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时,发生地震的源头“震源”会同时同地发出不同速度的两种波——纵波、横波。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某次地震中,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传递速度小于横波
B.监测站距离震源距离是75km
C.纵波到达监测站用时100s
D.地震发生后25s,纵波最远距离震源75km
2、如图所示,为小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小高发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将蜡烛B点燃,来增加亮度
B.在实验中,随着蜡烛A的燃烧,逐渐变短,发现其成的像也逐渐变短
C.把蜡烛B拿走,并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上可以成像
D.保持A、B蜡烛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位置,蜡烛B始终与A的像重合
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5、某患者吸氧时,将一只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剩余的氧气与原来相比( )
A.质量变大
B.密度不变
C.体积变小
D.密度变小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雨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C.“踏雾乘同归”——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D.“凝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7、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4s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铅笔芯的直径约为1mm
D.两层楼房的高度约为20m
8、“双减”之后,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固后汽化
C.先熔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液化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了响度
B.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传声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
D.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音调越高
10、“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物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同样重要,下列器材使用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长度为1.6cm
B.温度计的使用
C.天平在测量前调平
D.量筒读数时
11、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B.物理课本每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人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12、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可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热性
B.延展性
C.导电性
D.可锻性
13、规格相同的塑料瓶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甲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14、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光能用于生火主要是利用以下哪种光学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5、下列图片中,关于器材的使用方法或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A.用mm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2.20cm
B.停表读数为337.5s
C.把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D.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调节天平平衡
16、如图是在同一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辆车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0s,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丙运动了18s后遇到甲
C.甲乙相遇时,丙通过的路程是120m
D.甲、乙、丙30s内平均速度相等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其中一块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误差是由于测量的方法不正确引起的
C.下雪天在教学楼门口铺防滑垫是为了减小摩擦
D.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1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乙的质量较大
C.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D.当乙的体积为30cm3时,其质量15g
19、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火墙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改变了湿纸的( )
A.温度
B.表面积
C.其中的液体种类
D.表面的空气流动
20、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和液体的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像可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不成比例
B.此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C.由图像可知液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D.液体的体积是75cm3时,液体的质量是100g
21、小乐拿着甲、乙两副眼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下方纸板上承接到它们的“影子”甲′、乙′,如图所示。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甲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近视镜
B.甲对光有发散作用,是近视镜
C.乙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近视镜
D.乙对光有发散作用,是近视镜
22、科学家思考问题一般都要对所研究的问题( )
A.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B.分析与论证、评估
C.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以上一般都要涉及
23、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各种球类赛事精彩纷呈。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
A.4mm
B.4cm
C.4dm
D.4m
2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25、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成功闯人决赛如图所示,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也是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亚洲选手,他这次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若一名运动员以该速度沿直线向一山崖跑去,在某处大喊一声并继续以该速度向前运动,2s后听到回声,则他喊话处距离山崖为___________m。(此时声速为340m/s)。
26、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工具是_______(选填“日晷”“沙漏““电子手表“或“铯原子钟”);利用多次测量_______的方法,可使测量误差减小。
27、科学研究表明,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达到或比它更低。若把-273.15℃定义为0“度”,每上升1度与上升1℃是相同的(即1度大小等于1℃大小)。若用这种新方法表示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结果应记录为_________度。图中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8、如图,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 的.在二胡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表演中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9、在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它满载排水量为8万吨,则它满载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N。若该航母从长江驶入大海中执行任务,则航母相对于水面将___________(上浮/下沉)一些。(g=10Nkg)
30、小明穿着运动鞋跑步,一只脚不慎踩住了另一只脚上松开的鞋带,老师提醒他鞋带经常松开的原因很可能与摩擦力有关,于是小明想到了两种解决的办法:一是系鞋带时尽量拉紧,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二是将尼龙鞋带换成纯棉鞋带,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31、有一种手机贴膜近期十分热销,这种膜用刀刻划也不会留下痕迹,说明它的___________大。室温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___________;射箭运动员用的弓,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均选填“延展性”“弹性”或“硬度”)
32、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2.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33、如图甲,重6N的物体在水平压力F的作用下,压在竖直的墙壁上运动(墙壁各区域的粗糙程度可能不同)。F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及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内物体做______(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当
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
34、某同学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为使潜水艇模型下沉,则需要从通气管处 ___________(选填“吹气”或“抽气”),使其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g取10N/kg)
35、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5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物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上述猜想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并推测: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cm.
36、小明同学了解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m/s后,为探测两山崖间的距离,来到两山崖之间(非中间),大喊一声,同时用电子秒表计时,经0.6秒后听到第一声回声,1.2秒后听到第二声回声,便很快算出了两山峰间的距离,问两峰之间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37、如图甲所示,把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然后在其上表面放一块底面积为2.0×10-3m2的小柱体,如图乙所示,静止时方木块刚好全部浸入水中,(g=10N/Kg)
(1)木块的密度
(2)小柱体放在木块上面时对木块的压强
38、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步长)如表中所示。接着根据自己的步长,估测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家走到学校共1057步,历时8分30秒。
测量次数 | 连续行走的步数/步 | 测得的距离/米 |
1 | 2 | 1.30 |
2 | 3 | 1.92 |
3 | 5 | 3.29 |
(1)测得的步长是多少米?
(2)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3)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9、请在图中画出静止在粗糙斜面的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面,请画出反射光线。
41、请在图(1)(2)中补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