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9年8月,苏联与英法长达5个月的政治军事谈判破裂,而德国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定,苏联在和英法谈判中谋求不到的东西,从德国方面得到了保证。这一结果( )
A.表明苏德两国的利益完全一致
B.延缓了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形成
C.反映了意识形态决定外交关系
D.说明苏联与英法两国的矛盾不可调和
2、20世纪 30年代,英、法、美分别组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彼此对立,每个集团内分别以英镑、法郎、美元作为参与国的重要储备货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②多元货币集团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③经济大危机破坏世界金融秩序
④金本位制崩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宋时期,统治者推行募兵制的主要用意在于把一些可能反叛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现政权的力量,但是“大农弃田避征役,小农挈家就兵籍”。这说明
A.养兵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B.募兵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C.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募兵制影响了农业发展
4、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移到大西洋沿岸
5、在对外政策中,太平天国一直秉持着与外邦平等往来、自由通商等平等互利的准则。而西方列强面对太平天国,则带着“中立”的面具,暗中接济清政府洋枪洋炮,帮助清政府抵抗农民战争。西方列强的这一做法( )
A.意在谋求在华权益的最大化
B.旨在极力拓展中国的市场
C.源于清政府对外苟和的态度
D.意图否定太平天国合法性
6、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史事 | 结论 |
A |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形成 |
B |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 确立了美国邦联制的国家形式 |
C |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
D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A.A
B.B
C.C
D.D
7、1215年,英国不受欢迎的国王约翰,面临着来自由贵族、市民和教会官员所结成的联盟对征税的反抗。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约翰允诺在处理与贵族和教会事务时恪守各种规定。例如,不经领主们同意不得随意创制新税收,不经教会批准不得任命主教。这表明该宪章( )
A.意在维护地方自治
B.体现文艺复兴诉求
C.推动英国政治转型
D.蕴含有限政府理念
8、下图所示的石碑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上部的浮雕,浮雕刻画了太阳神向汉谟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这可用来研究古巴比伦王国( )
A.君权神授的政治特征
B.完备的法律体系
C.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成熟的官僚制度
9、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上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充分协商确定,协商民主的新实践给每位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一实践( )
A.源于参会者相同党性
B.保证了民族自治实施
C.确立了全新政党制度
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10、公元前1100年前后,强大的第二亚述帝国凭借其铁制武器、训练有素的军队、有效的官僚机构和架制在车轮上的铁制的破城槌,开始扩张。下列项中,属于亚述帝国的文明成就的有( )
①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②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③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④标志性雕刻人首飞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表所示为1978年出国考察潮。这次出国考察潮( )
时间 | 代表团团长 | 出访目的地 |
1978年3月~4月 | 李一氓 | 南斯拉夫、罗马尼亚 |
1978年3月~4月 | 林乎加 | 日本 |
1978年5月~6月 | 谷牧 | 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 |
1978年1月~1979年2月 | 邓小平 | 缅甸、尼泊尔、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 |
A.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改变了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
C.改变了国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
D.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12、“在当时一无水泥二无炸药的简陋条件下,从分水岭的最低处最狭处,劈开了高四十米长二百米的太史庙山,使湘漓相通。”材料所述的事件发生在( )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北魏孝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13、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
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14、下表是1842—1894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岁入:两,比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代 | 田赋 | 盐课 | 厘金 | 关税 |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岁入 | 比重 | |
1842 | 19,575,722 | 76 | 4,981,845 | 13 |
|
| 4,130,455 | 11 |
1885 | 32,356,768 | 48 | 7,394,228 | 11 | 12,811,708 | 19 | 14,472,766 | 22 |
1888 | 33,243,347 | 42 | 7,507,128 | 10 | 13,600,733 | 18 | 23,167,892 | 30 |
1894 | 32,669,086 | 43 | 6,737,469. | 9 | 13,286,816 | 18 | 22,523,605 | 30 |
A.农业税收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B.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C.财政收入结构日益走向近代
D.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15、1925年4月9日,蒋介石在《主义不行党员之耻》中说:“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这说明( )
A.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B.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16、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11日),《新青年》第9卷第4号“……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
A.中体西用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新民主主义理论》
17、下表是清代山东耕地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年代 | 耕地(千亩) | 人口数(千人) | 人均耕地(亩) |
顺治18年(1661) | 74,133 | 8,798 | 8.43 |
康熙24年(1685) | 92,526 | 10,554 | 8.77 |
雍正2年(1724) | 99,258 | 11,391 | 8.71 |
