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驿路梨花》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

    B.“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性文体。

    C.《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是意大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等。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中“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C.《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D.《卖油翁》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译文: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

    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因为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出那些东西的形状,各自有各自的姿态。

    C.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別字的一项是( ) 

    A.报歉   小辨子   锋芒毕露   天涯海角

    B.矜持   庄稼茬   以身做则   千钧重负

    C.辜负   孤零零   慷概淋漓   跚跚来迟

    D.遗憾   晌午饭   惊心动魄   毛骨悚然

  • 5、文化积累——下列对《骆驼祥子》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B.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应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祥子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勉强成功告终。

    D. 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 6、下面所学成语中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无动于衷   ②重峦叠嶂   ③长途跋涉   ④因地治宜

    B. ①大厅广众   ②衰草连天   ③夭衣无缝   ④微不足道

    C. ①月明风清   ②草长鹰飞   ③鸡零狗碎   ④周而复始

    D. ①风雪载途   ②在劫难逃   ③销声匿迹   ④物竞天择

  • 7、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háo) 彷(pánɡ)徨   仰慕() 鲜(xīān)为人知

    B. 赫()然   衰(shuāi)徽   迭(dié)起   气冲斗(dòu)牛

    C. 高标(biāo) 校(xiào)对   殷红(yān)   目不窥(kuī)圆

    D. 抹()杀   机杼(zhù)   澎湃(pài) 迥(jiǒnɡ)乎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口:“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撕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沧州南一寺河干_____

    (2)山门于河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文中讲到了哪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____________》)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郭茂倩《木兰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⑥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⑦《木兰诗》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战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偶遇“丰子恺”

    ①心灵的绿洲,精神的家园,有时踪影难觅,有时又不期而遇。

    ②最近有幸走访桐乡,事毕下榻一家宾馆。百无聊赖、恹恹欲睡之际,我走向了那几本书。

    ③书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有《缘缘堂随笔选》《丰子恺乡土漫画》《子恺风景画》。茅盾与子恺是桐乡的骄傲,宾馆放置作品让人心暖。于是我打开了丰子恺的漫画,睡意悄然退去,春风拂面而来。

    ④漫画洋溢着烂漫的童趣。在《取苹果》中,一个孩子拿不到书桌上的苹果,就把书桌的抽屉一个个拉开,变成一部人造阶梯,然后一步步爬上去,终于取到了苹果……有一天,丰子恺的孩子阿宝看到凳子光秃秃的四条腿杵在地上,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双鞋和妹妹的一双新鞋给凳子穿上。正得意时,妈妈一边跑过来一边喊道:“软软的新鞋给你弄脏了!呀!你怎么没穿鞋子站在地上?龌龊了袜子!”这时,丰子恺忙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叫她别过去。自己拿起画笔,迅速记录下这可爱的瞬间,于是就有了《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⑤翻阅着一页页画面,拨动着一根根心弦。尘封往事,本真童年,被画中的笔划勾起,被画中的故事重现,或是清晰完整的一幕,或是模糊残缺的片段……宛如时光流转,仿佛曙光初现,我们回到了童真的年代,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⑥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深情地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组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真实而纯洁。”“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⑦当然,丰子恺的漫画并不局限于儿童,而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故事地点主要集中在运河两岸和都市社会,题材取自农家和小市民生活。正如丰子恺自己所写到的:“后来我的画笔又改方向,从正面描写成人社会的现状了。我住在红尘万丈的上海,看见无数屋脊中浮出一只纸鸢来,恍悟春到人间,就作《都会之春》;看见楼窗里挂下一只篮来,就作《买粽子》。看见工厂职员散工归家,就作《星期六之夜》。我住在杭州及故乡石门湾,看见市民的日常生活,就作《邻人之爱》《挑荠菜》……我客居乡村,就作《话桑麻》《云霓》《柳荫》……”

