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山西省新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仁义”事关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请问,谁在《过秦论》中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A.苏洵

    B.贾谊

    C.杜牧

    D.王勃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师,感谢您百忙中抽出时间,洗耳恭听我的倾诉,郁闷了好多天的心情,终于开朗了。

    B.我的同学王华博览群书,文思敏捷,不到半小时,一篇作文就一挥而就,真让人久仰。

    C.我正和老孙聊天,家里来电话,说来了客人,我忙说“失陪,失陪”,起身向老孙告辞。

    D.中国是深受文物盗窃、盗掘和非法贩运之害的国家,国人强烈要求相关国家把中国文物奉还中国。

  • 3、下列各组句子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具告以事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信造化之尤物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戍卒叫,函谷举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宫殿 蓝宝石 珠光宝器 攻城略地

    B. 貂婵 踩高跷 伏案疾书 额手称庆

    C. 缴税 捅漏子 各行其是 螳臂当车

    D. 思辨 订书机 无尚光荣 挑肥拣瘦

  • 5、下列对联不是吟咏屈原的一项是(   )

    A.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信见疑,忠被谤,高扬峨眉观四荒

    B.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C.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D.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上生长的村庄

    周荣池

    生长是土地上一种迷人的权力,草木牲畜以及人类的生长构成了村庄的全部事实,而这些事实也在不断地生长。那些我们参与或见证的生长,是集体的生存记忆。

    我的父亲是取鱼摸虾手,也是耕田种地人。他是一位普通而辛苦的父亲,是南角墩这样的村庄里平凡的男人,辛勤而倔强。在他生长的岁月里,辛苦依旧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词语,当然自由已经在每一个村庄里生长起来。这种生长非常像那些野生的草木,看起来充满着力度和蛮横。事实上人们并非希望生活多么高效,温饱才是很长时间里人们的渴望,并且人们并不容许这种状况被轻易改变。他们像牛马一样辛勤而认命,深信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才是农民该有的样子。

    有一段时间,父亲农耕之余在水边养鸭,应该说这也是一件并不怎么样的营生。鸭子的聒噪令人厌烦,村庄心如止水的状况被父亲鲁莽地打乱,人们没有办法接受一个泥腿子竟然要将日子过得跟大家不一样。

    鸭子死后,生活的苦楚就像三荡河里终究会散退的绿藻青苔一样,留下河流里一如既往的清澈与无奈。人们只能接受一目了然的日子,认为只有种植才像农民的样子,脊背向上的生长才是可靠的。

    四叔并不相信土地只能生产粮食,他觉得土地不仅能生长而且可以生产。他从外地学到了种西瓜的本事,和父亲在一处有些坑洼的地上整起了西瓜地。在南角墩这种连卖西瓜都少有的地方,种西瓜又是一件出洋相的事情。虽然西瓜也是要种植和打理的,但这毕竟是和种庄稼不一样的营生。这一年高温,西瓜长势也好,但并没卖出好价钱。

    西瓜田不再生长之后,四叔再没有种粮食——他找到了更好的营生。这一年已经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知天命的父亲把我送出去读书,他再没有任何折腾的心气了,再贫穷也逼不出他跺脚的暴躁。人就是庄稼,当生长到一定的节点,不论无奈还是有意,都会表现得特别安静。但这一回村庄自己似乎躁动不安起来,人们像被一阵强风吹醒,打工这个词蓬勃得如薄荷根一样在人们的心里疯长。

    长久以来,人们和土地是厮守在一起的,即便是农闲,也像田里的稻草人一样站在生长的现场,他们觉得只有土地上的生长才是安心的。可当打工这个词出现在村庄,人们依然登上了离乡的客车。那种满是泥污的客车,就像是从来洗不干净的泥腿子一样,把农人一趟趟从村口运到了城里。

    人们好像心里只想着两个字:上城。他们参与了城里的另外一种生长。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这些属于城市的词语,其实大多数是农人在时光和街巷的背后洒着汗水所构造的。他们在城里务工时,看见好多与自己子女年龄相当的孩子,便意识到也要让自己的子孙读书上进。在他们看来读书和务工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为了离开村庄而抵达城市。

    在城市不断饱和的过程中,他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于是又开始思忖着回乡——他们也确实没有忘记过南角墩这样遥远而平凡的村庄。从翻建自己的瓦房屋舍开始,他们把建设城市时学会的技术和审美带回了村庄,建设一种叫新农村的地方,用的是被城里人称为农民工的魄力和气力。

