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全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
A.遗臭万年 臭名远扬 B.兴高采烈 心花怒放
C.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D.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2、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
A. 不居中,歪、斜。 B. 只注重某一方面。
3、《天火之谜》写人们的取笑和自以为很有学问的人的冷嘲热讽,目的是表现富兰克林( )
A. 内心的困惑和实验的环境的危险
B. 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C. 实验遇到很多阻力,不得不放弃
4、看图猜成语。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座人物雕像( ),没有手,只有( )的身躯和两条( )、( )、( )像是在走路的腿。
(2)他没有手、( ),因为他正在专心( )!
(3)他(米开朗琪罗)的人物塑像( ),每一块( ),每一条( ),都充满了( )。
(4)因为他(罗丹)要表现的不仅仅是( ),更是艺术家内心的(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1.课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课文第二小节的构段方式是先________后_______再________。
7、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句子。
(1)印记,暗含在人生的名言警句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赞扬君子光明磊落,讽刺小人斤斤计较的金玉良言。
(2)印记,描绘在景象的动静演绎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被月光惊动的山中鸟在溪涧间高飞鸣叫的别致意境。
(3)印记,刻画在事物的逻辑辨析里:“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是规劝他人切勿夸大其词的至理箴言。
8、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pái jù pà guāng gù kǒng huāng wū yá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ú lè zhōu yóu piàn duàn hū lüè duàn li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qīng pén dà yǔ háo bù yóu yù gǔn guā làn shú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①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②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 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③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笨拙——( ) 不幸——( )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人生的坎坷,“我”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呢? 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我”为什么说“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我”为什么要“多选一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 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 (自 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自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序号。
①田园风光 ②诗情画意 ③玲珑剔透 ④金碧辉煌
(2)选出第②段中括号里正确的用字。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由这一句可知第①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第②段写的是圆明园的 。(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第①段中所说的“_______”这个景点就是以此为意境而建造的。
(5)以下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或情感,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再从每句话中分别找出两个传递这种意思或情感的词语,画上横线。
残暴 贪婪 痛惜
①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②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③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6)除了圆明园,中国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它们很多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_____……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仿照选文第①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来介绍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花生具有什么样的品格?你喜欢这样的品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 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一个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叫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慈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chéng shèng)大的节日的(de dí dì)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biàn pián)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荚的启迪者吧!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我很馋,为什么不忍心叫爸爸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要给我糊一个万花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万花筒是“我”最珍贵的玩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采用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梦境的形式会更吸引人。
B.采用梦境的形式更能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C.以梦境形式更易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D.梦境给更能给人以梦幻的氛围。
14、赏析佳句,并完成练习。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1】句子写出了太阳_________的特点。
【2】作者把我们生活的地球和太阳进行__________,更通俗易懂。请用这种方法把句子补充得更具体:小区的广场很大,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15、课外美文欣赏。
想北平(节选)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地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1】文中“设若”一词的意思是( )
A.假如
B.某人的人名
C.这里
【2】作者说自己所知道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是因为北平的地方_______,事情___________,而“我”知道的___________。
【3】在第2段中,作者把对北平的爱上升到爱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
【4】读画线句子,你觉得作者和北平是怎样的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蜜蜂的舞蹈语言
每逢春暖花开之际,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花朵里钻进钻出,忙个不停地采集花蜜和花粉。那么,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集的呢?
奥地利一名科学家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工蜂发现了蔗糖溶液。趁着工蜂在碟子中光顾蔗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这只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他追踪着那只涂着红点的工蜂,看着它飞回了蜂巢。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只蜜蜂从蜂巢里飞出,一起飞向放着蔗糖溶液的地方。奇怪,那只背上涂着红点的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终于,他发现了蜜蜂报信的秘密。
涂上红点的蜜蜂回到蜂箱里,便不停地做着一种有规则的飞舞。其他工蜂立刻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接着,围观的工蜂也模仿着飞舞起来。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
科学家观察到,如果发现蜜源的蜜蜂回来后,先飞一个圆圈,然后反方向再飞一个圆圈,这是“跳圆圈舞”,这是在报告距蜂巢约50米内有蜜源。如果报信的蜜蜂先飞半圈,然后直飞回来,换个方向再飞半圈,飞舞得像个“∞”字,而且,它在直飞时,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是“跳摇摆舞”。如果蜜蜂在1分钟里飞舞出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的次数较少,是在说蜜源大约距离蜂巢200米左右;如果它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这是在表示蜜源离蜂巢很远,大约6千米左右。
蜂巢里是漆黑一团的,其他的工蜂能看清找到蜜源而回来“跳舞者”的“舞姿”吗?当然看不清。不过,蜜蜂自有办法,它们会像盲人用手指摸着“看”书一样,用它们的触角来了解对方跳的是什么舞,“舞蹈”节奏有多快。瞧,这多有趣!