    ⑧丰子恺的笔总是歌颂“社会的光明的一面”,不忍描写“残酷、悲惨、丑恶的黑暗的一面”。后来他反思,为什么“不写黑暗方面的丑态呢?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苦痛相、悲惨相、丑恶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都市奇观》《邻人》《某父子》,以及《瓜车翻覆》《大鱼啖小鱼》等,便是当时所作。后来的《战后》《警报解除后》《轰炸》等也是这类作品。”就是儿童题材,丰子恺越爱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就越感人间的不平,穷孩的不幸,如《高柜台》《二重饥荒》《小主仆》等作品,都是对社会的控诉。

    ⑨解放前在石门湾东市下塘有一个育婴堂,育婴堂的“接婴处”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在一堵墙上安一个大抽屉,墙外的人将婴儿放进抽屉,由墙内的人开了抽屉接了去收养。《笑涡》里,年轻的父亲准备将亲生骨肉送进抽屉时,“笑涡”荡漾在孩子的脸上;《最后的吻》里,年轻的母亲准备将亲生骨肉送进抽屉时,给了孩子最后的一吻。丰子恺在两幅画的墙脚下,都画上了一只母狗正在给小狗喂奶——这实在是一个“人不如狗”的年代!

    ⑩丰子恺的漫画,更多的是和冰心的散文一样,歌颂童真、歌颂生活、歌颂自然、歌颂真善美。他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一经刊出,带给读者一片惊喜。郑振铎赞叹道:“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意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⑪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评价丰子恺的画:“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⑫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韵味,有天伦之乐,有家常里短,有鸡毛蒜皮,有人间冷暖,如嚼橄榄,如品香茗,如啜甘泉,给人一种怅然,也给人一种欣然;给人一种愤然,也给人一种陶然。如《主人醉倒不相劝客反持杯劝主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送迎》等。

    ⑬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情爱,父子情,姐弟情,男女情,邻里情,同事情,社会情,即使是一些讽剌揭露性的,我们都可以感受其笔底那种深沉博大的至爱。如《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

    ⑭丰子恺的画里有一种声音,那是一种童声,那是一声天籁。那是一种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泉滴的声音,那是一种云飘的声音。这种声音出于千古的林泉,来自自然的旷野,发自人们的心底。如《茅店》《叫卖》《郎骑竹马来》等。

    ⑮窗外灯火阑珊,窗内春意盎然。唯有书声沙沙,唯有花开灼灼,唯有诗意潺潺,唯有爱意绵绵。我继续翻阅着丰子恺画册,继续与先生作心的交流。……

    ⑯现在,丰子恺的漫画就搁在我的床头,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我”翻阅丰子恺的画册并与先生作心的交流为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④段中“正得意”“跑”“喊”“使眼色”等词语再现了丰子恺创作的情景。

    C.因为不忍描写丑恶、黑暗的一面,所以儿童始终是丰子恺漫画的重要题材。

    D.作者在娓娓叙说与丰子恺偶遇的同时,领着读者徜徉于画作之间,浮想联翩。

    2阅读文章第⑨段,回答问题。

    (1)《笑涡》和《最后的吻》两幅画作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两幅画作体现了丰子恺创作漫画的什么主题?

    3阅读第⑪段,回答问题。

    (1)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涵咏品味,揣摩这句话的表达效果。(提示:从修辞角度)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味儿。”

    4作者为什么认为丰子恺的漫画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吹起蒲公英

    顾晓蕊

    ①十岁生日那天,母亲送他一把红棉吉它。母亲是位乡村音乐老师,她轻轻拨动琴弦,流淌出美妙的乐曲。他听得着了迷,缠着母亲教他识谱,教他弹唱。

    ②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那时日子虽然清苦,却有无数小快乐。可是,两年后,母亲因病去世。想念母亲时,他就抱着吉它轻轻弹唱,让琴声带走内心的悲伤。

    ③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父亲指着位个子瘦高的女人,说是他的继母。女人身后站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父亲说这是弟弟。他的心猛得一疼,难道父亲忘记母亲了吗?

