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哪组关联词最适合填入句子中?( )
读了这个故事,大家( )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A.如果……就……
B.无论……都……
C.因为……就……
D.不但……而且……
2、下列创意故事拼图中,图文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正确的一组是( )
季羡林老先生是_________的语言学家、文学家。他在九十岁高龄时还不忘写作,每一部著作都称得上是_________的佳作。
A.举世闻名 处心积虑
B.臭名远扬 呕心沥血
C.举世闻名 呕心沥血
D.臭名远扬 处心积虑
4、拼写测试:拼读音节,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语境)写出生字生词。
(1)《草原》:在大草原上,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lǜtǎn(______)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就像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gōulè(______)的中国画那样。
(2)《童年的发现》:九岁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有关pēitāi(_____)的规律,学生时就有飞行的tiānfù(______);我经常jiǎojìnnǎozhī(_________)地思考问题,脸由于困窘和xiūkuì(_____)一下子涨得通红,xìngkuī(______)她没有容我解释。
(3)《桥》: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páoxiào(______)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kuángbēn(______)而来,shìbùkědāng (___________)。
5、火眼金睛。
框_____匣______侵_______嫌______汛______
筐_____押______浸______谦_______讯______
6、默写《牧童》(唐·吕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原文,把古诗词,名言及课文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关答题。
(1)白鹭实在是一首______,一首韵在______散文诗。—《白鹭》
(2)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岳飞
(3)《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诗中写明月泉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4)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中国少年说》节选。
8、积累运用。
1.《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其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作者的思乡之情表露无遗。本册书中还有另外一首词是______写的《渔歌子》,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西塞山的动态美。
2.葛洪的“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不可虚度光阴。关于立志,诸葛亮认为:“非_______________,非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_的由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歌描写这个节日,如唐代诗人林杰的“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
4.读《诗词大会》的九宫格,你能马上看出是哪句诗吗?快点试试吧。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迷人的夏季牧场
①草原是这样无边的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在闪烁着白光。
②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千百成群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他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③有的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叮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显得十分动人。她们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驰骋,而每当停下来,就骑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歌唱她们的爱情。
④这雪峰、绿林、繁花围绕着的天山牧场,虽然给人一种低平的感觉,但位置却在海拔两三千公尺以上。每当一片乌云飞来,云脚总是扫着草原,洒下阵雨,牧群在云雨中出没,加浓了云意,很难分辨得出哪是云头哪是牧群。而当阵雨过去,雨洗后的草原就变得更加清新碧绿,远看像块巨大的蓝宝石,近看缀满草尖的水珠,却又像数不清的金刚钻。
⑤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镶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级消褪,银灰色的暮靄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⑥你不用客气,任何一个蒙古包都是你的温暖的家,只要你朝火光的地方走去,不论走进哪一家的蒙古包,好客的哈萨克牧民都会像对待亲兄弟似的热情地接待你。渴了你可以先喝一盆马奶,饿了有烤羊排,有酸奶疙瘩,有酥油饼,你可以一如哈萨克牧民那样豪情地狂饮大嚼。晚上还会有十家八家聚居在一处的牧民们齐集到一家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辰。过后,整个草原沉浸在静夜中。( )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繁星下,你( )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那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
【1】选文第①段多处运用比喻,用“海洋”比喻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蒙古包”。
【2】给第②至④段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①奇丽的千里牧场;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选文第③段写牧女,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幸福感几方面写她们美好的生活。
10、阅读理解
陶校长的演讲(片断)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________目标,________进去,________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1】在选文中的“________”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画线句子运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单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例子不能说明“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的是( )
A. 司马光自己制作圆木警枕,勤学苦练,编成了史学巨著。
B. 个别人利用所学的经济、法律知识进行犯罪。
C. 爱迪生孜孜不倦,不断钻研,成为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伟大发明家。
D. 航天人利用所学知识,让“神十”发射成功,让“嫦娥三号”上九天揽月,这些都是学问的力量。
11、阅读理解。
归途中的沉思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情谊。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新鲜事物——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瘦弱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材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突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亲切的笑脸,兴奋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新鲜”另外的意思再写一个句子。
新鲜(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鲜(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概括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描写了詹天佑的神态,表现了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请用“﹏﹏﹏”画出两处。
【4】如果当时你也在欢迎詹天佑回国的现场,见到詹天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于敏、申纪兰、李延年、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等都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简要介绍其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品读 冬天最美——早晨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1】冬天最美是早晨,体现在______的早晨,_______的早晨和_______的清晨。
【2】“闲逸的心情”表现在( )
A.捧着火盆穿过走廊
B.感受到冬天早晨的冷
C.看到冬天早晨的美
13、课内品读。(录排时请去掉文中的注音)
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突然,一群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一位对高斯说:“听说你是个天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难题,你敢不敢接下来?”说着,他拿出一个玻璃瓶,往街心一放,指着瓶里一枚用一根棉线系住的银币,要高斯把棉线弄断,但绝对不许打开瓶塞。
……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这时,街中心围上了很多人,有些也是学院的学生,他们向人们介绍着高斯。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千年没法解的数量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想看看这位天才青年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
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
……
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高斯解决了难题。
(1)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并说明理由。
(2)请用波浪线画出高斯断瓶中线的句子,并说一说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其他因素困扰着他,你知道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吗?
