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成语中,与“不可胜数”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
A.多如牛毛
B.屈指可数
C.数不胜数
D.不计其数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律严明
B.改进错误
C.响应号召
D.任务艰巨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垫子(diàn) 窗屉子(tī)
B.嫣红(yān) 忌讳(huì)
C.晦气(huì) 敞地(chǎnɡ)
D.袭人(xí) 豁喇喇(lā)
4、给多音字组词。
似:shì(______)sì(______) 绿:lǜ(_____) lù(_____)
看:kān(_____)kàn (_____) 扇:shàn(______)shān(_____)
5、日积月累我知道。
(1)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尚书》
(2)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3)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6、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结合情境,判断五个加点短语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重点词语理解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烦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古诗《乞巧》。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渡河少年
①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渡船。
②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竹筒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③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擎在了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④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⑤孩子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⑥“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⑦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⑧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处长的省略号。
⑨后来我听说,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
【1】第①——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表达最确切的是( )
A.少年没钱坐船,在秋水中游到了河对岸。
B.少年游过河时,对拒绝他坐船的老汉不理睬。
C.少年没钱坐船,遭老汉拒绝后脱衣服过河,后来,老汉免费让他坐船,他倔强地游到了对岸。
D.老汉因少年没钱不让他坐船,少年脱衣游过河,老汉看不过去,免费让少年坐船。
【2】“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应插在短文第( )自然段最合适。 ( )
A.④
B.⑥
C.⑧
D.⑨
【3】第③自然段中“滑进河里”的“滑”用得真好,理解最准切的是( )
A.“滑”说明少年会游泳。
B.“滑”说明少年动作很快。
C.“滑”是写少年在光溜的物体上溜动。
D.“滑”的意思是在光溜的物体上溜动,说明少年入水的突然,凸显他的倔强。
【4】少年之所以称“老人”是“启蒙教练”,理解最确切的是( )
A.老人让他明白了遇到困难要靠自己解决。
B.老人拒绝帮助他,他很不高兴,写信报复老人。
C.老人拒绝帮助他,给他每天锻炼的机会,教会他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D.老人拒绝帮助他,他只好每天游泳去上学。
【5】这个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的启蒙教练很重要。
B.只要有力气,就能解决问题。
C.遇到困难,要自己独立解决。
D.面对困难的态度决定你的人生道路。
【6】你喜欢这个“渡河少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0、生命是快乐的
[柯蓝]
许多声音在(宣告 宣布):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
枯草又活了,发芽了。她出来作证。枯树的根,几年不死,又慢慢地发绿了。她也向你证明。石头缝里长出的小花,她也出来证明。还有那一滴一滴慢慢往外冒的泉水,她也向你证明。她亮得像一颗一颗的珠子……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
我来到医院,亲眼看见病人带着(宁静 慈祥)的微笑,从手术室,从急诊室出来,生命又抢救过来了,这又是证明。
我来到保育院,那些生来不幸的孤儿,一生出来就残疾了的儿童,有的眼睛失明了,有的手坏了,有的腿坏了,可是他们同样在游戏,同样在听保育员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快活的生活,这又是证明。如果到养老院里去找那些久经风霜的老人,( )鬓发全白了,( )他们还在阳光下积极地锻炼、自由地交谈……
不需要再去寻找证明了。
在我们这里,才真正是生命的世界、快乐的世界。
1.划去括号中不确切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久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在文中出现__________次。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看到、体会到生命是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
【1】这列火车从________驶向__________。
【2】用“√”选出正确的答案。
(1)“G69”中的“G”表示( 动车 特快 高铁 )。
(2)李武于2015年03月25日13:15到达车站,此时他(能 不能)乘坐这趟列车。
12、阅读新时空。
嫦娥奔月(片断)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 )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 )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1】给文中的标下划线的字注音。
【2】“疾”的解释有:①病,身体不舒适;②恨;③陕,迅速,猛烈;④疼痛。
选文中“疾步”的“疾”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3】画线句子描写的是嫦娥的( )。
A. 语言 B. 动作 C. 心理活动
【4】“这件事”指的是( )
A. 嫦娥经常接济穷苦的乡亲们。
B. 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只有嫦娥一人在家。
C. 西王母赐给后羿仙药。
D.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5】我从“假装生病”“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感受到了逢蒙的奸诈贪婪、凶狠残忍。
【6】画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 动态 B. 静态 C. 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
A. 时间 B. 空间 C. 逻辑
14、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体面”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
【2】花生的“不好看”是指 ;“很有用”又是指 ;
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 。
【3】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 )。
A. 人不要讲体面,而要做对他人有用的人。
B. 做人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能做徒有外表而无德无能的人。
C. 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风
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两地的春可都是被风给吹毁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温柔,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的传送花香,同情的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设若——(______) 狡猾——(______) 足壮——(______)
