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居秋暝。[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万马齐喑究可哀。[喑]沉默。
C.死去元知万事空。[元]同“原”,本来。
D.故今日之责任。[故]故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论语》,告诉我们同情心是施行“仁”的开始。
B.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的文字发展而来,成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
C.“有人不是你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谜底是“也”。
D.“豆蔻年华”指女子年满十八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4、书法小练笔。
横折钩 横撇 竖折 斜钩 横折折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1.这份杂志是tiān jīn (______)某杂志社出版的一种kān wù (______)。今天我在这份杂志上读到yì piān(______)优美的散文,我非常喜欢,读了几遍后,就能bèi sònɡ(______)出来了。
2.jiǎn pǔ (______) quē shǎo(______) yǒnɡ hénɡ(______) shuāi lǎo(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zāo gāo zì háo téng xiě wèi zhí
( ) ( ) ( ) ( )
cí xiáng jìn shèn qí tú chū bǎn
( ) ( ) ( ) ( )
7、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情不自尽( ) 随心所遇( )
始料不急( ) 杯水车新( )
禁飘带舞( ) 严阵以侍( )
居高邻下( ) 兴高彩烈( )
绞尽恼汁( ) 坚强不倔( )
筋皮力尽( ) 莫名其秒( )
8、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 )——讨厌
( )——勇敢
( )——警戒
9、阅读理解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①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②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③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④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⑤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⑥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⑦“紫罗兰?"
⑧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⑨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
⑩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⑾“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
⑿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 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⒀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的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⒁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在他的想像中,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⒂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⒃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
⒄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⒅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B〗
⒆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⒇一直到这棵他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21)花开在哪里?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第⒀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许多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几处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请选择〖 A〗或〖 B〗中的一处加以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黄蜂的巢
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它大得简直像一个大南瓜。除去顶上的一部分以外,各方面全都是悬空的,顶上生长有很多的根,其中多数是茅草根,穿透了很深的“墙壁”进入墙内,和蜂巢结在一起,非常坚实。
在低巢和地下室的旁边,常常留有手掌宽的一块空隙,这块面积是宽阔的街道。这些建筑者,在这里可以行动自由,继续不停地进行它们各自的工作,用它们自己的双手,使它们的窠(kē)巢更大更坚固。通向外面的那条孔道,也通向这里。在蜂巢的下面,还有一块更大一些的空隙,其形状是圆的,就如同一个大圆盆,在蜂巢扩建新房时,可以增大其体积。这个空穴,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那就是盛废弃物品的垃圾箱。看来这里的基本建设还是较为齐全的。这个地穴是黄蜂们用自己的“双手”亲自挖掘出来的。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一些挖出的泥土堆积在蜂巢的大门之外。那么,黄蜂们挖出的泥土被搬运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已经被弃散到不引人注意的广阔的野外去了。有成千上万的黄蜂参与挖掘这个壮丽的建筑物,必要的时候,还要将它扩大。这千百万只黄蜂,飞到外面来的时候,每一个身上都附带着一粒土屑,抛撒在离开窠巢很远的各处土地上。因此,挖出的泥土的痕迹一点儿也看不到了。所以,蜂巢看上去像一片净土一样。