【1】读短文,想一想:文章是围绕哪个问题展开叙述的?请找到这句话,并正确地抄在格子内。
【2】根据要求,理解后填空。
(1)“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句中“以便”是表示下文所说的目的希望能够实现。科学家制作玻璃蜂箱的目的是_________。短文第二段,科学家悄悄地在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以便______________。
(2)“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句子中“径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这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段至第四段,简要填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报信秘密
【4】读短文第四段,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舞蹈语言 | 蜜源与蜂巢的距离 | |
跳圆圈舞 | _____ | |
_____ | _____ | 大约200米左右 |
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 | _____ |
【5】读了短文,你是否相信科学家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已经揭开了蜜蜂报信的秘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了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句,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 详细——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那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用“√”标出。
(1)本文表现了孙中山胆子大。( )
(2)本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 )
(3)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专心学习的品质。 (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先生费秉勋
货平四
①当二十出头时认识了费秉勋先生,命运就决定了今生对他的追随。他那时是陕西唯一的一家杂志壮的编辑,我拿着文稿去请教他,就站在他的办公桌前,不敢坐,紧张得手心出汗。第一篇稿发表了,接着发表了第二篇、第三篇,从此文学的自信在心中降生,随之有了远大的志向。就这样我们成了师生和同志。将近三十年的岁月中,他的工作有变,从编辑到了教授,不变的是他一直在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而我的任何文章他都读了,读了该要表示肯定意见的,就坚定表示自己的意见,不管在什么时候和场合,该要批评的就放开批评。不管别人怎么说和我能不能接受。他的口才不好,说话时面无表情,只低着头说他的。
②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的非常固执的人,如果指望他去通融什么,或求他办什么事,那永远是泥牛入海,初识的人都觉得他冷漠,是书呆子,但长久地相处,他的原则性,不附和性,率直和善良,以及他的死板和吝啬,使他的人格有了诱人的魅力。
③他的学问相当丰富,任何事情只要来了兴趣,他都能钻进去,这一点给我的影响十分大。每一个夏天,他避暑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自己关在书房写专著。并不止一次传授这种秘密。他的有关舞蹈研究的专著,有关绘画的一系列文章,研究《易经》的七八本书,以及学琴,学电脑,都是在三伏天完成的,立即能安静下来,沉下心去,这是他异于他人之处。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思考,特立独行,是他学问成就的重要原因。
④先生外表平实,有时显得呆头呆脑,所以常在陌生地的陌生人面前被忽略他的存在,但若熟知他的人,莫不尊重他的。大智若愚,他可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六十岁后,他退休了,突然痴迷起了书法实践。他以前对书法艺术研究多多,但从未执笔弄墨过,实践开来,日日临帖读碑,二三年光景笔力老辣,有自家面目。我在许多人的厅室里都见过他的作品,令我惊叹不已。我常常想。他这一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涉猎面这么广,且从事什么都成就非凡,从不守旧,求知欲强,以后谁又会知道他又要有什么作为呢?
⑤他大我十多岁,我二十岁时称他为老师,终生都称他为老师。这不仅仅是一般的尊称,确确实实他是在为人为文上一直给我做着楷模,我时时对自己说,也当着别人的面说:永远向费先生学习。
【1】短文有800余字,我阅读的时间大约是______分钟。
【2】下面关于提高阅读效率的正确说法是(________)(多选)
A.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重点句子要反复读。
B.带着问题去阅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先跳过去。
C.一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这样能读得快。
D.平时加强训练,阅读速度就会得到提升。
【3】根据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问语。
(_______)的魅力 (_______)的志向 紧张得(_______)
【4】仔细读短文的第③自然段,按要求答题。
(1)“这一点给我的影响十分大。”“这一点”指什么?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2)“并不止一次传授这种秘密。”“这种秘密”指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3)费先生异于他人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学问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作者选用了三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对费先生进行了突出描写:表扬或批评“我”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与人相得益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 __________的老师形象。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费秉勋先生大智若愚,熟知他的人都不尊重他。(______)
(2)费先生的人格有着诱人的魅力,在为人为文上一直是“我”的楷模。(____)
(3)费先生异于他人之处是外表平实,有时显得呆头呆脑。(_____)
【7】短文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正确的选项处打“√”。
A.对文学创作的痴速( )
B.对费先生的爱戴和尊敬( )
C.对自己取得成就的满足( )
19、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家乡的桂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杭州的桂花___________。相比之下,___________的桂花更香。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浸”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这句话中的“垂头丧气”是指: ____________ _。
造句:
(3)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改成肯定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楚王不得不让人给晏子打开城门。(改成肯定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山洪从谷里涌了出来。(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嬉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童年是一首纯真无暇的诗,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22、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我发现这个语段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写法: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灿烂美丽,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
回顾课文内容,我们了解到“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着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经历过或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选一件感受深刻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