    日子原来也可以这么过——不上城也可以过上城里的生活,如果把村里的空气比城里好的认识加上去,城市看来又是不如南角墩的。这些认识的出现与定格,大约用了一代人的时长。

    当村庄里的屋舍也生长为楼房的时候,土地上的生长已经越过人们苍老的脊背和复杂的情绪——向上回到其形式的本身,蓬勃地出现在土地上。

    年逾花甲的父亲重操旧业养起了鸭子。三百多只鸭子整日里在三荡河中张牙舞爪,却再也没有人关注这件事情,人们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混穷的生活手段而已。父亲一直独居在南角墩。他并不是没有其他的住处,可南角墩是他最满意的落脚点,这里的生活已经成为他生命里的存在。

    城市的发展欲望终于踏破了城乡的界限,土地从承包到流转继而转变性质成为给养工业或服务业的温床。在村庄几公里外的城镇,大批的安置房拔地而起,离开村庄的人们开始住上了以前梦寐以求的商品房。村庄离开了土地,在形式上有了更为坚固的存在,而且它还在不断地生长。这种生长是向上的,从一楼生长到多层,从平面生长为垂直,从散落生长为单元。进入村庄变成了上楼,村庄在上楼这个词语中开始向上生长。外出务工的四叔也回到了村庄,他的两个孙辈都要求在南角墩落下户口。

    父亲因为养鸭子进不了集镇而依旧生活在三荡河边。他甚至愿意自己住在一条船上,这样就能够守住那些他嘴上厌恶一生的鸭子。守着那些聒噪鲁莽的鸭子,对于父亲来说,心里也并不觉得委屈。他知道在城市和集镇都有自己可以安居的地方,但是他觉得那些终究不像农村的样子。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村庄里土地上的生长是人们的集体生存记忆,既与标题“向上生长的村庄”照应,又透露出作者淡淡的乡愁。

    B.四叔是当时不满足现状的农民的代表,他想改变命运并做出努力,但种植西瓜的失败对他打击很大,使他从此一蹶不振。

    C.别人认为只有种庄稼才算正经营生,父亲农耕之余养鸭,别人进城“上楼”,父亲却守着老家,这些都显示了父亲的与众不同。

    D.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喻体多与农村生活有关,如野生的草木、牛马、绿藻青苔、田里的稻草人等,既生动形象又富有乡土气息。

    【2】村庄的“向上生长”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写“父亲”这一人物对表现村庄“向上生长”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描绘了蜀道之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雄奇景象。

    (2)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_____”,加之身边没有优秀的学者老师,曾奔赴百里之外,只为“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借用典故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尽孝之后必将尽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告诉求教者自己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茂盛,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美人”既是美好的形象,又是寄寓美好理想、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频频出现在文人笔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__,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箫鼓追随春社近,__。(陆游《游山西村》)

    (3)__,仙之人兮乱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王羲之《兰亭集序》)

    (6)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二章》

    (7)战士军前半死生,__。(高适《燕歌行》)

    (8)浩荡离愁白日斜,__。(龚自珍《已亥杂诗》)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3)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以反问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四十九)

    李白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

    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

    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注】①李白少负不羁之才,志在济世。初入长安,即作《玉真仙人歌》,欲见到玉真公主,希望陈诗于帝王之前。其结果是未见仙容,反遭玉真侄婿张垍之冷遇,败兴而归。李白自伤其才质之美,有不遇之慨,遂化用曹植《杂诗》“美人迟暮”之意写下此篇。②紫宫:皇帝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意思说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有着芙蓉一般鲜明美好的身姿。

    B. “皓齿”代指清脆的歌喉,句意说她的清脆的歌喉最终没有发出声来。

    C. “芳心”句中的“空”字用得巧妙,表现出女子有空闲时间保持情怀。

    D. “归去潇湘沚”指回到湘江中的小洲上,目的是等待心上人寻觅而来。

    E. “沉吟何足悲”表面上说不悲恸,其实是人生的大悲恸,是痛之至极。

    2诗句“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发挥了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有何暗示意义?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去病。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骠骑将军、冠军侯。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张骞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2)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两张横跨13年的同款背影照片在网络上刷屏。一张拍摄于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背后写着抗震救灾;一张拍摄于2021年大连战一线,背后写着金普加油。两张照片的主人公是同一名志愿者,辽宁大连金普新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安磊。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乐志”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向社会广大青年发出积极参与“志愿者”队伍的倡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