1.请你写两个和“成千上万”一样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3.“这真是一个壮观美丽的建筑啊!”中的“这”指的是 ,它的特点是“大”,作者觉得它像“ ”。
4.蜂巢的下面,有一个大圆盆一样的空隙,它的作用有两个:① ;② 。
5.黄蜂的巢是成千上万只黄蜂共同建造的,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11、课内阅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选文中“消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使作者感到“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是那些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要进行比较,挑选好的书,合适的书来读,才有益处。
B.对不同的书,要比较过之后才知道哪些更值得去读。
C.书和人、物一样,也害怕被拿来比较。
【4】请你为同学们推荐一本值得阅读的课外书,写出书名,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九千声“起立”
毕淑敏
①我的班主任名为白玉琴。一年级第一学期,我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白老师随即宣布我为班主席。我很茫然地说,我不会当班主席,不知道该干什么。
②白老师说,不用你干什么,每天上课时,铃声响,老师走进教室,你喊“起立”。再有,你必得要学习好,最好是全班第一。其他还有一些小事儿……学习,对我来讲不算太难,其他小事儿也不是问题。最难是班主席要天天喊“起立”。白老师没教我怎样才能发出“起立”的指令,真真难煞人。
③最喜欢准时踩着铃声进教室的老师。铃声起,老师脚尖正好迈进教室门槛,我不失时机地大喊“起立”!全班同学噼里啪啦站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老师颔首,回复:同学们好!请坐下……大家又噼里啪啦坐下去,任务完成,心情舒畅。有时候,老师会提前到教室,和大伙儿聊天……上课铃响,老师并不马上起身走向讲台,而是继续拉家常。这时我就陷入为难的境地。【A】喊早了“起立”,老师意犹未尽,话才说一半儿,被迫起身,悻悻然瞪我一眼;喊晚了,老师已一个箭步冲上讲台,大家还懒散呆坐。老师感觉同学们不够尊崇,也易迁怒于我。
④所以,每逢课间,同学们利用点滴时间拼命玩耍,我却轻快不起来。上厕所都惦记着下一堂课的“起立”指令,如何适时发出,小小心灵体验到人生最初的焦虑。
⑤【B】最可怕的局面是——本堂老师原已把脚尖踢到了门框内,我也当机立断喊出“起立”,同学们也噼里啪啦站起来……老师忽又想起某事,比如忘带授课笔记,没把教具备齐……总之,老师身体急转弯,撤了。
⑥可以想见尴尬,一干人等傻乎乎地站着。小小班主席,有喊“起立”的职责,却无说“请坐下”的权力。同学们很快就不耐烦了,他们不敢埋怨老师,只能把怨气撒在我头上。哎,班主席,怎么回事啊,你看清楚了吗?老师根本就没来呢,瞎指挥,乱发命令,害得腿都酸了……我百口莫辩呆呆站着,四周包裹着粘腻的凝滞。我只好开导自己:老师不进来,我有什么法子?若有谁忍不住噗通坐下,我假装没看见……
⑦幸好这种令人烦恼的时刻并不太多,一年中的频率不超过五次。
⑧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共当过十一个学期的班主席。按每天六堂课计算,一年会喊近两千次起立。除去假期和自习课体育课,整个小学期间加起来,累计发出超过九千次“起立”的口令。
⑨我至今不知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标准是什么。
(选自2021年1月17日《文汇报》,文字有改动)
【1】短文围绕着“我”喊“起立”,写了三种情况,请照样子摘录或概括,完成填空。
| 老师的表现 | 我的表现 | 同学们的表现 | 我的心情 |
1 | 踩着铃声进教室 | ①_____ | ②_____ | 舒畅 |
2 | ③_____ | 陷入为难境地 | 拼命玩耍 | ④_____ |
5 | ⑤_____ | 当机立断 喊出“起立” | 傻站着朝我撒气 | ⑥_____ |
【2】结合短文内容和学校生活经历,想一想老师选拔“我”做班主席的原因是( )(多选)
A.一年级第一学期,“我”学习成绩不错,操行评定为“优”,当选三好学生。
B.“我”在班级中威信高,能管理好班级的上课秩序。
C.班主任白玉琴老师想借此机会锻炼“我”,促使“我”成长。
D.自老师信任“我”,因为“我”尊敬老师,工作有责任心
【3】短文的题目有意思,故事很吸引人,语言也有特点。请选择划线句子A、B中的其中一处,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我选择( )处,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下列同学的信息,选用其中一位,描写他上课铃响时那一刻的表现。
“小书虫”王明 “表情帝”丁小言 “话痨”李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 谨小慎微——( )
兴致勃勃——( ) 光秃秃——( )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类文阅读。
黄果树瀑布赞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黄果树大瀑布。
一到黄果树街上,就能感觉到迎面飞来的瀑布喷射的潮湿水汽。飞溅的水沫,飘洒在街上,人称“银雨洒金街”。
离车站不远,就是雕梁画栋、飞檐峭拔的观瀑亭。走近观瀑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书法家严寅亮所写的(qì shì pánɡ bó)____________的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光看这副对联,就有无尽的观感和无穷的诗意。在亭上凭栏远眺,瀑布的全景(jìn shōu yǎn dǐ)__________。极目望去,群山起伏,层峦叠嶂。山下的瀑布有如雾裹烟封的银屏。屏的两侧,镶嵌着苍翠的碧绿。那和瀑布不可分割的潭被雾气遮掩,雾似轻盈的白纱袅袅飘动,这缥缈的轻纱也许只有天上的织女才能织出。由观瀑亭沿着绿阴遮掩的石级下行至半山,眼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瀑布原是梯式河流,河水流至断崖,腾空一跃,宛若巨型银龙,以(léi tínɡ wàn jūn)______________之势,从高74米,宽81米的悬崖峭壁上直扑向犀牛潭的小岛。人与瀑布相隔不远,那浓密的水雾向你扑来。仰望瀑布,像一块巨大的布帘子横挂在山间。那(zhèn ěr yù lónɡ)____________的水声,宛如受惊的潜龙吐水,搅得地动山摇,撼人心魄,叫人不敢久视。
啊 黄果树大瀑布 你是力量的河 生命的海 你是我家乡的自豪 中华的骄傲 我要做一滴小水珠 拥入你的怀抱 献出自己的一切 虽“九死而不悔”!百折而不回!
啊!黄果树大瀑布,我要为你放声歌唱,我要把你高声赞美!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所缺的标点符号补上。
【3】将文中所缺的词语补上。
【4】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瀑布,请写一至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我能行。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用简短的文字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_ __(二至四个字)