乾隆18年(1753) | 99,347 | 12,796 | 7.76 |
乾隆31年(1766) | 99,914 | 25,634 | 3.86 |
嘉庆17年(1812) | 98,634 | 38,958 | 3.40 |
咸丰元年(1851) | 98,472 | 33,266 | 2.96 |
同治12年(1873) | 98,472 | 35,129 | 2.79 |
光绪13年(1887) | 125,941 | 36,694 | 3.43 |
A.农民负担较为沉重
B.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C.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D.人地矛盾问题突出
18、据统计,1960年世界 FDI(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为 677 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5 510亿美元,至1999年底,世界FDI总存量已达到4.77万亿美元。同时,1979~1981年,韩国、新加坡、巴西等19个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出口额增长了9.5倍。这说明( )
A.发达国家的经济优势受到了冲击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C.地区间贸易不平衡现象得到改善
D.跨国贸易激化了国家间的经济斗争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该法律反映了中国
A.防控公共疾病的建设成就
B.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意识增强
C.“看病难、住院难”等矛盾缓解
D.全民卫生意识加强
20、19世纪,拉美国家在获得独立后的发展中,“没有经历工业化,也没有经历像美国和加拿大那样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拉美各国( )
A.重新沦为美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B.旧经济体制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保留了大量的旧的殖民体制的残余
D.各国间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21、明代中晚期出现了一大批群体儒生、文士谈兵的现象,尤其是明末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东南地区的一些年轻士人,抛弃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把一部分精力用之于研习韬略和武技上来。这体现出当时知识分子( )
A.重塑尚武社会的努力
B.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潮
C.担负家国责任的精神
D.顺应社会转型的认识
22、1956年,爱国卫生运动被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鼠疫、疟疾、血吸虫病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基本上得到了防治。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习惯和观念普及到千家万户。爱国卫生运动( )
A.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B.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布局
C.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口号
D.标志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23、唐代在京经商的商人,可以将大量现钱交给节度使的进奏院,然后拿着进奏院开出的票据,到相应的藩镇取款办事。宋代初年中央政府在开封开设便钱务,规定商人可以将现钱交给国库,然后由便钱务发给票据,商人凭票到各州府取款。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B.剥夺藩镇的财政权
C.方便商人进行交易
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24、《汉书》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歌谣)”,并命人为其编订音律。在祭祀仪式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天子和百官)皆肃然动心焉。”汉代乐府的创立( )
A.目的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B.体现了汉武帝“大一统”思想
C.开创对民间诗歌整理的先河
D.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5、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26、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7、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28、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9、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30、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1、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2、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3、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4、“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八章走向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左右逢源的中国
三、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相对衰落的美国
——摘自【美】保罗·肯尼迪《打过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6、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上交岁币。
37、冤家宜解
《原是一对老冤家, 法德化敌为友对世人的启示》这是新华网一则报道的标题。假定这篇报道由你来撰写,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
(1)为何说法、德两国是一对“老冤家”?
(2)法、德两国是如何“化敌为友”的?
38、材料 自汉武帝至昭帝、宣帝时,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汉宣帝时,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统一管理西域。此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为何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之说?
39、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美国素有“儿童天堂”之称。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无辜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相信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管好他们是管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殖民时代,宗教组织在早期的儿童救助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也在儿童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里的孤儿、弃儿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儿童福利院存在很多问题。从前人们认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应该主要依靠民间组织的想法被放弃,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其国民福利的责任。在儿童福利方面,政府通过不断的立法确立了一系列方案,一套完整的儿童福利体制逐渐建立。……美国的儿童行政服务项目繁多,能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中央由儿童发展局统一规划和领导,行政主管机构强劲有力,能发挥人群服务的特质。
——百度文库:《儿童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美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