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判断词语运用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粉身(______)骨 (______)夺天工 余音(______)梁 别出心(______)
汹(______)澎湃 (______)钉截铁 全神(______)注 惟妙惟(______)
(1)小李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船舶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______)
(2)齐白石先生画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一诗中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在直前的英雄气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原》一文中,高度概括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诉说了两族同胞依依不舍之情、富有诗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宿建德江》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诗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远离家乡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可分五个部分,用小标题概括: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5.从三国时期曹植的“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到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宋代李纲的“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热爱祖国”所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6.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渔家傲·秋思》是_______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_____写的。
3、填空。
《天净沙 秋》的作者是我国 朝散曲作家 。
●孤村落日残霞, ,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六个图景,分别是
。
●青山绿水, 。这一句中描述了
几种颜色。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中,作者借马,强烈地传达出期盼____________的远大志向。《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诗句“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抒写出自己不避艰险、清白做人的意志和决心。《竹石》的作者郑變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竹石“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了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的写法。
(2)《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____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____________说的,他所著的《史记》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中华自古多义士,“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老当益壮的豪情。
(3)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好的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意思是我们总是在运用知识时才感觉到知识不够,许多事情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5、先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昂首挺_____ 斩钉_____铁 轻歌__________
技高一_____ 全神_____注 惟_____惟_____
余音绕_____ _____耳欲聋 __________生花
1.上面词语中,与“当机立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与“不相上下”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
2.请写两个像“昂首挺( )”这样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______地瞄准敌人射击。
(2)听着这天籁之音,大家真希望______到天明。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 。
【1】请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从题目上,我们知道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后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点。结合你的积累,试写一联类似结构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对这首诗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的朋友杨骥屋壁上的。
B.这首诗中的写景顺序是从院内写到院外,从近处写到远处。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D.这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他的生活品位。
7、古诗阅读。
江畔①独步寻花②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留连:舍不得离开。⑤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_________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8、阅读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中以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2】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结”查音序应查(_____),查部首应查(_____)部。“件”查音序应查(_____),查部首应查(_____)部。
【2】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①忧愁怨恨。(________)
②本指质性平和无味。后多指平平常常,缺乏特色。(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请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理解,谈谈“丁香结”给了你什么样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在文段中是什么意思?请写下你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香幽雅美丽,又被人们赋予了许多情感,许多诗句中都有丁香这个意象。请你写几句与丁香有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注意要把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光合作用的背叛者——寄生植物
①在大家的印象中,植物都是绿油油的,靠光合作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有一些植物,却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开始对其他植物打起了算盘.它们偷偷地潜入其他植物的根系、茎干中,靠窃取宿主的营养来为自己的生长提供便利。当这些植物尝到了从其他植物那里吃白食的甜头后,它们就渐渐背叛了光合作用,走上了依赖异养的不归路。世界上大约有4500种寄生植物,约占开花植物总数的1%,分布于280个属,20个科。包括还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半寄生植物,如梅寄生,和彻底抛弃光合作用完全依赖寄生获得营养的全寄生植物,如大花草。而按照其寄生部位不同,我们还可以将寄生植物分为根寄生植物和茎寄生植物两大类。前者如肉苁蓉,后者如菟丝子。
②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看上去像是在进行寄生生活的植物,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寄生植物。比如一些生长在其他植物枝条上的附生植物,如苔藓和地衣。一些蕨类和某些高等植物,如兰花和凤梨,也存在这样的附生现象。但这些植物同样可以在电线杆和石墙上生长。它们跟所附生的植物并没有直接的组织联系,也不从这些植物身上获取营养,只是将这些植物作为自己的栖息地而已。而还有一类会对其他植物造成严重伤害的植物,如生长于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中的垂叶榕等绞杀植物,会攀附到其他树木之上,向上攀缘到达树冠层以获得充足的阳光。在这一过程中,绞杀植物过紧地束缚会影响到其攀附树木的生长和水分、营养运输,有时这些树木就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阳光和水分而死亡。但这些植物由于不直接从其攀附对象身上获得营养,我们也不将其算作寄生植物。此外,还有一类完全失去光合作用能力的植物﹣﹣菌异养植物,是寄生于真菌之上的,现在也不算作寄生植物。我们一般只将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的植物称作寄生植物。
【1】什么叫寄生植物?
