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元月)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不高兴)
C.山居秋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D.不耻下问(向下面的人问)
2、[词语辨析]以下四个词语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审查 B.审阅 C.审讯 D.审视
3、加点字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谴责(qiǎn) 协调(bàn) B. 蔺相如(lìn) 击缶(fǒu)
C. 抵御(yù) 上卿(qīng) D. 游隼(sǔn) 浩翰(hàn)
4、多音字组词。
间jiān______ jiàn______ 涨zhǎng______ zhàng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pò jiù (_______) bì nàn (_______) jí shì (_______)
shū shì(_______) yíng huǒ chóng(_______) dà yàn (_______)
piàn kè (_______) fǎng wèn (_______) chōu xiàng(_______) jì sù(_______)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世______名 金碧____________ ______衣______食
内______外______ ____________为命 ______心______力
7、读拼音写词语。
yǔn nuò ɡuàn jūn xié tiáo pínɡ hénɡ qīn lü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ùn qī fǔ chōng yǐn bì nán yǐ zhì xì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写出同音字。
fánɡ ____碍 ____止 脂____
xiàn ____入 ____饼 ____索
9、材料: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 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 ,
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在文中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4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 )
A.感到辛苦
B.如饥似渴
C.很是无奈
【4】“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我”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写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两个成语和一句名言。
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月球闪耀“中国红”
“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月球探测专家表示,除着陆器“落下去”和月球车“走起来”两大亮点外,嫦娥三号正在挑战的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同样值得得国人期待——
巡天,通过月基光学望远镜,人类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上;观地,通过极紫外相机,人类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获取三维图像;测月,通过“玉兔”号月球“腹部”的测月雷达,探测月面下30米深土壤层的结构和100米深的次表层结构……
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虹湾区,其他国家从未勘察过。美国和苏联在月球上探测较多的地方是月球赤道附近。可以说,虹湾是月球研究的空白。自主避障,是“嫦娥”轻盈落月的最大亮点之一。嫦娥三号的着陆点本身比较平坦,但右前方十多米处有一个直径20米、深度2至3米的大坑。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成功自主避障、巧妙地把它绕开了。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宣告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探测的能力。”月亮之上,“嫦娥”“玉兔”携带的两面五星红旗交相辉映。月球闪耀“中国红”,创新成就“探月梦”。舆论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长期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以及正在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不会取得这些耀眼的突出成就。
【1】下列叙述内容正确的是( )
A.巡天,通过极紫外相机,首次把“天文台”架到月球球上。
B.观地,通过测月雷达,首次从月球“回望”地球等离子体层获取取三维图像。
C.测月,通过月基光学望远镜,探测月面下土壤层结构和次表层结构。
D.软着陆,通过自主避障系统,实现“嫦娥”轻盈落月。
【2】第3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B.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C.举例子、作假设、列数字
D.作比较、作假设、列数字
【3】嫦娥三号挑战的人类月球探测史上的几项“第一次”具体指( )
A.巡天、观地、测月
B.着陆器“落下去”和月球车“走起来”
C.巡天、观地、测月、软着陆
D.“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
【4】对“软着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嫦娥娥三号成功自主避障,巧妙地绕开了月球坑而着陆
B.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虹湾区,其他国家从未勘察过
C.嫦娥三号着陆器“落下去”,月球车“走起来”
D.嫦娥三号着陆的虹湾区是月球研究的空白
【5】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标志着什么?结合阅读材料试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痴如醉。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遑论照料她的衣食起居。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1)根据短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行云( ) ( )相处 ( )如醉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懒惰——( )争取——( )
清楚——( )谦虚——( )
(3)作者把自己比作( )。把自己的心比作( ),把( )比作丝线。
(4)母亲找针线时为什么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言的魔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头发斑白、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出枯瘦而颤抖的手,发出凄惨的声音,向行人乞求,而是身边挂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行字。不用说,他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夫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他面前那块木牌上写的字后,都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产生怜悯之心。相反也只是轻轻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一天,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你的收入怎么样?”“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说:“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现出非常悲伤的神情。让·彼浩勒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那行字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等到晚上,他又经过这里,遇到了那个盲老人,问他下午收入情况,那盲老人高兴地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多么富有诗情的语言啊!这句话的魔力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鸟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在他面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悲惨啊!当人们想到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盲老人,想到他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经诗人让·彼浩勒修改过的一句话竟有那么大的魔力,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吗?
(1)短文中具体描写“无动于衷”的词句是
(2)“良辰美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短文中“良辰美景”指
和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中的故事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3、阅读
___________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漂浮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黃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沉默着:现在( )那景色有多么壮丽,我( )无法看见了……于是,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幽静 寂静 安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 )很模糊,( )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 仰望 张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然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请你用“___________”画出其中的一句。
【5】“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句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老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羡慕
B.老人的眼睛虽然失明了,但他的心灵却依然美好
C.“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7】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14、阅读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①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我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
②抬眼望去,一片碧绿的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③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每年都会吸引数万乃至数十万不同种类的水鸟,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年复一年地从世界各地飞到这里,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啊!