(4)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替换“智”字,你觉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呢?
14、课外拓展
______________
古时候,宋代举行绘画比赛,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这诗句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许多画家抓耳挠腮,无从下笔,有的画家画是画了,但从正面着想,画了满地的落花,再画一个骑马扬鞭人。这并没有把“香”字表现出来。画题是很难,但仍有一个聪明的画家画出来了。这个画家只画了一匹马,再在蹄旁边加上几只飞舞的蝴蝶,此外没有别的东西了。蝴蝶为什么绕着马蹄飞舞?不是因为马蹄上沾着落花的香气吗?马蹄上怎么会沾着落花的香气?不是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来的吗?这样,他用几只蝴蝶把看不见的香气具体地表现出来了。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
【1】本段的结构是_________关系。
【2】读文思考,从下面的文题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① 绘画比赛 ② 赛马 ③ 难题 ④ 聪明的画家
【3】抓耳挠腮的“挠”用音序查字法应该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 轻轻地抓;②阻止;③ 弯曲,比喻屈服。这里应用第( )中解释。
【4】文中两次用了引号,前一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幅画被大家公认为成功的作品”假如你当时也在现场,你会这样评价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龟裂_____ 缝纫机_____ 挣钱_____
【2】“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是对母亲的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用“______”画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母亲为养家_______;“我”对母亲的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正在与年糕妖怪决战时,忽听有脚步声,好像有人走来。这当儿有人来,那还了得!我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儿跑。脚步声逐渐近了。啊,遗hàn( ),终于被女孩儿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哇□□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毽子,叫了一声“哎哟”,便从厨房门跑了进来。女主人穿着绉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男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账东西!”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儿啊,好玩儿!”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恼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这回领教了。总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儿说什么:“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于是,又xiān qǐ( )一阵笑声。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词。
【2】在文中的“□”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在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或句子下面画上“________”。
【4】“我”为什么恼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段描写到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物面对猫无助而尴尬的处境表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以笑为武器痛斥了当时社会________。
【6】我想对这些人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选段,你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找丈夫。他的爹娘,看她那执扬(niù)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征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边。”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就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枣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儿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的手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主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真成了血疙瘩。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遍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
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选择。(只填序号)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田螺姑娘》
C.《曼丁之狮》 D.《梁山伯与祝英台》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精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挣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句子,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你认为孟姜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文明用餐》,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文明用餐
材料一: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它一般寄居在人体的胃部或十二指肠部,有时也出现在人的口腔、唾液中。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共同就餐、经常在外就餐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
①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发病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合餐制则是罪魁祸首之一。
②细究起来,面子是首要问题。很多人觉得,聚餐时大家在一起,你来我往,共品佳肴显得亲切。特别是长辈或者领导,用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菜,显得亲切,没有架子。如果这时拒绝,就显得不合群。
③其次要归结于长期养成的习惯。据史料记载,我国唐宋以来开始合餐制,自此亲朋好友在一起围桌就餐。抗击非典疫情时,社会上就有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不过,由于大家都嫌麻烦,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④最后是餐具问题。很多餐馆或嫌麻烦,或出于工作疏漏,没有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为了图省事,很多食客就以自己的餐具给别人夹菜,而此时唾液中的很多病菌伴随而至。因此,餐具也是其中的一大问题。
材料三:公筷公勺彰显文明新风
2020年6月1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防疫、避免病毒交叉感染需要重视细节,而日常用餐环节不容忽视。有疾控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与否对用餐后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菌落总数最大相差250倍。主动使用公筷公勺、践行分餐制,养成文明就餐良好习惯,能够有效避免“病从口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随着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自觉践行,相信舌尖上的“新食尚”,也能促进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如何推进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1.用餐时,应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
2.使用公筷公勺应该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宾客使用。
3.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放回盛器。
4.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或撤盘,应使用公筷公勺。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刻的( )
A.革兰氏阳性螺旋菌
B.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C.革兰氏阳性杆菌
D.革兰氏阴性杆菌
【2】以下关于幽门螺杆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和家庭聚集性
B.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C.幽门螺杆菌一般寄居在人体各部位
D.经常在外就餐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3】“既然大家都知道合餐的弊病,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这句话加到材料二中,你觉得加在( )最合适。
A.第①自然段段首
B.第①自然段段末
C.第②自然段段末
D.第②自然段段首
【4】下列不是国人热衷合餐制的原因的一项是( )
A.面子问题,觉得大家一起吃饭很亲切
B.长期养成的习惯
C.餐馆的工作疏漏,没及时给食客提供公筷公勺
D.大家都嫌麻烦,不想多洗餐具
【5】材料一中画线句子中的“一般”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6】很多人没有使用过公筷,如果你是餐厅服务员,你将如何劝说客人愿意使用公筷并引导客人正确使用公筷,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________)是蒙蒙细雨的夜晚,(________)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对画“____”的句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静态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夏天的有趣。
B.夏天的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即使是雨夜也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
【4】选文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细致地描绘了夏天夜晚的美丽景色。请仿照选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家乡最美是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2.鱼鳃翕动。(扩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盛开的时候,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你根据下面几个词语,写一篇想象作文。
李白 梦想 孩子 蓝天
提示:(1)题目自拟;(2)上述四个词语都必须出现在作文中;(3)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做到文题相符,语句连贯、流畅,标点符号正确,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