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贵州省高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轻浮放荡)

    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道路)

    C.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如今有谁摘(忍受,经得起)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 乃纵反间于燕。

    C. 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龙(   亲(   儿(yāo   便宜行事(biàn

    B.tāo   花(cuán   美人   面如粉(

    C.洗(guàn   尘(   烟眉(juàn   镶着银(zàn

    D.duó   泪(shì   袄(gèn   根祸胎(niè

  • 4、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西方的人文学和人文主义基本上是反自然和反宗教,对自然有侵略的倾向,对宗教不闻不问。但儒家所代表的人文学要求人类既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又要与宗教保持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它的内涵比较宽广。比如儒家的金玉良言,包括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观念正逐渐被西方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最朴实的伦理。当今世界各地出现的生态环保危机表明,人和自然的关系要重新厘定。儒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A.不闻不问 B.相辅相成 C.金玉良言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战狼2》虽然采取的是美国队长式的英雄主义叙事方式,但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虚拟的故事,而是中国近年来海外撤侨的真实事件。

    B. 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词藻,虚伪矫饰。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C. 为迎接2018平昌冬奥会,运动员们正进行赛前训练,但教练指出,不适当地加大运动量,会导致运动员体能下降,影响比赛成绩。

    D. 河北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目前,省有关部门已经召开工作部署会,力求统一思想,试点先行,超前谋划。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①“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这些惊世之作出版之际,我要为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②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③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询这两条华厦民族母亲河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决定和大坝工程抢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史遗存,以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么?然而,历史使命都是心甘情愿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他用这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④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⑤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在三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已是长江之子。⑥同他对座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⑦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的了。

    ⑧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厘米凹槽的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崩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⑨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

    ⑩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么?

    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虔敬的境界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同时,这些出自于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对山花烂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的巨石的刻画,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呼叫、欢笑与呜咽。如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们从哪里能获得如此绝伦的视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出声地赞叹:这才是长江、三峡!

    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

    他已经是长江人的代言人了。惟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自2000年11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历史人文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它乡,最重要的是,长江由“江”变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何处再能见到“大江东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话了!

    然而,上苍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劳其筋骨,以生命之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切的、立体的、完整的三峡——三峡之魂!

    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峰全做到了!

    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值。因为,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因而流泪,并为此感到哀伤。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云峰在作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整”,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外在的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起,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生情理上的共鸣。

    【3】第②段在文中有计么作用?

    【4】文章最后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你认为那云峰的意图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把满天飞雪的西北边塞风物比作绚丽多姿的江南春景,唤起蓬勃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现了秋天客居他乡的悲伤心情。

    (3)苏轼《赤壁赋》先正面描写洞箫声音呜咽、不绝如缕,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音悲凉。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古代诗歌使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海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2)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远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表达屈原向往美德,纵死不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证明。

    (3)《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去请教老师,这种“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叙述之后,大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这两句诗常被用来表达有相似的伤感经历的人一见如故时的感受。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拂晓行船所见,生动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⑵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⑷垂死:病危。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B.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C. 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D. 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2全诗以景结语,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钟五鼎不为属 厌:厌恶

    B. 歌舞靡曼不为 淫:过分

    C. 适吾情则 游:游玩

    D. 目不佳冶之容 耽:沉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 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 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4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谣言在媒体上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是由来已久的非典型科罗那病毒,吸烟、喝板蓝根、熏醋、吃抗生素、饮用高度酒、盐水漱口等方式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戴多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双黄连口服液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等。央视对此一一辟谣。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有随时发布消息的自由,每个人又时刻被真真假假的消息包围着。

    你对虚假信息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学校将举办一场关于“提高媒体素养”的专题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