④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⑤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山脉接连不断,高低不平。( )
(2)形容十分畅快。( )
【2】选文第①段作者是这样写青海的“蓝”的:一是比较,将青海的蓝与_________、_________的蓝进行比较;二是比喻,将青海湖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青海湖蓝得纯净、深湛、温柔恬雅的特点。
【3】选文中主要描写的是青海湖,画横线的句子却提到了其他的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奇特幻想的句子,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巨大而奇美的画卷。作者能将青海湖描绘得如此美轮美、十分醉人,其原因是( )(多选)
A.运用叠词,如“绿茵茵”“黄灿灿”,写出美好的感受,又具有音韵美感。
B.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青海湖自然质朴的美。
C.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使青海湖具有梦幻般的美,增添文章的感染力。
15、阅读。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美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里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位旁……‖就这样,邻居们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过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从小生长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①“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就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___________关系。
【2】本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是什么作用。( )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我是中国人,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①②两个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
之情。
【5】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一定深深感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魔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了(解除 消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 辛苦),来到西山,拜精通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师后,师父说:“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门侍候他们吧!”华佗一边耐心地侍候病人,一边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因为 因此),他在三年时间里就懂得了不少病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了,师父说:“你已经(磨炼 锻炼)了三年,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还要学些医书、药典。”他带华佗来到内室,只见到处是书籍、挂图。华佗高兴极了,从此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阅读 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突然有人跑来说:“师父病了,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父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了摸师父的额头,又按按师父的脉搏,然后笑着说:“师父无大病,自会好的。”人们都(埋怨 责怪)华佗不懂医道。 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众人听了,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辞别了师父,下山给人们治病去了。
【1】将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竟”字有三种解释:①完毕;②从头到尾;③到底。“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3】联系上下文,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风餐露宿:①风里吃饭,露天睡觉。( ) ②以风当饭,以露水解渴。( )
(2)如饥似渴:①又饿又渴。( ) ②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
【4】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华佗学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能够看出师父无病,说明他_______________。
(3)“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5】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给师父治病
B.师父装病
C.华佗学医
D.神医华佗
【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让爱有释放的地方
①到邻近城市出一趟短差,乘最早的一趟火车。车上都是早起到钢厂上班的工人,好多人都坐在座位上昏昏地睡着。一个男的来回在车厢里遛着,形迹可疑,我有点担心。
②旁边一个女孩把包放在桌上,坐在座位上睡着。那个男的又过来了,我便假装眯着眼,看他有什么动作。男人走近了女孩,我的心立刻揪了起来,他直接拿走了女孩放在桌子上的包。我看他膀大腰圆的,自己这单薄的身体恐怕吃不消,只好看着他出了这节车厢……
③我急忙叫醒了女孩,急切地对她说:“妹子,快醒醒,你的包被那个男的拿走了,赶紧找乘警。”女孩睁开眼,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那个男人,说了句“没事”就又睡了,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我有些纳闷又有些气愤,反正不是我的东西,丢就丢吧!
④一个小时后,车要到站了,女孩醒来shū( )妆。我很奇怪为什么她的包丢了不着急。就在这时,那个男人手里拿着包回来了,直接对女孩说:“以后睡觉时守着包,下次我可不替你看了。”女孩笑着对他说:“嗯,大哥,谢谢。”男人丢下了包……
看来,我是虚惊一场,他们应该认识。
⑤男的走了,女孩坐到我对面,笑着对我说:“大哥,他不是小偷,他精神有问题。”“什么?”我有点不相信。“他也是我们钢厂的。十年前的一天,他老母亲病重,大家借钱给他为老母亲治病。那天早上,他带着借来的6万块钱坐车回家,可他由于太累(lěi lèi),坐在车上睡着了。他醒来时发现钱被人偷了,急火攻心,精神就出了点问题。从此,他就天天在这趟车上给大家看包,只要谁睡着了包放在外面,他就会提走,车到站时再发给大家,东西从来没少过,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默契,总会有人把包放在桌上……我们也想让他的爱有释放的地方。”
⑥听了女孩的话,我的心潮突然一阵翻涌,感动得快要落泪。这个男人虽然精神出了问题,但却占领了精神世界的高地,而那些懂他的人们,也在他精神的世界里,传播着爱的种子。
【1】读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正确的读音。(用“√”划出)
【2】理解填空。
(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不断变化起伏着。请将“我”的心理变化补充叙述完整。
①看着车厢里形迹可疑的男子,“我”有点担心。
②男人走近女孩,“我”_______________。
③“我”提醒女孩后,女孩很平静,“我”__________。
④车快到站时,女孩醒来shū妆,“我”_____________。
⑤得知整个事情真相,“我”感动不已。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分别对女孩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了刻画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女孩的_________。
(3)文中第___自然段交代了男子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3】再读短文,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③自然段写道,“我有些纳闷又有些气愤”,“我”为什么纳闷?又为什么气愤?
_________________
(2)火车上的乘客与这位“精神有问题”的男子的做法形成了一种默契。面对这位特殊的乘客,人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
18、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bó báo)
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领十几万大军前
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举国上下都非
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
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
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
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
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
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
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
只有几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
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
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
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
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
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
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
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
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
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
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和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以卵击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在旦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为什么要设“空城计”?请概括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乡里人见他画得好,竟拿钱来买。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诸暨一带都晓得他是个画荷花的高手,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1】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这篇课文是根据吴敬梓写的《________》的有关回目改写的。其中部分原文是这样写的“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如此情景,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来形容。
【2】“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这消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个月后,王冕就能把荷花画得那么好,靠的是什么?在这三个月之间,他是怎样刻苦学画的?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21、读句子,注意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用上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人物“期待落空”的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一个车站”指丰台火车站。简练概括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把握介绍要点。
丰台站为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的旅客,在候车大厅进行了分区设计,设有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商务候车区和母婴哺乳室。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出行旅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训练。
在你的“百宝箱”里珍藏着哪些珍贵的物品?是一张照片,还是一支钢笔?是一个毛绒玩具,还是一句善意的提醒?……那么,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写出它的样子、来历和你对它的感情吧!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