2.读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不容争辩”表现出父亲放鱼__ ,不允许我 。我还可以用____ 、____等词语形容父亲自觉遵守公共道德的坚决态度。
(2)“尽管……但是……”这个关联词语中的“尽管”还可以换成____、_____等,意思不变,我还可以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____
3.从句中“慢慢地”“依依不舍地”体会到作者 、 的心情。“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眼睁睁地看着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转眼消失了,无比 的心情。这是“道德实践起来很难”的具体体现。
16、阅读理解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
A. 他不想为齐湣王吹竽。
B. 他喜欢合奏而不喜欢独奏。
C. 齐湣王要听独奏,他不会吹竽混不下去了。
【4】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你能不能为逃走后的南郭先生指明一条道路,让他通过努力变成一个有出息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 □到处是( ) □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段中用“ ”画出来。
【3】在括号里写出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4】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采蒲合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可以织成篮子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会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 摧毁)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坚强 刚强)!"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阅读短文,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为什么说“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和(____)
A.“我”对白洋淀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苇的世界,这里的水养活了苇草,苇草养活了这里的人,人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B.白洋淀的苇用途很广:有的可用来织炕席,有的可用来铺房、有的可编织成捉鱼用的篮子,有的还能当柴烧。
C.白洋淀的苇意义非凡:它象征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它是白洋淀妇女无畏精神的写照,它凝聚着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
D.本文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作者用质朴的笔触叙述了一个军民抗日的故事,为子孙后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9、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一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我家里不缺卖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事情的发展变化,填写下表。
人物 | 事件 | 心理反应 |
女儿 |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 爸爸想教育女儿 |
爸爸 | 捡回瓶子 | 女儿(______) |
女儿 | (______) | 爸爸感到惭愧 |
【3】第⑤段画横线的细节描写中,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生动传神写出了女儿完成善举的轻松与自豪之情,又通过后面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揭示了女儿这样做的原因。
【4】第⑦段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既指文中_____________,也指那些____________的人。
【5】文中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这一内容?联系上下文思考;承接上文,爸爸想借此机会_____________;引出下文,女儿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段内容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些有色彩、有声音的字词,诱发了我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菊。(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河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4)变色玻璃还会随着强弱的阳光而改变颜色的深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我们讨论了并且听取老红军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3)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
22、词句段运用。
(1)说发现。读例句,发现了什么秘方呢?用符号勾画或句末批注出来。
①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简直就是用纯金铸成。
②两边的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道看哪一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语境。夕阳红,群鸟飞过湖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表达。用你发现的写作秘方,把你想象的场景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现在正处于冬季,冬天很有特色。围绕冬天,请把你观察到的特点写出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