【2】“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的意思是( )
A.这两个地方没有相似之处。
B.这两个地方也有相似之处。
【3】济南与青岛的春风的特点是(________)。
【4】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_)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把(_______)比作摩登的少女。
【5】“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海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反问句变陈述句,陈述句变反问句。
(1)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跟谁讲理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喜欢春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文章,按要求作答。
长大,意味着……
“一天又又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地,“长大”也在繁重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了。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敬地。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还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的生活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地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
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气,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 )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
D.表示强调。
【2】“长大”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
A.考上中学。
B.脸上长青春痘。
C.送老太太回家。
D.承担责任。
【3】“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中“暴风骤雨”的意思是 ( )
A.风狂雨又大。
B.父亲会狠命地打“我”。
C.父亲会好好地表扬“我”。
D.父亲会不停地数落“我”。
【4】“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文中这句话属于(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5】“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对比反衬作用。
B.说明天气不好。
C.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D.环境描写衬托事件。
【6】“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转眼间,阴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1】“青翠欲滴”的“欲”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音序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欲”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意思: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需要。④将要。在这里应选第________种。
【2】这段话先写 ,再写 ,前面部分是按 的顺序写的。
【3】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文欣赏,相信读过下面文章之后,它一定会带给你深深的思考。
童年的馒头
那时侯,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怎么办?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①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她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有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②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有时候,对我们不太熟悉的事物可以凭自己的感觉去猜一猜。
“平娃”——
空笼花——
羹羹——
(2)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我”家当时的生活很清贫?在下面标上“ ”。
(3)对故事中的下面这些细节你是怎么理解的?
从①句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娘” ,也可以看出“我”
在②句这里,童年的“结束”不是指 ,而是指 。(4)有人对“娘”的做法不认同,觉得她是在撒谎,而且会给孩子们造成不好的影响。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19、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③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④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呢?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⑤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⑥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⑧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⑨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⑩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1】理解与积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难以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俨然——(______) 庄严——(______)
【2】提取信息。
(1)“我”__________上老师书架的样子:那一本本__________的书装满了一面__________的架子,是一队队__________
(2)和家里大大的书架相比,少年书架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它一直陪伴着“我”成长,是“我”的__________,并长久地给“我”力量。
【3】内容探究。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4件事:①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书架伴“我”成长。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妈妈看到“我”自己做的小书架时,她高兴的原因是“我”这么聪明能干。
B.作者称书架既是久违的老友,又是“我”的长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它陪伴的尊敬。
C.作者为了烘托爸爸在为“我”制作书架,而“我”即将拥有书架时的开心惊喜,抓住环境进行描写。
D.这篇文章既有对父母之爱的怀念,也饱含着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对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
【5】语言品味。
(1)读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意。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美丽的家伙”指_________,这句话将书架___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
(1)人们认为,书是“长生果”“营养品”“朋友”“故地”。你觉得书还可以是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是如何陪伴你成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21、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笔下生花。
题目:请以“__________即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描述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描述景物的变化。
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