    ④周未,父亲进家,从包里掏出两个苹果。红红的苹果又大又圆,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他直咽口水。父亲当着继母的面,把苹果都递给弟弟,扭身想对他说些什么,他赌气跑开了。他觉得父亲果然变了心,心里更觉悲凉。

    ⑤他躺在床上,想起刚才的一幕,泪水悄然滑落。这时,有人推门进来,是继母。他合上眼,假装睡着。继母在床边坐了会儿,给他掖掖被,随后,轻轻地离开。他侧过身,碰到凉凉的东西,一看,是个苹果。他心头一暖,委屈消散了许多。自那以后,每每父亲捎回些好吃的,继母总给他留上一些。

    ⑥继母无声的关爱,为他孤独的心灵,打开一扇亮窗。他和弟弟的感情日渐融洽起来,弟弟的成绩好得出奇,让他这个做哥哥的自愧弗如。

    那天,他和弟弟并排躺在田野上,周围丛生着一片片蒲公英,风轻轻地吹着,吹起了一柄柄汢白如雪、轻盈如羽的小伞儿,飘飘悠悠,随风远逝。他们聊起各自的梦想,他说将来想当一名歌手,弟弟说愿化作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向广袤的天地。

    ⑧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憧憬时,不幸再次降临。父亲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病危之际,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多年的误会和责怨,顷刻间烟消云散。他悲恸地呼唤,最终没能留住父亲。父亲走后,继母一下子苍老许多,她常坐在那里发愣,任忧愁爬满脸庞。

    ⑨他想了又想,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他对继母说要到外边打工,挣钱供弟弟读大学。继母低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没啥能耐,让你跟着受苦了。”她用手指绞着衣角,泪水落了下来。

    ⑩第二天清晨,他留下一封短信,背起心爱的吉它,悄悄地离开家。他来到一家建筑工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在飞扬的尘土里,抛洒辛勤的汗水。最困难的时候,他住廉价的出租屋,被成群的蚊子叮咬。为了省钱,他甚至连着一个月,每顿只吃盐水煮面条。他把节约下来的钱,寄往家里。

    偶然的一个夜晚,他看到有人在街头弹唱,生意似乎还挺火,心中一阵暗喜。弟弟正读高中,购买复习资料,需要更多的钱。他把吉它擦试一遍,调好弦,对着乐谱苦练了几十首曲子。

    他穿行在繁华的夜市,用心弹奏每一个音符。有的听众被他的歌声吸引,拍手叫好;也有的听众拿他取乐,推搡中将他撞翻在地。他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转身离去。

    来到城市这些年,他学会了隐忍。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淡,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

    就这样,他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到街头弹唱。终于盼到这一天,他收到弟弟的来信,弟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他接着往下读,读着读着,泪水浸湿了纸页。 原来,弟弟曾到工地上找过他,工友们说,他下班后,到街头唱歌去了。弟弟转过几条街巷,看到抱着吉它弹唱的他。弟弟听得泪流满面,忍了又忍,没有喊出声来。弟弟说,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用最好的成绩回报哥哥。考上大学后,可以边学习边做兼职,这样哥哥就不用那么辛苦。弟弟还说,母亲很挂念他,让他有空多回家看看。

    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买了酒,跟几位工友一起庆祝。大声地说:“我弟弟考上重点大学了!”他的语气是那么骄傲,那么自豪,仿佛考上大学的是他。

    他生平第一次喝醉,倒在床边,微闭着眼,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就在半梦半醒之际,他感觉自己化作一缕清风,吹起洁白的蒲公英,飘向那不知名的远方。

    1根据情节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把“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4个字)

    母亲教学吉他,(1)___________ ;继母弟弟进家,(2)____________ ; 父亡外出打工,悲恸 隐忍;弟弟考上大学,(3)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过了一段时问,他的指尖也能如蝴蝶般在琴弦间飞舞。(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不管人生的际遇多么黯谈,他从没有忘记当初的梦想,并用自身微弱的光芒,去照亮弟弟前行的路。(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4结合具体内容,分别分析哥哥和弟弟的形象特点。

    5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兄弟情”,你赞同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家乡的小吃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