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公车特征拜郎中 公车:汉代官署名
C.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讽议: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D.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进取
2、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今天下午,职工联队和学生联队进行篮球比赛,两支球队各有所长:_______________。
A. 职工联队的技术比学生联队强,学生联队的身体素质比职工联队强。
B. 职工联队的技术比学生联队强,但职工联队的身体素质没有学生联队强。
C. 学生联队的技术没有职工联队好,但身体素质比职工联队强。
D. 学生联队的技术没有工联队好,但职工联队的身体素质没有学生联队强。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3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根据研究报告指出,工业国家的人均寿命一再升高,到2030年,有些国家的人均寿命可能超过90岁,并且男女寿命的差距在减小。
B. 长春市教育局发布工作任务清单,其中涵盖了贫困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种补助措施,确保其不会因贫失学。
C. 连日来,印度大吉岭地区局势持续紧张,谋求独立建邦的廓尔喀人示威者接连两天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造成至少数名警察受伤。
D. 在确保现场通信畅通的同时,当地基础电信企业还利用手机定位积极协助搜救工作,设立便民服务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确的一项是
①唯品会将继续厝火积薪,凝聚互联网的力量,让社会爱心资源在唯品会汇聚,实现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提升及相关产业进步的多万共赢。
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宵衣旰食,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
③著名作家王家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④儿童早期阅读是通过视听等方式进行的,而且,儿童对色彩、图形的认知先于文字,于是,图画书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早期阅读材料的首选。
⑤看问题必须出表及里,由此及彼、见微知著,通过回归分析来总结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把握,揭示规律。
⑥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一种“文明病”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思想的作用是惊人的。在17、18世纪,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火车等相继出现,带动了社会体系的全面革新。借助强大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实力,英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超级帝国。19世纪,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科学规律陆续被发现,新发明层出不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美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新兴的超级大国,国家实力大大增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以核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推动力量源自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思想,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然而,在客观规律和原理的探索、在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科学”一词是在近代才从国外传到我国的。虽然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闻名于世,但这些发明从本质上说仅限于“实用技术”层面,并不涉及“科学原理”或“科学思想”的层面。比如古人制造火药,他们知道什么东西配对可以导致燃烧甚至爆炸,但是为什么会爆炸,爆炸的原理是什么,古人并不作探究。后来火药技术传到西方,西方人深入研究找到了爆炸的原理,形成系统的科学思想理论,促进了西方世界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中国相对落后于正发生科学革命的西方国家,虽然这其中还有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复杂影响,但科学思想不彰无疑是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科学思想既指一种创新思維,也指具体科学门类中的理论成果。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思想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是对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无穷探索。科学思想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如果将技术的发展比作一座大厦,那么基础研究如同地基,地基打得不够坚实深厚,就谈不上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我国在全球科研格局中还没有取得引领地位,究其根本,正在于我们的基础研究水平整体上还未达到领先水平,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还远远不足。在科技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任重道远。
真正的科技复兴应该是领先的、可持续性的,这只能依靠原创性科学思想。放眼世界,科技领先的国家,无一不是科学思想先行。基础研究强的国家,其科技实力一定强。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基础研究强,而技术实力差的国家。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源源不断地涌现原创性科学思想,归根结底则要靠人才。从事基础研究是培养富于科学思想和创断能力人才的最佳途径,青年学生从事基础研究,可以接触到科学的前沿理论,这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維能力。如果我们不注重基础、深层次的原理性的学习和研究,只关注实效和功利,则无法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优秀人才,难以担负起我国科技复兴、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重任。
(摘編自田刚《科学思想的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一次科学思想的飞跃式发展,都能促进新事物的出现,有些国家更是借助这个机会增强了国力,迅速崛起。
B. 我国古代已有“四大发明”,但是古人并不探究其科学原理,在探索原理、科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方面,我国古代并不占先机。
C. 科学思想是以事物运行规律为探索对象,以逻辑思维、好奇心、批判性思考、想象力为特征的创新思维方式。
D. 科学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三次工业革命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科学思想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B. 文章把我国与西方在研究火药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论证,论证了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释了科学思想的概念、内涵,并且指出了科学思想的最头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两段针对前两段提出的话题“科学思想”,论述了“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方科学革命的时代,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思想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B. 青年学生如果想接触科学的前沿理论,锻炼和培米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就要从事基础研究。
C. 要想国家科技领先,就必须依靠原创性的科学思想;要想国家科技实力强大,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D. 只要形成独立思考、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和文化环境,就能够培养出新一代优秀人才,就能引领世界科学发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一剪梅
(1)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描写了词人轻轻解开丝罗裙衣,小心登舟的动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不仅点明了萧索秋景,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
(3)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由己身推想到对方,以见两心之相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借大雁的意象表现了夫妻的感情极其深厚真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感情的不可遏止,让读者领略到她的万千愁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鹿柴》)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渔家傲》中既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又抒发了思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阐明从变动的一面看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的句子:“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背之广;“___________”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2)杜甫在《春望》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3)《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请赏析诗歌颈联。
【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忘于天下,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惠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选自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B.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C.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子:干支顺序为第1个。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子是慈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B.薨:《礼记·曲礼》有言“天子死曰崩,诸侯曰斃,士曰卒,大夫曰不禄,庶人曰死”。
C.中国: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文中“中国”指宋。
D.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虽身世不幸,但慨然有志。他两岁丧父,后来随因无依无靠而再嫁的母亲来到长山朱家;长大后,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毅然高开朱家。
B.范仲淹读书发愤,学有所成。离开朱家后,他过着一般人都难以承受的物质生活,日夜苦读,终于精通了六经的要义,后来考中了进士。
C.范仲淹节操高尚,行事稳重。他不计个人得失,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情操;在延州做官时,逐步采取有效措施,使当时的一些大族归顺于朝廷。
D.范仲淹为官清廉,乐善好施。他为官多年,但家中经济拮据,退职后,妻子儿女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却乐意把财物施舍给其他人。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2)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人买了一篮梨,天气热怕梨坏了可惜,每天挑几个最差的吃掉,最后却吃了一篮烂梨。总结一下,作副对联:
上联:放着好的吃烂的
下联:吃了烂的烂好的
横批;永远吃烂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