_____。
【2】寄生植物可以怎样分类?请你从文中选择一种,用示意图表示。
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自然段围绕画线句子,介绍哪几类非寄生植物?请把名称写下来。
____________
【4】读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请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
11、课内文段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围炉团聚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北方人喜欢吃饺子过年,南方人喜欢吃丰餐盛宴庆祝春节。在我们福建,许多地方都有做年糕的习俗,过年吃一块年糕,预示来年一切都“高”,岁数高了一岁,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高了,家庭的运气也高了,财运滚滚来。年糕,“年高”也。在莆田,家家还做一种叫做“红团”的民间食品,用糯米粉做皮,绿豆或糯米拌砂糖做馅儿,然后在朝上的一面涂抹上红颜色。蒸熟后,红艳光鲜,香甜糯软,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家庭幸福美满。闽南地区有一种用豆腐皮裹馅儿的食品,叫做“果根”,馅儿是用荸荠、豆面、花生、猪肉等绞成泥。闽北地区吃年糕、芋饺、烧麦、冬果等小吃,喝冬酒,吃腊肉、板鸭等。
大年初一,女儿女婿要回岳父家,送上猪脚和线面,给岳父母做一两件新衣裳。岳父一家请来乡邻一起喝酒,十分热闹。有的地方还要给邱父家送春联、贴春联,给小舅子送铜钱压岁。
【1】两篇选文都介绍了除夕夜的美食和习俗,阅读选文,完成表格。
选文 | 地域 | 特有美食 | 风俗 |
《北京的春节》 | ____ | 饺子 | 做年菜、____________、贴对联和年画、守夜 |
《围炉团聚》 | _____ | 年糕、______、______、闽北的芋饺、冬果等 | 做年糕、____________、喝冬酒 |
【2】两篇选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还有____________节和____________节和“围炉”的意义相似。
【4】在你的家乡,除夕或初一有什么风俗?请举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忽略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上,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本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了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问:“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不了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和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放学回来后,照例跑到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耀武扬威。
孩子瞪大眼睛,怀疑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的一声哭了。之后 ,孩子哽咽着问母亲:“ 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给孩子擦眼泪。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这也是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中有一株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着说:“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孩子呆呆地望着花盆,觉得心里空空的。
(有改动)
【1】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憧憬”的意思是 。用“ ”画出该段中能体现该词语意思的句子。
【2】随着事情的发展,孩子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短文,把表格补充完整。
事情的发展 | 花盆里长出小瓜苗 | 母亲拔掉小瓜苗 | 母亲忽略孩子 借画表达的想法 |
孩子的心情 | _____ | _____ | _____ |
【3】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孩子对小瓜苗的思念和惋惜。
B.表现了孩子纯真的童心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C.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行为的不满。
【4】对下面两个句子进行对比,从表达感情的方式这一角度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那个星期天》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的瓷砖上,幻出一片光芒,很美,很好。——《忽略》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忽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任其挣扎
朋友送给我一个蝴蝶的茧。据说它会变成一只紫色的美丽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个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细地看着蝴蝶宝宝费力地挣扎着,想要破茧而出。好像母亲分娩一样,那个看不清形状的小生命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没有什么进展。又过了一会儿,它好像筋疲力尽,停了下来。我决定帮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开了一道口。小蝴蝶终于完全出来了。
然而,它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展翅飞翔。它战战兢兢地抖动着一对皱巴巴的翅膀,身体还像一个肿肿的小虫。它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带着那对紫色的、萎缩的翅膀和一个肿胀的身体哆嗦着蠕动,直到死亡的来临。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断送了蝴蝶美丽的生命,因为,自然设计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在蝴蝶破茧而出的挣扎中,它会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挤到翅膀,这祥,当它终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拥有轻盈的身体和丰盈的双翅。
望着花园里飞舞的蝴蝶,我充满了感伤。我没想到自己的好心之举,会造成这样的结局。
【1】读短文第3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小蝴蝶的结局是__________。
【2】蝴蝶为什么始终没有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没想到“自己的好心之举,会造成这样的结局”,你知道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小题。
瓷器的意味[]
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
比如许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装修房子,只要稍有余地,便会置一架多宝柜,架上最少不了的即是瓷器。瓷器的确是好看,其质地,造型,图案,色彩,没有其他什么工艺品可以媲美,实在是一件无可非议的雅物。一般的东西,单从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处,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讲究,如叫什么青花釉里红玉表春瓶的,简直就像欧洲古典女人的长裙,是绝不肯平铺直叙的,到处都镶了繁复的精致的华丽的花边,修饰出无穷无尽的意味。
③现在,瓷器毫无疑问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这么往深处一想,就会发现瓷器原来是一个大俗之物。瓷器原来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于陶器。在汉代之前,一般都烧制陶器,它的发明和用途直接源于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发现的年代早,据说原始社会的燧人氏就会制造陶器了。人类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烫的,这就要求使用相应的容器,于是各种各样的为生活服务的陶器便被创造了出来。釉是汉代发明的,有了釉之后,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进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于实际生活的,等到在现实生活中足够使用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比较丰富了,这才有少数人的艺术天分开始觉醒,更高的追求出现了。真正作为单纯欣赏对象的精美瓷器这才出世。这个年代就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
唐代首开瓷器艺术的风气之先,想必也是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无所事事,便有了多余的精力去热衷艺术。那时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来,人们便口口相传。传到社会上有钱有势的人那儿,他们就不惜千金购买了过去,藏入深宅观赏把玩,一帮文人骚客也为其吟诗作画。一来二去,瓷器的佳名传到宫廷,皇家也是凡人,对瓷器的喜欢也是有的,不喜欢也是有的,但是既然达官贵人这般青睐瓷器,在社会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难免附庸风雅,也欣赏把玩起瓷器来。瓷器贵入宫廷,反过来又刺激了社会。商人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投资瓷器工艺,工匠自然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就这样,一波波,一浪浪,推动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创作,直到宋代的登峰造极。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终于摆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艺术品。
尽管瓷器已经被公认为艺术品,但至今为止,用于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吃喝拉撒,并没有因为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等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
再说了,即便是当年官窑出的夜壶,皇帝撒过尿,诗人写过诗,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给博物馆,不卖给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无所谓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自己的本色就是。这就好比一个人出了家,超尘脱俗,不在红尘话语中,自然又是一重清凉境界了。这是艺术和做人最难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别人也无从知道,因为它不再在任何媒体露面和喧哗,大众很快就忘记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与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当然就是夺人魂魄,惊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1】怎样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人们越来越觉得瓷器是个好东西了”在文中的含意?
【2】阅读文章第三、四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
【3】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4】作者认为“大雅寓于大俗,无俗也就无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实是一体的”。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15、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盘旋在柴山峻岭之间的巨龙。(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人们都夸耀拥有高尚医德和医术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楼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主楼十分宽敞,别致美观。(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空的繁星,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比喻句)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20、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21、运用从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学到的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写抢答的场面。
最紧张的抢答环节开始了。主持人读完题,宣布:“开始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