官,他没有去拉关系,他为官讲学的时候也不结交权贵。沈一贯称病在家,奏章多在家里拟定,沈鲤认为这是不符合常规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
(2)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谁能把他们赎出来,谁就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给他的赔偿金。
子路曾经救起了一名落水者,那人为了感谢,送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时隔两千多年,古人的做法仍然启迪着今人。高三(1)班举行班会,同学们围绕这个故事展开讨论,有人赞同子贡的做法,有人赞同子路的做法,有人认为子贡、子路都有自主判断和自由选择的权力。
你怎么看呢?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