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
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
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
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C.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D.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智能互联是未来发展大势,人工智能的兴起也属必然。①值得注意的是,它②有待完善。随着数据规模的迅速提升,人工智能美好愿景③会受制于相对不足的计算能力。④ ,在认知判断和情感表达上,人工智能研究⑤ 刚刚起步,⑥ 其中还涉及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人工智能向前推进,还有很多理论和基础研究工作有待解决。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舟遥遥以轻飏 策扶老以流憩
B.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D.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5、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悄然/悄声细语 刊载/三年五载 与会/与人为善
B. 省亲/不省人事 鲜红/鲜为人知 妥帖/俯首帖耳
C. 宿愿/宿将 宁静/息事宁人 抢球/呼天抢地
D. 蒙骗/瞎蒙 责难/不幸遇难 靡丽/靡靡之音
6、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在鄱阳
范晓波
我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时看见某个熟悉的路牌,就打转向灯顺势拐过去,因为它指向鄱阳。离开鄱阳县城二十多年,我无数次重演以上“即兴之举”。
爸爸和妹妹住在城里,几个亲友住在县城四周。于我而言,他们是情感吸铁石,但他们又不是我去鄱阳的全部理由。
每次妹妹问:晚饭想吃点什么?我都回答:炒粉皮子。然后车刚进城,粉皮子就等在路上,妹妹端着它,从车窗递进来,然后一车人都兴奋起来。藜蒿炒腊肉、鲇鱼糊、春不老煮黄芽头、柘港豆腐、水菜煲……鄱阳的吃食,细数起来真是让人口舌生津。还有独特的糕点葱酥饼,一咬就掉碎屑,面粉、猪油、葱、糖、盐杂糅在一起的口感,很独特,尤其是刚出炉时,软软热热的,我一口气能吃四块。早晨吃稀饭时,我偶尔还会怀念油条包麻糍。这种把油条的酥脆和麻糍的软糯融为一体的早点,体现了鄱阳人对美食文化的独特领悟。
舌头上的记忆就是这样顽固。不管离开鄱阳多久,我最喜欢的食物还是这些。
作为鄱阳湖边的古城,鄱阳的气味也是特殊的。
首先是水的气味。宽广的昌江流经鄱阳城奔向鄱阳湖,在城里留下韭菜湖、青山湖、土湖、东湖、球场湖五片湖。可以说,鄱阳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湖水在晴天蒸发出的腥甜味,雨天浮泛的铁锈味,弥漫在当地人的每一寸生活空间。每次去鄱阳,傍晚时分,我总要到城西的圩堤和高门码头散步。一边走着,一边寻找小干鱼被阳光暴晒又被雨水浸泡后的独特气味。有时一个人在河边站着,当河水既腥又甜的气味湿漉漉地涌来时,全身都感觉到了畅快。
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摊上,传来几声用方言喊的招揽顾客的吆喝声,我便会跟着那声音走回从前。
县城讲方言,因为多是本地人。我虽然也留恋县城的美景,却不想被方言所代表的小城生活所固定,二十多岁时总是向往着远方。
我先后在县城的中学和报社工作,业余写散文、小说和诗歌。我总爱骑着山地车在一些人少的场所游逛。芝山,西门圩堤、高门码头……我的足迹在这些地点之间来回穿梭,不断在心里构思一条远行的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一个冬天,某个大雪飞扬的日子,我终于登上一艘只有两三位客人的客轮,离开了鄱阳县城。
只是没有想到,回归会发生得那么迅速。2000年夏天女儿出生,在我的父母家住了约一年。那段时间,我几乎每个周五都要坐五六个小时的大巴或夜班船回鄱阳,周日晚上又原路返回。那些奔波却又温馨的日子,迄今回忆起来都很幸福。
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和鄱阳这座城之间复杂的情感交织。以至于后来每次在南昌街头听到有人说鄱阳方言时,我都会眼中一热,忍不住多看人家几眼。在外地旅行,遇到讲鄱阳方言的一家人,总会不知不觉跟着他们多走一段路,虽然从不上前搭腔,心里却有种小小的满足感。
妈妈去世后,我有次去鄱阳,在东门口大街见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弯腰买菜。她身材微胖,和妈妈差不多,穿的羽绒服也是妈妈喜欢的款式。我凑过去听她和小贩砍价,当熟悉的方言传到耳朵里时,眼泪顿时热辣辣地涌起。
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高铁的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县城居民增至近三十万,其中十万是流动人口,城区面积、店铺数量也比二十年前翻了几倍,就连被水葫芦和绿藻掩盖多年的内湖也开始苏醒。挖掘机们正日夜加班,准备把五个内湖串联打通,让它们变成活水流向鄱阳湖。
只是,不管鄱阳这座城的外表怎么演变,我总能以味觉、嗅觉、听觉为触手抓住它的本质。而对于我来说,不管离开鄱阳多久,不管走到哪里,吃得最爽口的还是那些食物,闻得最亲切的还是那些气味,听得最温暖的还是那些声音。
最近一次去鄱阳,住在父亲独居的中学老宿舍楼里。屋子里充塞着老家具、旧衣物、书籍等。妹妹尝试着偷偷把那些旧物清理掉,让房间更洁净舒爽些。父亲发现后连忙制止:“我就是想看着它们过日子,不行吗?”在父亲心中,那些物件虽然老旧,却有着特别的情感价值。
有天深夜,我在一只旧皮箱里翻到在鄱阳工作时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接着睡觉时居然梦见了那时县城街头的梧桐树,以及父母在厨房一边听收音机一边交谈的情景……
第二天一早,我被斑鸠叫醒。在晨光里,我忽然有种幻觉,似乎自己从未离开过鄱阳。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无数次顺势回鄱阳的事说成“即兴之举”,而且用引号强调,暗示这种“即兴”仅仅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
B.作者列举了家乡多种美食,又把糕点葱酥饼的口感说得极具体,赞美了家乡的美食文化,顺势为家乡发展旅游业作了非常好的宣传。
C.作者之所以听一位大妈和小贩砍价,原因有二:她像自己的妈妈,可慰自己的思念之情;她说的是方言,可满足自己听乡音的愿望。
D.作者说随着公路修建和高铁开通,“鄱阳城里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既有对家乡飞速发展的欣慰,隐隐也有对方言式微的遗憾。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采用了插叙手法,使今昔事件相交织,内容显得十分丰富;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叙述则简洁,描写则生动,议论则情意动人。
B.本文完美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题目“心在鄱阳”是神,文中妹妹送粉皮子、女儿出生、美食文化、乡音、气味等内容都是形。
C.以“吃得最、闻得最、听得最”引出的一组句子,运用了夸张兼排比的手法,对上文内容作了总结,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之情,读来气势酣畅。
D.文章不同内容之间多有过渡,比如“这时,如果沿河路夜宵摊上”一段,前承“气味”,后启“声音”。这种句子使段落之间衔接十分紧密。
【3】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似乎“从未离开过鄱阳”?
【4】文中叙述最近一次去鄱阳看望父亲的事,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王风·采葛》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屈原用来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指出“合生取义”的美德具有普遍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处补写出诗文原句。
(1)过蒙拔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开门见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时空角度着笔,将老病孤愁的情感融入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____,____”两句给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2)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晁冲之①
忆昔西池②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①元祐年间党争剧烈,晁冲之受到牵连,被迫离京隐居。当年诗朋酒侣亦均遭困厄,天各一方。②西池:在汴京西郑门西北。宋时为贵族游赏聚会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两句回忆往昔与好友欢聚的场面,种种乐事都浓缩在“多少”二字中。
B.“别来不寄一行书”写出昔日朋友星离云散后音信断绝的现状,有着无尽的感伤。
C.“寻常”二句暗含假设语气,设想再见好友的情况,以此表达久不联系的生疏感。
D.本词由往时欢聚写到今日分离,再由分离写到梦思,可谓层层转进,匠心独具。
【2】许昂霄《词综偶评》评论“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二句:“淡语有深致,咀之无穷。”请对此进行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菑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齐中御府长信病,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二十日,身无病者。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酒召客,召意。诸客坐,未上食。意望见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宋建曰:“然。前黄氏诸婿见建家方石,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意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病愈。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意往过之,告曰:“公病中热,石之为药精悍,亟勿服。”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意曰:“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乃可论。”其医术精妙大抵如是。临菑人宋邑学术于意,意教以五诊。济北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意教以案法逆顺。高永侯家丞杜信,喜脉诊,来学,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或问之曰:“诊病决死生,能全无失乎?”意言:“治病人,必先切其脉,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治,时时失之,意不能全也。”
(节选自《史记·仓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B.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C.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D.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太仓长是官名,汉代时齐国设置此官职,掌管仓谷事。太仓是古代京师储谷的大仓。
B.扁鹊是春秋战国名医,与华佗、张仲景、葛洪、孙思邈和李时珍皆为中国古代名医。
C.五诊是中医诊断五脏病症的脉法,即望、闻、问、切、感,其中感诊属于五诊之末。
D.太医是指封建社会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统治阶级服务的医生,后世也叫御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于意拜师学医,医术颇为高明。他年轻时就喜好医术,后来又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阳庆学习医术。三年之后,为人治病,预断死生,多能应验。
B.淳于意凭借医术,治愈多种病症。齐国名叫信的中御府长的热病,齐王后的弟弟宋建的腰痛病,齐王名叫遂的侍医的中热病,都被他治愈了。
C.淳于意医者仁心,广泛传授医术。他教给临菑人宋邑察看脸色诊病,教给济北王的太医高期和王禹脉法,教给菑川王派遣的太仓马长按摩的手法。
D.淳于意医病审慎,讲求精心切脉。他认为在医治病人时,一定先为他切脉后才去医治。否则,所断定的死生时间及能否治愈,也往往会出现差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
(2)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乃可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深圳一名9岁女孩,乘坐电梯上行时,突然遭遇电梯下坠。她马上按下所有按钮,电梯从19楼渐次滑至1楼,女孩安然无恙。
材料二:
江苏一名13岁的男孩,独自在家时遭遇火灾。看到客厅冒烟,他立刻躲进卫生间,将淋浴打开对准门缝喷洒,防止明火蔓延,同时大声呼救,最终被消防员安全救出。
材料三:
日前,江苏省深阳市别桥中心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的父亲在班级群里说:“今天我去学校,挂上来访证啦。回来跟孩子一说,孩子立马说,老师早就说过,外来人员到校必须登记并戴上‘外来人员来访证’。为学校保障孩子安全的举措』奴赞!”据介绍,该小学开设了“午间三分钟—护航孩童生命成长”安全教育课程,旨在关注学生安全防护与安全教育。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高中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参加学校演讲会写一篇演讲稿。
②给教育报写一封建议信。
③给家长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